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記法”為“悟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悟法”教學,是指讓學生通過觀察豐富的語言材料,發現相關的語法現象和特征,領悟歸納語法規則?!拔蚍ā苯虒W大致有六個步驟的操作流程:運用生活話題導入,提出語法學習任務,明確獨立思考要求,組織合作小組交流,搭建思維支架助學,歸納英語語法規則?!拔蚍ā苯虒W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品質。
關鍵詞:語法學習;“悟法”教學;高中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9)06B-0076-03
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是英語學習的一個重要部分。語法揭示了語言的組織規律,它賦予語言以結構系統,指導語言正確、貼切地表達思想和傳遞信息。由于它的嚴密性和抽象性,又由于傳統的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教學因素,高中英語語法課往往讓學生感到單調乏味,不容易融會貫通地掌握語法知識。如何上活高中英語語法課,提高語法課的教學效率,是高中英語老師必須認真考慮的一個問題。本人從平時語法教學存在的問題入手,經過不斷的教學實踐和摸索,構建了變“記法”為“悟法”的六步語法教學流程。
所謂“記法”,是指教師在語法教學中,只注重語法框架結構的直接傳授——教師將語法規則、形式等進行歸納整理(有的甚至做好PPT),將語言格式化、條理化,然后讓學生被動地接受,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在高考分數的高壓下,上面這種“記法”的教學現象由來已久,且相當普遍。
所謂“悟法”,是指讓學生通過觀察豐富的語言材料,發現相關語法現象,領悟歸納語法規則。
在嘗試“悟法”教學的起始階段,我以學習《牛津高中英語》Module 5 Unit 2中的V-ing phrases形式做狀語為例,開展了以六個步驟為流程的“悟法”教學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第一步:運用生活話題導入。即用與單元相關的生活化話題進行課堂導入。為學生創設生活化、形象化的生動情境,有利于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引領學生以良好的情緒進入深入的思考和理解的學習狀態。
在上《牛津高中英語》Module 5 Unit 2中的V-ing phrases形式做狀語這節課的時候,正值高二學生新分班,學生對新的英語老師及家庭很感興趣,于是我選擇女兒的話題展開,很快帶領學生進入真實的生活情境。
在課堂導入部分,我利用半分鐘時間向學生展示一組配有歡快兒歌的小女孩照片,隨即向學生介紹照片中的小女孩:I will introduce one of my family members to you. My daughter is happy to be introduced here, and she has got something to say to you.呈現女孩說的一段話,并恰當地運用已學過的V-ing phrases形式,帶領學生復習V-ing phrases在句子中可充當的成分,并適時地提出V-ing phrases是否還可用于其他情形。
第二步:提出語法學習任務。教師在備課中注重任務設計,向學生提供情境性較強的一組或幾組語言材料,并向學生提出本次語法學習的要求和任務,引導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積極投入和完成學習任務。
承上例:我圍繞小女孩在學校的表現,呈現下列一組句子,先要求學生用已學過的知識翻譯句子,并要求學生運用已學的知識或借助相關的學習資料,判斷V-ing phrases做的是什么類型的狀語(能在句子中用橫線畫出),并歸納出它們的共同特征。
①I was the first to arrive at school, because I hoped to see my teachers earlier.
②I found my classroom by following my class teacher.
?、踂hen I came into the classroom, I found my seat immediately.
?、躎he Maths teacher and the English teacher stood in front of the classroom and talked to each other.
⑤We can get stickers from the teacher, if we listen to the teacher attentively in class.
?、轎 got five stickers on my first day at school.As a result, mum and dad felt very happy.
