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在美術教學中把握好微課使用的時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關鍵詞】美術教學;微課;使用時機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33-0077-02
  微課是集音頻、視頻、文字于一體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其具有內容精、時間短、使用便捷等特征。教師在美術教學中使用微課,能更好地契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滿足學生的視覺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有教師是為了用微課而用微課,未能把握好微課使用的時機,這讓微課的運用形同“雞肋”。那么,美術教師該在什么時候使用微課呢?
  1.課前使用,導入學習主題,形成學習期待。
   在指向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美術教學中,如何將知識技能的獲取轉化為核心素養的培養,一直是值得美術教師研究的問題。首都師范大學尹少淳教授指出:“讓學生如何獲取美術知識、技能,需要斟酌。不同的獲取方式對形成學生的態度、能力以及獲取知識技能的效果會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在當下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將知識、技能轉化為學科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應大力倡導自主、合作和研究性的學習方式?!?
   美術技能型微課旨在突破某個知識技能的難點。因其具有精準性、時間性、示范性的優勢,可用于學生的課前預習。觀看微課后,學生會對即將學習的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同時也會對課堂學習產生期待。而在美術課堂中,教師只需要解決學生預習時遇到的問題即可,這樣可以把更多的課堂時間用于練習和創作。
   如:教學蘇少版《美術》二上《相同圖樣排排隊》時,筆者讓學生課前觀看相關微課。微課內容以圖樣的排列規律介紹為主,涉及三種有代表性的排列方式(方向、大小、間隔),同時設置問題“你還會怎么排?”課堂上,教師退居二線,學生分組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動手排一排,探索不同的排列方式。學生看微課、動手做的過程是知識內化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會出現一些問題,而在相互交流中,問題能得到解決。在課前使用微課,可以利用學生的求證心理,形成學習期待,此時,教師可以進行適當引導,讓學生發散思維,舉一反三,如此,課堂學習將變得更扎實、有效。
  2.課中使用,豐富學習內容,優化學習方式。
   微課的作用之一是豐富教學資源,讓學生接觸到教材之外的美術知識。學生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各自的審美喜好,因此,教學時,筆者嘗試就某一主題,呈現不同類型的微課,供學生課堂上自主選擇學習。
   例如:在蘇少版《美術》一下《雪》一課中,雪的表現方法有很多種,且各有各的魅力。在第一次教學時,筆者選擇了自己認為的最簡單的一種表現方式,然后教學生描繪“雪”,其他方法讓學生自學。但學生并沒有按照教師指定的方式進行學習,好奇心促使他們去探索教師沒有介紹的那些內容和方法,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斷“安撫”學生,讓其課后去嘗試運用新技法,教學目標未能很好地達成。課后,筆者經過反思,將不同的表現技法做成若干微課。第二次授課時,按學生興趣將他們分成若干個小組,學習自己感興趣的表現技法,并進行組內交流或組際交流。筆者發現學生對于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學起來非常快且很投入,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這為學生的后續創作鋪好了基石。同主題不同內容的微課,照顧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優化了學習方式,讓學生有了選擇權,且豐富了學習內容,培養他們具有個人色彩的審美意識和創新思維。
  3.課后使用,鞏固學習成果,拓展學習時空。
   微課是針對某個知識點而制作的,特別適合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深度學習。對于沒有掌握某知識點的學生而言,可以借助微課,反復觀看、學習該知識點。對于已經掌握該知識點的學生來說,課后可以通過微課對該知識點進行鞏固。
   如美術賞析型微課可以在課后發揮培養學生審美素養的作用。教學蘇少版《美術》五下《橋》一課時,對于橋梁建筑美的賞析,課堂時間是不夠的。課堂上,教師只能概括性地或者有選擇地介紹幾座橋。鑒于此,筆者把極具代表性的幾座橋,按類型制作成多個微課,讓學生課后觀看,并讓他們于課后對生活中的橋進行審美賞析,讓美從生活中來,再重返生活。
   作為一種教學輔助手段,美術教師在運用微課時,不僅要關注它的設計和制作,還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如此方能發揮其獨特的優勢,做到恰到好處、事半功倍。
 ?。ㄗ髡邌挝唬耗暇┦衅挚趨^江浦實驗小學濱江分校)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8924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