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愿趁春光繪新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新生態學?!睂嶒烅椖拷M聯系人:
   王占偉  手機:18610378011(微信同號)
   張 欣  手機:13703889990(微信同號)
  地 址:洛陽師范學院教育科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中心
  郵 編:471934
  郵 箱:wljyyjy2017@qq.com
  如何在人、財、物等條件基本不變的情況下,提升農村中小學的教學質量?有什么切實可行的具體措施?4月16—18日,由中國教師報戰略發展研究中心、《河南教育》編輯部、中國教師報區域教育周刊主辦,洛陽師范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中心、洛陽智慧教育研究會承辦的“首屆河南省鄉鎮中心學校校長高峰論壇”在洛陽師范學院舉行。來自全省7個地市的幾十所中心學校校長應邀參加了會議,并共同見證了河南省鄉鎮中心學校校長共同體的成立。
  《河南教育》主編張劍光在致辭中說,鄉村教育一直以來受到黨和政府的重視,要發展公平有質量的教育,就離不開鄉村教育。鄉村教育是美麗鄉村的標志,是一個承載無數孩子夢想和希望的地方,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不忘初心、共同謀劃新時代鄉村教育的發展方式。
  中國教師報區域教育周刊主編王占偉指出,鄉村是21世紀中國發展潛力最大的領域。我們舉辦首屆河南省鄉鎮中心學校校長高峰論壇并成立鄉鎮中心學校校長共同體具有深遠意義。一是順應了中國發展的大勢,二是順應了中原發展的大勢,三是順應了教育發展之勢。鄉村教育的振興是鄉村振興的起點。我們要做鄉村教育現代化的建設者和實踐者,為鄉村教育振興作出應有的貢獻。
  洛陽師范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中心主任張欣表示,鄉村振興,憑什么是我,憑什么不是我?校長觀念很重要。中心校如何做,贏在智慧。他從自信與自卑、定力與無助、自強與懦弱三個角度分析了鄉村學校如何看待自己,如何應對學校發展的問題。鄉村學校發展要認清自己的優勢和劣勢,融合專家智慧,以課題為引領,貼地行走,鄉村教育振興不是把農村學校變成城市學校,而是要做好教育的“農家樂”。
  社旗縣第一高中副校長張浩講述了自己中師畢業后,從農村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師開始一步步成長為高中副校長的經歷。在教育孩子方面,他提倡“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解讀了勵志教育對中小學生的積極影響。
  靈寶市函谷關鎮中心學校傾心打造國學教育品牌,開創了“學校+景區”的研學新模式。該校校長王鵬儒以“打好經典牌,擴大教育圈,創建老子文化研學旅行的函谷模式”為題就本校研學項目進行了介紹。
  范縣白衣閣鄉中心校校長魏連珠作了《讓農村孩子享受城市教育》的報告。報告圍繞建設標準化學校,從硬件建設標準化、環境建設育人化、內涵發展科學化等幾個方面解讀了白衣閣鄉中心校的辦學特色。
  全國教師信息技術培訓項目講師楊豐烈講述了“家校區”一體化智慧教育新生態推進策略。他從三個新樣態、三個新課程、三個新模式等方面,與大家分享智慧教學、智慧學習、智慧研修、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務的經驗。
  嵩縣黃莊鄉中心學校校長孫東民從信念、信心、信仰三個方面,講述了自己堅守鄉村教育,做個有信仰的行動者的故事。他說,人的資質各不相同。我們不一定都能成為教育家,但必須成為教育家堅定的追隨者,緊跟他們的腳步努力奔跑。
  義馬市新區中心學校校長王新倉細致闡述了自己在鄉村學校的體制轉軌中,堅定不移地帶領全區校長和教師,將先進的辦學理念轉換成師生的快樂行動和鄉村教育幸福成果的歷程。
  河南省鄉鎮中心學校校長沙龍活動,把整個論壇推向高潮,大家就當前農村學校發展面臨的均衡教育驗收后的成果鞏固、硬件達標后的應用效益、鄉村教師素質的提升路徑、信息化環境下的課堂模式等問題,分組進行了熱烈討論。
  盧氏縣教師進修學校校長李文鋒、新鄉市紅旗區教師進修學校專職副校長黃敬新、盧氏縣基礎教育教研室主任王群力、范縣白衣閣鄉中心校校長魏連珠等代表,圍繞鄉鎮中心學校“是什么中心”“有什么優勢”“用什么資源”“研什么課程”“用什么課堂”“辦什么品牌”“創什么特色”等問題,各抒己見,出謀劃策。大家一致認為,要依靠“共同體”的集體智慧,共生共榮,共同提升,把“個體特色”變為“共同成果”,把“個體進步”變為“共同發展”。鄉鎮中心學校要發揮個體優勢,和而不同,取長補短,融會貫通,最終形成具有鮮明個性和地域特色的農村新生態學校。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7739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