第三步:明確獨立思考要求。向學生提出學習語法的要求,要求學生在獨立閱讀老師給出的有關語言材料的基礎上,依靠自己的獨立思考,找出其共性特征,感悟、發現相應的語言法則。無數事實已經證明,自主學習、自我建構是培養、提升學生素質的通道,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習慣,應是我們教師的使命。因此,我一向堅持大膽放手,把學習的自主權、主動權交還給學生,逐步消除學生依賴教師被動學習的壞習慣。在堅持中,引導學生從不適應到適應,到積極主動地投入。
在上述“第二步:提出語法學習任務”的前提下,我給足時間讓學生進入獨立思考的階段。我認為這一階段至關重要,不可或缺。因為這一階段是六個步驟中的基礎,如果缺了這一步,那么其他幾個步驟就會變得流于形式,其效果往往浮于表面,不利于學生進入真正的學習。讓學生在充分獨立、深入思考的基礎上進入下一步,才能顯出其真正的意義和作用。
第四步:組織合作小組交流。之前,我為學生建立了合作小組,搭建合作學習平臺,強化合作小組管理,形成一種以個人獨立思考為前提的小組討論、同伴互助的自主學習機制。具體做法是:學生以合作小組為單位,在組長的主持下以每個人進行獨立思考為前提,開展小組合作交流,再由組長歸納小組討論的結果。 承上例,在“第三步:明確獨立思考要求”開展充分的獨立思考之后,讓學生開展小組合作交流。在交流中,學生將各自對語言材料的共性特征、規則的感悟和發現進行交流,后由組長歸納,并準備在班級集體交流時發言。
第五步:搭建思維支架助學。依憑教師的教學經驗,預估學生在感悟發現語法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或難點,在備課中預設指導方法,注重設計突破難點的支架,幫助學生深入思考,解決問題。
在學生充分閱讀理解、開展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隨時了解學生討論的情況,獲得信息反饋。在學生碰到帶有共性的難點時,教師給予點撥——給予啟發思路的“支架”,以幫助學生更有效地進行自主思考和學習。
承上例,關于“支架”預設,教師適時向學生做出如下提示:上例句子中做狀語的從句部分可以用V-ing phrases來替代。第一步讓學生熟悉句子加非謂語動詞短語做狀語的結構,第二步讓學生判斷V-ing phrases和句子主語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第三步引導學生理解V-ing phrases在句子中做什么成分。
第六步:歸納英語語法規則。在前五步學習活動的基礎上,由教師和學生一起,對學習過程和學習內容進行回顧和小結,進一步明確和鞏固“悟法”教學的學習結果。
學生通過上述例子理解了非謂語動詞短語如何在句子中做狀語之后,有個整體朗讀的過程,并歸納出V-ing phrases做的是什么類型的狀語,找出這組句子的共同特點,發現規則并歸納規則:
1. V-ing phrases做的是什么類型的狀語
?、買 was the first to arrive at school, because I hoped to see my teachers earlier.(..., hoping to see my teachers earlier.)(adverbial of cause)
②I found my classroom by following my class teacher.(..., following my class teacher.)(adverbial of manner)
?、踂hen I came into the classroom, I found my seat immediately.(Coming into the classroom, I ...)(adverbial of time)
?、躎he Maths teacher and the English teacher stood in front of the classroom and talked to each other.(..., talking to each other)(adverbial of accompany )
?、軼e can get stickers from the teacher, if we listen to the teacher attentively in class.(Listening to the teacher attentively in class, ...)(adverbial of condition)
?、轎 got five stickers on my first day at school. As a result, mum and dad felt very happy. (..., making mum and dad very happy.)(adverbial of result)
2.發現這組句子的共同特點、規則
?。?)該組句子都是有一個完整的句子和一個V-ing phrases構成。
?。?)V-ing phrases和句子主語之間存在主動關系。
(3)V-ing phrases在句子中都作狀語。
在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以上六步流程,只有在反復運用、不斷堅持中才能獲得理想效果,才能讓學生逐步從被動接受式學習走向主動探究式學習境界。筆者感到,在按照“悟法”教學的設計流程進行實際操作后,教師還需要重視設置任務,讓學生在語境中反復進行運用,從而起到不斷鞏固語法知識的作用。
按照以上方法反復實踐,由于學生不斷地適應和熟練,在進度上“悟法”教學并不比“記法”教學所用的時間多,而在學習效果上則遠遠優于“記法”教學。“悟法”教學變接受式學習為探究式學習,激發了學習主體的主動性,有效提升了學習的效果和品質;“悟法”教學轉變了教學方式,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遵循反映論的認知規律,使抽象的語言形式變成生動具體的可視語言,使學生的認知過程更具科學性、合理性;“悟法”教學讓學生通過自能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和教師引導,經歷真正的探究性學習過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力。
責任編輯:丁偉紅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121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