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語文開展生活化教學的途徑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取生活化教學方式更利于貼近學生心理發展水平,為學生人文素養提升奠定良好基礎,使學生學到
  語文知識。語文,作為小學階段一門重要學科,與實際生活有著密切聯系。因而,小學語文老師應把握好教學的整體內容實施可行性的生活化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
  現階段,部分語文老師在生活化教學方式實施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難,缺少對生活化教學的認識,存在一些實施生活化教學的顧慮,教學方法單一,不符合實際教學情況,最終使語文課堂慢慢失去“語文味”,甚至出現“反教育”情況?;诖?,要循序漸進地開展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
  一、 文本為準,改造課堂
  古人言:知識來源于生活。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小學語文老師應以文本為準,以課程標準為基礎,以學科特性為根本進行課堂改造,設計生活化課堂教學路線。傳統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缺少生活情境,僅強調語言知識的傳授,不利于帶領學生體驗、感悟、理解知識本源意義。在這種情況下,小學語文老師要逐漸摸索生活化教學改革,最大程度地喚醒學生生活回憶,讓學生走近語文閱讀文本,形成良好人文情懷和人文精神。
  例如,在《小小的船》一課教學時,教師可立足于本課教學目標:正確朗讀課文,感受晴朗夜空的美麗,衍生出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在課堂導入階段,緊密聯系學生已有生活經驗設計這樣一個謎語: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鐮刀,猜一個東西。謎語中“樹”“山”“鐮刀”等都是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事物,學生們將通過回憶過去生活一下子聯想到謎底是“月亮”。待成功導入本節課學習內容之后,教師可以圖片形式為學生展示課文中“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等,強化學生對文本的體驗,讓學生通過圖片賞析更加熱愛大自然。
  二、 巧用資源,豐富教學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為收到較好的生活化教學效果,小學語文老師應善于開發、利用生活化資源。包括網絡多媒體資源、紙質資源等等。如今,電視節目內容十分豐富,有效運用這一種資源,利于提高學生語言文字鉆研興趣,為學生營造一個生動的學習環境。而書籍,作為生活的寫照,它在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中的應用,既利于拓展學生知識視野,又利于培養學生形成良好閱讀習慣。目前,書籍種類有很多,比如寓言神話、童話故事、繪本漫畫、科普科幻等等,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書籍類別,通過書籍閱讀充分感受到生活化教學魅力所在。
  例如,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可結合學生實際認知水平,為學生推薦一些繪本書目。包括《猜猜我有多愛你》《爺爺一定有辦法》《快睡吧,小田鼠》《要是你給老鼠吃餅干》等等,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讀物展開課外閱讀?;诖?,教師可定期組織讀書會,在讀書會上組織學生分享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如此,可借用書籍這一種生活資源達到生活化教學目的,讓學生更能夠集中注意力閱讀語文教材文本,養成閱讀習慣。再如,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可收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等網絡多媒體資源,巧用這些生活資源活躍語文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受節目中“漢字爭鋒”氛圍的感染慢慢產生漢字學習興趣。
  三、 引用文化,提升成效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小學語文老師還應注重利用傳統文化資源開展生活化教學。比如清明節、春節背景故事中蘊含的傳統文化素材都可作為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興趣點,在巧用傳統文化資源基礎上聯系學生生活體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果。中國是文明古國,文化資源十分豐厚。因而,借助傳統文化實施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是可行的,能夠讓生活化教學成效變得更好。
  例如,在《登鸛雀樓》古詩教學時,教師可深入挖掘詩歌中豐富的傳統文化素材,為學生介紹鸛雀樓的背景,說明鸛雀樓是中國古代四大文化名樓之一,在永濟市境內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黃河岸邊,始建于北周,周圍風景秀麗,可望見黃河,被譽為中州大地的登高勝地,李益、王之渙等唐代詩人都曾在登樓時有感而發。接著,教師可為學生展示鸛雀樓圖片,讓學生聯系自己以往生活經歷想象一下登鸛雀樓會有什么感受?鸛雀樓會是什么樣子?在這樣一種教學方式下,學生們不僅能夠掌握更多文化資源,也將對詩歌學習產生濃厚興趣,利于教師達成教學目的。
  四、 巧設作業,感悟生活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促進生活實踐與語文知識的真正融合,教師應注重布置富有生活氣息的作業內容。作業安排,是語文學科教學階段重要環節。為實現生活化教學目標,教師應嘗試安排體驗式作業,鼓勵學生多觀察生活中的語文知識,并通過自身體驗增強對語文的感性認識。
  例如,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可鼓勵學生利用課下時間收集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些諧音廣告語。包括“蝦吃蝦喝”“箭牌口香糖,一箭如故”“衣名驚人”等等。然后,扮演成文字小衛士的角色,糾正這些諧音文字。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們將積累更多語文漢字,養成良好語言知識能力。再如,講授完《秋天的雨》一課以后,教師可布置一個課外作業,要求學生聯系自己經歷說一說春天、夏天、冬天的雨是怎樣的?鼓勵學生觀察雨景,寫一寫自己生活中看到的雨景。在課外作業完成過程中,學生們將體驗到春天的雨是柔柔的,輕輕地,而夏天的雨像瀑布,冬天的雨如刀割一般,是冷漠、嚴酷的。在這樣一種教學方式下,學生們將通過感悟生活深刻理解、記憶語文知識,加強對語文閱讀知識的體會,能夠調用自己已有經驗和語言描述夏雨、春雨、冬雨的美麗、奇特。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實施生活化教學有著一定價值,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為了用語文知識去豐富生活,用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生活品質,應在生活化教學策略具體實施過程中以課本為準,開發生活化教學途徑。同時,善于利用網絡多媒體資源和傳統文化資源等,豐富生活化教學,加深學生生活感悟。
  參考文獻:
  [1]陳義新.小學語文“生活化”課堂的構建[J].科教導刊,2015(1X):126-127.
  [2]丁嘉惠.深入生活,扎根生活——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探討[J].亞太教育,2016(26):207.
  作者簡介:鄭美羨,福建省龍海市,福建省龍海市顏厝中心小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8518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