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初中體育立定跳遠教學與訓練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促使當下人們的教育思想及教育理念進一步改變,新時代背景下,體育教育與文化課教育齊頭并進,旨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初中體育教學,分析了立定跳遠的具體步驟,研究了立定跳遠的教學方法,希望本文以下內容的論述可以促進初中體育教育的進一步完善。
  【關鍵詞】誘導教學;階段式教學;興趣引導教學
  初中體育是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立定跳遠作為體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可以直接反應出學生的身體狀況。但就目前教育情況而言,大多數教學活動仍然沿用傳統方式,教學效果并不明顯。因此,對初中體育立定跳遠教學與訓練進行研究有鮮明的現實意義。
  1.立定跳遠技術動作
  1.1預擺
  在跳遠過程中,預擺動作是第一個環節,也是最為基礎的環節。該動作是否科學、準確會直接影響后續動作。預擺時需要讓學生自然分開雙腳,兩腳間距離與肩膀寬度相同,學生雙臂要前后擺動,前擺時雙腿伸直,后擺時雙腿自然屈膝,使身體重心降低。在預擺過程中,學生的身體需要前傾,雙手最大程度地向后擺;預擺時,學生的手腳需要保持一致,雙臂、雙腳及身體需要協調完成一系列動作。
  1.2起跳
  起跳是立定跳遠的第二個環節,在起跳過程中學生的腳掌需要迅速用力扒地,然后跳出。需要注意,正確的起跳方式應該是膝蓋彎曲,在伸直過程中腳掌發力,并且此時手臂應該處于下垂之后的上升趨勢。以上身體三個部分同時發力,就可以帶動整個身體向前跳躍。
  1.3騰空
  騰空是立定跳遠的第三個環節,跳遠的最終成績主要由騰空決定,此過程中,學生的髖關節、踝關節及膝關節需要保持伸直,手臂方向應處于身體前方,下落瞬間需完成收腹,并且雙腳前叉。這個階段十分考驗學生的腰腹力量,如果學生腰腹力量較強,則騰空的時間較長,跳躍距離也會更遠。
  1.4落地
  在立定跳遠運動中,落地是最后一個環節,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落地不穩向后倒,會直接影響跳遠成績,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會損害學生的腳部肌肉。落地時要求學生后腳跟著地,然后將重心由后腳跟轉移到前腳掌上,接觸地面后學生需要有一定的彎曲動作,一方面是為了保證落地之后的穩定性,另一方面是為了減輕膝蓋負擔,降低跳躍損傷。小腿在落地之后為向前伸直。
  2.初中體育立定跳遠教學與訓練方法研究
  2.1誘導教學法
  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并不高,加之內心深處的自卑及羞愧心理,導致學生對體育學習不抱有太大興趣,尤其是立定跳遠訓練,帶有一定的比試性質,會進一步降低學生的參與度。這就需要教師在課程開始之前,通過合理的誘導教學,逐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課堂參與度,從根本上提升教學效率。誘導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親身示范的方法進行授課。
  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進行跳遠示范,但此時教師應對跳遠距離進行合理把控,需要根據班級學生的平均水平進行設定,然后向學生發出挑戰:誰可以打破這個距離。因為教師在跳遠過程中,僅跳出平均水平左右,所以大部分學生都可以打破這個“記錄”,這樣就可以合理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大多數學生都會進行挑戰,從而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隨后的跳遠教學也就可以順理成章。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原地進行壓腿、擺臂等訓練,讓學生在基礎訓練中實現動作規范。
  2.2階段式訓練
  學生跳遠能力的提升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時間的訓練和積累才能達到目的。因此,教師的教學不能采用臨時突擊或拔苗助長的方式,這樣會讓學生覺得自己在訓練過程中根本沒有任何進步,久而久之就會放棄練習,這對于體育教學及學生的成長十分不利。針對此種問題,教師可以采用階段性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為每個階段的學生制定一個小目標,這個小目標是現階段學生所達不到的距離,但又具備一定的合理性,其中所謂的合理性就是,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可以達到的距離目標。對于階段目標的制定需要教師對學生實際跳遠水平有全面的了解。
