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時代下小學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策略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核心素養之中也要求要將學生培養成為擁有積極的心理品質的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則有助于學生心理品質的良性發展。特別是小學階段,更應該通過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來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在文中就結合小學班主任工作的實際,對小學班主任工作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進行探討,以期為小學生健康成長打下良好心理基礎。
關鍵詞:小學生;小學班主任;心理健康
小學階段是學生一生中非常重要的階段,處于該階段的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并且也沒有經歷過挫折,如果不注意引導,就容易形成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因此,學校與教師的引導教育就變得非常重要。特別是如今的小學生心理壓力較大,在接觸大量外部信息的同時容易受到其中不良信息的影響,這些都可能導致小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為此,作為小學班主任,必須要充分地重視小學生的心理狀態,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在解決小學生心理問題的同時,增強小學生的心理素質。
一、小學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注意的問題。
首先,作為小學班主任必須要對學生的心理狀態變化進行留意。小學生本就是以感性思維為主,他們的心理狀態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影響。面對這種情況要想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須要時刻注意學生的心理狀態變化。特別是對于課堂上不積極、課下變得煩躁、成績出現突然的下滑或者是不喜歡和其他人交流等情況,必須要高度重視。
其次,作為班主任需要對學生的心理需求有清晰的認識。小學班主任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要從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為此,需要對班上學生的學情有全面的分析,并且還要深入到學生之中,成為學生的朋友,對每一個學生的需求都有清楚的認識。只有建立在學生需求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才可以獲得效果,才可以促進小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
二、小學班主任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利用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要有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須要把握好班級活動。通過班主任和學生共同的參與,打造出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可以為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以及情感交流提供更多的機會,同時在活動的過程之中,學生也會更加愿意和班主任交流,這樣一來就可以更好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同時,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班集體大掃除活動、少先隊活動等也是對學生良好心理素質進行培養的重要措施。這些活動可以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啟蒙教育,可以在互動的過程之中滲透情感體驗、思想道德等各方面的內容,增強學生的情感感知能力以及同理心,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ǘ├谜n堂教學活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教學不僅僅是要傳授給學生知識,同時,還要注重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在課堂教學中,要合理地利用課堂教學中的各種因素來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有效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幫助學生形成積極地心理品質。讓學生在增長自身知識、提高自身文化水平以及修養的同時,在不知不覺之中受到熏陶,讓學生擁有一顆健康的“心”。此外,班主任還可以在合適的時間開展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不僅僅是將其融入到自己的學科教學之中,通過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能夠對心理健康有一定程度的認識。
?。ㄈ├昧己玫膸熒P系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學校之中,班主任是和學生接觸最多的,因此需要利用良好的師生關系來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作為班主任,需要和其他的任課老師進行溝通交流,對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一起進行研究和分析,并要根據任課教師所反映出的情況來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以及出現的問題,進行合理分析,以此為基礎來構建科學的、良好的師生關系。利用“朋輩”方式來打造優質的師生關系。以此為基礎可以更好的掌握學生的心理問題,并及時進行有效引導,促進學生心理健康。
三、結語
總之,作為小學班主任必須要充分重視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不能簡單的以小學生什么都不懂為理由對小學生進行教育,那樣是難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心理素質的。而是要注重對小學生的良好引導,利用豐富的活動、課堂教學以及師生關系等來有效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科學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的優秀品格、性格以及心理素質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礎,真正的實現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海燕.如何將心理健康教育與班主任工作有效整合[J].課程教育研究,2018(20):184-185.
[2]景艷玲.淺談小學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入[J].甘肅教育,2016(19):32.
作者簡介:劉芬(1987-),女,漢,河南開封人,本科,中小學二級,研究方向:班級管理和小學美術教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61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