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中學英語課堂的小組合作學習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新的課程改革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其中,在英語課堂中,很常用的一種模式就是“合作學習”,主要介紹合作學習實施的背景、課堂組織方法、合作學習中常見的幾種形式以及在教學中的一些經驗和體會。
關鍵詞:背景;課堂組織方法;常見的形式;合作學習;英語課堂教學
一、合作學習實施的背景
目前,我國正在進行新一輪的教學改革,在新課程理念下,要求師生轉變教與學的模式,這一點需要我們進行反思。
為了適應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教學理念,我們很有必要創造新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然而,在新教材的使用過程當中,還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表現在:
1.現行教材信息量大,很多老師被教材牽著鼻子走,把重點放在教材上,而忽視了學生。
2.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待落實。在課堂上,學生的主動性并沒有得到充分的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不夠,缺乏探究能力,基本上還是被老師牽著鼻子走。長期以來,在我們的英語課堂中,主要是采用面向全班同學的集體授課形式,不利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往往是老師講解多,學生練習少。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很有必要實施合作學習這種課堂模式。
國務院在《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提到:“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美國著名的教育評論家埃里斯和福茨把合作學習稱為真正符合教學改革的教學模式。長期的教學實踐表明,這是很有的創意的一種教學理論,它能夠活躍課堂氛圍,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人們普遍認為這是幾十年來最成功的一種教學模式。
要改變目前的狀況,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其中一種比較好的方法是鼓勵學生大膽交流、與人合作。本文將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如何開展合作學習教學,筆者從實施合作學習的組織方法、基本形式、合理評價、反思、體會等幾個方面闡述了合作學習模式在NSEC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設計和運用。
二、“合作學習”的課堂組織方法
第一,將全班同學分成幾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有5~6名學生,在每個小組中,各小組成員在成績、性別等方面有一定的差異性。各學習小組發揮的主要作用就是做好準備工作,以爭取獲得更好的成績。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內容以及不同的課型要求,要求教師對學生分組活動做到精心設計、有目的、有準備,而不是隨心所欲,分組活動的目的、內容、形式、時間、活動的材料以及活動的要求,都必須在教案上有所體現。這樣有效的學生分組活動,在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就能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二,根據小組成員的性別、能力、性格特征、成績等因素,教師定期進行重新分組。這樣的話,經常得低分的小組成員有機會跟別的小組成員進行合作,使課堂充滿新的活力。在教學實踐中表明,同質分組有利于同層次學生的探究學習;異質分組有利于各類學生發揮自己的才能。
第三,為方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合作,小組安排方面應注重方法,如通過表揚好的學習小組的合作方式以及開展小組競賽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
三、合作學習常見的幾種形式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依據不同內容,我探討了“合作學習”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以下的一些做法:角色扮演、內容處理、集體授課、語境重建
1.角色扮演
在英語對話中,我會指導各小組同學運用所學的內容,發揮他們的想象力,進行角色表演。例如,在教NSEC BOOK 1 Unit 4 Earthquake 時,我讓學生到惠州科技館參觀,讓他們在二樓的太空模擬區去體驗。看到這些情景,同學們個個興趣盎然,積極參與角色表演,不知不覺地掌握了課文的知識點。
老師要盡量創造一些自然的情景,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編對話,并進行表演。再如,在教NSEC BOOK 5 Unit 1 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這課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排練小品:“Suppose A is Nelson Mandela, B is a news reporter. B is interviewing Nelson Mandela. then the others can ask Nelson Mandela.”
2.內容處理
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在老師布置學習內容后,各小組可以在組長帶領下,展開討論,然后由記錄員對意見進行匯總,再作匯報。小組討論內容主要如下:如課文題目、配圖和寫作背景、情感態度等,這樣就能培養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以及他們的評價能力。
老師提出的一些討論話題應該具有開放性,例如,在教NSEC BOOK 5 Unit1 時,我提出了以下兩個問題:
?。?)What other infectious diseases do you know?
?。?)Can AIDS be transmitted?In what ways can it be transmitted?
