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實施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學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身心發育。通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調節不良情緒,從兩個方面對班主任進行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進行了討論,并從融入日常教學工作中、開展實踐活動、規范自身行為習慣,三個方面對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實施策略進行了總結。
關鍵詞: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不良情緒
小學階段為心理發育的重要時期。為了能夠進一步提高教學有效性,教師需要將這一工作融入日常教育中,并發揮出榜樣的作用,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使學生能夠獲得啟迪,保障學生能夠健康發展,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發揮出滲透式教育的實際意義。
一、班主任進行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班主任進行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意義,在對這一內容進行分析時,需要從以下兩個角度進行總結。第一,教師在設計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時,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情況,并按照教育工作需求構建課程形式,達到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養的目的,為之后的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第二,滲透式教育需要融入教學工作中,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識,進而讓教師在構建課程形式時,會充分利用教學素材,連續不斷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潛移默化地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教育的系統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調節不良情緒
現階段的班主任進行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調節不良情緒的意義。第一,由于班主任的工作主要為調節班級氛圍,進而在應用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時,教師能夠及時發現學生的不良情緒,達到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目的,為之后的教學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第二,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難以自主調控情緒,在與同學玩耍時容易出現矛盾,教師在這一時期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夠使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學會自我調節情緒,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促進學生身心發展。
二、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實施策略
?。ㄒ唬┤谌肴粘=虒W工作中
為了能夠在班主任工作中合理應用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需要融入日常教學工作中。第一,班主任通常負責一門科目的教學工作,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途徑,但在這一過程中,為了提高教育質量,教師需要先構建教育目標。例如:當班主任負責語文教學時,可以利用教材滲透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養,發揮出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意義。另外,由于單一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較為枯燥,學生難以提高自主學習積極性,為了發揮出滲透式教育的應用有效性,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形式。例如:教師需要深入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并在備課時,豐富心理健康教育案例,使學生在學習課程內容的基礎上,促進心理發育,推進學生健康成長[1]。第二,將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融入到教學工作中時,為了達到更快速地給予學生幫助的目的,需要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時,可以應用“朋輩”的方式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給予適當的幫助,引導學生優化心理健康狀態,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ǘ╅_展實踐活動
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實施時,需要開展實踐活動。第一,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在教育時,不僅需要為學生講解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成績,還需要合理開展實踐活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實踐探究能力。例如:當學生存在自我意識較強的問題時,教師可以定期開展有關分享的活動,讓學生之間相互分享玩具、零食等,在這一過程中建立起良好的情感,形成分享意識。第二,在開展實踐活動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教師需要按照學生的喜好設計實踐活動形式,并在實踐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正向引導。例如: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構建教學方式,將課堂與生活融合在一起,鍛煉學生的心境,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意義,引導小學生健康發展。
?。ㄈ┮幏蹲陨硇袨榱晳T
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為了能夠在班主任工作中提高實施有效性,需要教師規范自身行為。第一,小學生的主要學習環境為學校,教師的行為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為了達到引導學生心理發展,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中約束自身言語、行為的規范性,為學生做好榜樣,使學生受到教化,更加樂觀自信。另外,由于部分教師對這一工作的重視程度不高,沒有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為了轉變這一現狀,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教師需要定期開展培訓工作。例如:學校領導可以聘請心理健康教育專家,為教師講解行為規范、教學方法等內容,使教師能夠提高自身綜合素養,并提高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能力[2]。第二,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對學生心理有一定的感染力,教師需要提高對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并嚴格要求自己,如此就能夠發揮出榜樣的作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綜上所述,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實施時,為了提高實施有效性,幫助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教師需要提高對這一工作的重視程度,發揮出榜樣的作用,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日常表現,推進學生健康發展。另外,在構建教學形式時,需要從多個角度出發,優化教學形式,使學生既了解課程知識,又優化心理健康程度,為之后的學習、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荀麗.探究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8(30):195-196.
[2]張建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滲透[J].教書育人,2018(19):35.
編輯 段麗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167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