  例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根據跳遠能力將學生分為2.10~2.05、2.05~2.00、2.00~1.95、1.95~1.90、1.90~1.85(m)等多個階段,每個階段學生的跳遠能力需要對應該階段的最低規定,例如某男同學跳遠距離為1.95米,則應該將其劃分在2.00~1.95米階段,并且通過合理的訓練將其跳遠能力提升到2.00米。這樣,學生在每個階段的學習之后,都可以看到自己的成長,使學生對跳遠學習及體育教師抱有信心,久而久之,學生會對跳遠產生極為濃厚的興趣,同時在不斷接受挑戰和完成挑戰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
  2.3興趣遷移法
  初中階段的學生雖然學習壓力逐漸增加,學習精力大多集中在文化課程當中,但是初中學生仍屬于“孩子”的范疇。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教師可應用興趣遷移的方法達到跳遠教學的目的。教師可以采用游戲教學的方式吸引的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興趣及參與度,這樣,體育教學不僅可以將課堂歸還給學生,還以提升教學效率。對于游戲內容的選擇,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喜好進行設計,這樣能達到學生主動參與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應用興趣遷移方法,設置跳起觸球的游戲,游戲過程中,教師準備5~10根竹竿,并在竹竿一端用繩子掛綁一個小球,安排學生舉起竹竿一字排開,小球會出現在不同的高度,讓學生學從一側開始跳躍,跳躍過程中頭部必碰觸到小球,才能跳向下一個小球。因為小球位置高低不齊,所以需要學生時而下蹲時而跳起,這樣就可以達到跳躍教學的目的,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認為此類游戲很新鮮,可以在參與過程中收獲快樂,長此以往,會對體育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日后教學活動的開展也會更加容易。
  2.4多媒體教學法
  新時代背景下,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對學生展開教育,讓學生從視頻中理解并尋找動作要領。但就目前我國體育教育而言,對多媒體的應用效果并不理想,尤其在體育成績劃歸到中考成績的背景下,體育教師的教學方法針對性過高——針對考試項目,進行一個星期的重復性訓練,這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不利。并且體育教育中的立定跳遠,前期準備工作十分重要,如何下膝、擺手都會對實際成績產生影響,教師教學活動中雖然可以進行慢動作示范,但慢動作示范的動作連貫性較差,學生的理解會存在差異性,因此,可應用多媒體教學解決此問題。
  例如:在進行立定跳遠準備動作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播放專業運動員的跳遠視頻,播放后讓學生總結觀看內容,并結合自己的動作進行分析,學生首次觀看很難立刻尋找出其中的關鍵點,因此,教師需要進行二次播放。在二次播放過程中,需要應用多媒體技術中的慢放功能,讓學生對下膝、擺臂及跳躍等多個動作進行細致觀察,因為是將一個完整的動作進行慢放,所以不會存在動作不連貫的問題,學生的理解也不出現重大偏差。二次播放完成后,教師可以采取小組教學法,將班級中的學生3~5人分為一個小組,討論時間為10~15分鐘,討論內容為專業運動員跳遠準備動作。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各抒己見,能不斷從交流中吸取他人經驗,進而改正自己的不足。討論到精彩之處,甚至還有學生親自進行示范。教師根據學生討論結果進行總結,并在總結后讓學生進行實踐,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跳遠動作要領的領會,從而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印象。
  結論
  綜上所述,體育教學中的立定跳遠課程可以直接反應出初中學生的身體素質,提升學生的腰腹力量,對該方面教學方法的改革,還需體育教師立足實際進行考慮,在學生掌握立定跳遠的動作要領的基礎之上,為學生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法融合多種教學方式,提升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熊文渲,程勛豪,顧陽.基于SWOT分析法對我國中小學體育課堂引入體育舞蹈的探索[J].武術研究,2019.4(03):154-156
  [2]王水泉.赫伊津哈游戲論與體育學的關系及要點——人:游戲者專題研討會綜述[J].體育與科學,2019(02):1-8
  [3]Kevin Young,洪建平.體育社會學作為職業和學科:對歷史、現狀和未來的反思——杰·科克利教授學術訪談錄[J].體育與科學,2019(02):9-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0979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