同學們對上述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并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想象豐富。
3.集體授課
M.韋斯特說:外語是學會的,不是教會的。上課時,我盡量做到一節課講課時間不超過20分鐘,把剩下時間交給同學們進行練習。例如,在教如何區別限制性定語從句與非限制性定語從句時,我向學生講了這么一個例子,一位調皮可愛的小妹妹,不愿意穿與她姐姐不同的連衣裙,她說:“I will wear no dress which will tell me from my elder sister?”然后我在句子中多了個逗號,結果變成了:I will wear no dress, which will tell me from my elder sister,同學們看完這兩個句子,并且明白兩者的不同意思時,個個哈哈大笑,課堂氛圍活躍,效果良好。 4.語境重建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而語境重建是其中的一種重要手段,它可以從口語交流上升到寫作,這是一個逐漸的有梯度的過程。例如,在教學NSEC BOOK 2 Unit 1 Cultural relics時,我讓學生討論:Is it necessary for people to rebuild the ancient buildings.下面是正反兩方的觀點:
通過設計這樣的課堂內容,增加了同學們參與課堂活動的興趣,同時又提高了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
四、合理運用各種評價形式,促進學生合作學習
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對于學生的合作學習,科學的評價就顯得尤其重要。老師先對合作小組進行了合理的劃分,確定合作學習的目標,然后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愛迪生曾指出:“相信自己能的人就會贏!”老師對任何一個學生,都應該幫助其樹立信心。因此,老師很有必要對學生合作學習進行合理的評價。
那么如何把握評價標準呢?我個人認為,既要兼顧到對學生個人和學習結果的評價,還要兼顧對集體和學習過程的評價。一個小組如果團結合作、積極主動發言、紀律良好,就能得到好評。當然對于存在的一些問題,適時指出,對一些比較膽小的同學,建議他們事先把報告寫在紙上,以增強他們自信心。同時在匯報的過程當中,如果出現什么問題,允許他們小組的其他成員給予必要的提示。
如果一個小組出現合作不好的情況,我會給出該小組的集體得分,讓他們意識到他們是小組的一員,必須合作。對個別不夠積極主動的學生,我會反復提醒;對于表現特別優秀的小組長,我會給予特別的獎勵;對于一些成績比較好而不愿意幫助他人的學生,我會鼓勵他們幫助其他小組成員;在合作過程中,對于故意講話、大聲喧嘩的學生,我會走過去告誡他們;對于個別成員“搭車”現象,我會向他指出他的責任,并要求小組長安排一定的任務給他,且要求他完成。這樣,學生就會意識到我是小組的一員,學習小組是個人目標實現的載體,只有小組取得成功,個人才能夠成功。因此,合理科學的評價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鼓舞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產生巨大的學習動力,避免失去信心。因此我們教師要做到對學生以鼓勵為主,正面表揚,“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
合作學習可以把個人競爭轉化為小組競爭,從而促使小組內部的合作,使學生在各自的小組中各盡其能,使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得到增強,合作精神也得到培養。因此,只要我們老師科學合理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就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來,并且為之而努力,從而體現自身的價值,體驗到成功帶來的喜悅。
五、合作學習過程中常見問題及反思
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我發現小組合作學習還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合作學習自由化
在課堂上,存在這么一種現象:學生參與積極性很高,課堂氛圍表面看起來很活躍,而實際情況卻是:教室里一片嘈雜聲,有的小組人云亦云;有的小組只有成績好的學生在討論,學習基礎比較差的學生,似乎認為討論與自己無關,坐在那里無所事事;教師在教室里面走來走去,忙于巡場,很難看見教師參與合作、引導。
2.分組活動時間有限, 學生合作不充分
由于課堂上時間有限,有時教師擔心無法完成教學內容,于是在布置完小組學習任務之后,只給學生少量的討論時間,然后就要求各小組做總結匯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慢慢地,他們就會失去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興趣。
3.小組角色分工不夠合理
在小組合作過程中,中心發言人通常由成績較好的學生擔當,而較困難的學生卻沒有上臺匯報的機會。在活動過程中,部分同學由于學習基礎不好或性格方面的原因,參與小組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只是作為成績比較好的學生的陪襯。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理念提出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不僅體現了“以人為本”新的教學理念,也強調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有主動性,老師在上課時要有針對性、指導性,重視各小組成員的差異性和團體合作的互助互補性,教師要教會學生懂得與他人合作,善于為他人著想,使其學會、會學、好學、樂學,使教學在社會化的道路上前進一大步,小組合作學習是對傳統教學系統的一次革命,符合時代的要求。
參考文獻:
[1]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M].中國人事出版社, 2002.
[2]林立,王之江.合作學習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3]郭世安,金釗.高中新課程怎樣教·英語[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8-08.
[4]陳波,關文信.新課程理念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實施[M].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編輯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158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