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自制骨度分寸彈性尺的教學應用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骨度分寸法是常用的腧穴定位方法,但在使用本方法中比較依賴醫者主觀判斷,很難精準定位,初學者由于對尺寸的比例劃分存在一定困難,很難做到精準取穴。在此基礎上提出使用自制骨度分寸彈性尺應用于臨床及教學,其具有使用簡便,取穴精準等優點,值得臨床與教學推廣。
   關鍵詞:骨度分寸  應用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6-0036-01
  1   引言
   在針灸臨床實踐教學中,穴位的定位十分重要,定位的準確性直接影響著治療的效果,而初學者在實際取穴過程中,由于對穴位的認識不深,對于尺寸的判斷往往經驗不足,難免存在操作不規范或者取穴錯誤等情況。因此,在早期實踐操作中,初學者往往不能快速、準確地找出穴位。在臨床上,骨度分寸法作為常用的穴位定位方法,能廣泛適用于各類人群,因此,一直受到眾多學者的喜愛。本文試從傳統骨度分寸法與自制骨度分寸彈性尺優缺點進行比較,探討自制骨度分寸彈性尺應用于教學的可行性。
  2   骨度分寸探源
   在針灸治療中,準確并熟練取穴十分重要,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腧穴定位方法包括骨度分寸法、手指同身寸法、體表標志法、簡便取穴定位法等方法。其中骨度分寸法最早見于《靈樞·骨度》篇?!包S帝曰:愿聞眾人之度,人長七尺五寸者, 其骨節之大小長短各幾何?伯高曰:頭之大骨圍, 二尺六寸,胸圍四尺五寸……”[1]原文在記述了某些骨骼的長度以及某兩個解剖標志之間的長度之后曰:“此眾人骨之度也”,即“這就是眾人骨骼長度的測量標準”[2]。因此,骨度分寸法是以骨節為主要標志,測量全身各部分的大小、長短,并依其比例折算尺寸作為定穴標準的方法。不論男女、老少、高矮、肥瘦都是同樣的標準。后世歷代醫家雖對一些部位骨度分寸有所變動,但基本仍沿襲《靈樞·骨度》中記載[3]。
  3   傳統骨度分寸法使用局限性
   骨度分寸法先是將人體每兩個骨性突起等關鍵點作為標志物,然后將其折算成一定的尺寸,期間的每一個穴位均在兩標志物連線上。如肘橫紋至腕橫紋之間為12寸,眉心至前發際之間為3寸。但每個人身高、體型不同,所對應的長度也不同。在實際取穴過程中,首先需要將每個節段平均分成一定的等分,然后按照穴位定位方法選取其中一定的等分或者選取一定長度的比例進行取穴。然而,骨度分寸法在取穴過程中,比較依靠操作者的經驗及主觀判斷,很容易造成比例選取不均或者所取穴位不在兩標志物連線上,特別是初學者,對于尺寸的比例劃分不準,常常導致取穴不準,長此以往,容易形成錯誤的定位標準,因此傳統骨度分寸法在臨床應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別是對于初學者而言要求較高,往往掌握存在一點難度。
  4   自制骨度分寸彈性尺簡介
  4.1 制作說明
   通過查閱針灸學教材,確定骨度分寸法人體最大尺寸為19寸,因此制作骨度分寸彈性尺,是將一根35cm左右長的橡皮筋平均分成20等分,兩端各留2.5cm,中間分別標號0~20,每一段長度分別是1.5cm,每5等分作一長刻度,以便于觀察讀數。骨度分寸彈性尺制作過程中遵循以下幾點要求:(1)所用材料需為粗細均勻,彈性均勻的橡皮筋,有一定收縮能力;(2)如果使用對象針對的是小孩,則彈性尺長度應相應縮減,但仍需滿足20等分均分。
  4.2 使用說明
   使用時,先確定所選穴位所對應的兩體表標志物之間尺寸,一手捏住彈性尺“0”位端,“0”刻度對準起點,另一手根據體表標志物間尺寸持相應刻度于終末端,然后根據所選穴位在兩點之間距離即可確定該穴位位置。如取內關穴,其位置在腕掌橫紋上兩寸,當腕掌橫紋至肘橫紋中點連線上,兩標志間距離為12寸。取穴時,一手將刻度線起點置于腕橫紋中點,另一手持刻度12處置于肘橫紋中點,兩者連線上從腕掌橫紋向上取刻度2處即為內關穴的具體位置。
  5   自制骨度分寸彈性尺優缺點
   骨度分寸彈性尺與傳統骨度分寸法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俣ㄎ桓鼫?。傳統定位方法需要操作者在腦海中將每一段距離平均分成一定等分,因此,在實際操作中往往存在一定的誤差,而本彈性尺可將尺寸具體量化,使之比例分配更準確;②方向性更強。有時在取穴過程中,雖然比例找對了,但取穴往往不能在一條直線上,而彈性尺的使用,可將兩點之間拉成一條有形的實線,使之不偏移兩點之間的連線。但相比于傳統骨度分寸法,本骨度分寸彈性尺存在一定缺點,主要表現在:①步驟繁瑣,容易形成依賴。傳統骨度分寸法取穴中,操作者往往在腦海里對穴位比例形成一定認識,取穴過程快速。而使用彈性尺取穴要先將起點和終點置于一定部位,然后根據比例進行取穴,這就增加了取穴的步驟,并且初學者在學會此方法后,由于此方法取穴準確,操作簡單,容易形成依賴性;②彈性尺彈性難以保證。在反復使用過程中,彈性尺若局部受力不均或使用時間較長,容易出現局部纖維斷裂情況,若未及時發現,容易造成彈性不均,取穴不準的情況。
  6   結語
   自制骨度分寸彈性尺設計的目的在于更精準確定所選穴位所處位置,具有使用簡便,可操作性強,定位準確等優點。但若長期使用,容易造成彈性下降或局部彈性不均等現象導致定位不準。此方法對于初學者而言,能快速提高其取穴精準度,但為了避免其產生依賴性,可先采取傳統骨度分寸法取穴的方式,再使用骨度分寸彈性尺驗證的方法,對于學生而言,具有較強實際意義,值得教學推廣。
  參考文獻:
  [1] 黃濤.“同身寸”術語考證[J].中國針灸,2018,38(02):195-197+216.
  [2] 范玉明.骨度分寸改為解剖標志尺的考辯[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10):56.
  [3] 田開宇,饒洪.從針灸相關標準探討《針灸學》雙語教學中“寸”的英譯[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8,38(04):496-49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917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