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下的小學高年級數學探究式教學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新時代背景下,素質教育早已被提上教育改革日程。而數學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則越發成為數學教學者應該深入思考并予以破解的策略性問題。通常情況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課堂的靈活設問,引發學生思考,同時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應試教育背景下,學生課堂上一味求同,反而忽視求異品質的培養。教師應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動手操作;設置游戲教學等,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思維能力;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
一、關于探究式學習的重要性
孔子提倡“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見探究式學習在學習生活中的重要性。思維是智力的核心,是考查一個人智力高低的主要標志。沒有了思維這部機器的加工運轉,提供的原材料就不能合理利用。另外,只有所有能力一起運作,思維能力才能更好地發揮。教育的本質和目的就是傳承人類的智慧,包括積累生活經驗和對自然的認識,對人身心發展的探究和積累。人生是在不停地積累學習,發展思維能力也是讓學生在人生中不斷學會學習的能力。古人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漁,在這里實際指教給受教育者獲取知識的方法、手段,思維能力,這才是教育的真正本質。
在論述探究式學習的重要性時,多數學者傾向于結合數學教學的實際案例場景來談,諸如小學數學教學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數學教學的特點出發,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和思維特點,準確把握學生思維的維度和節奏。在應用題和貼近生活實際環節緊扣情境教學主題,搭建各種必要的支架,拓展小學數學教學的思維廣度和深度,促進學生積極思維和互相交流。
二、核心素養下小學高年級數學探究式學習的方法
(一)讓學生參與探求知識的全過程,以培養思維的獨立性
1.動手操作,引發思維
對于一些抽象概念性的數學知識,如公式、法則等,可以讓學生在有效的學習之內動手去做一做,感知不同的學習方式,也能使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更有興趣,更有新的想法。因此,在數學課上,也要充分利用不同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實際感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對知識的形成進行抽象、概括,組織實踐性的操作活動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操作前先要引導,要運用到哪些嘗試,要怎樣去運用,避免學生在做的過程中出現無目的、無方法的狀況,最后得出有效的結論,并在反思中獲得成就感。
2.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提高思維
遷移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遷移教學就是指讓學生運用曾經學過的知識體系,根據新的學習內容,發現新的知識,并能組織到自己的認知結構中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為學生創造知識遷移的學習環境。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如何在數學上凸顯學生的有效學習,成為每位數學老師必須思考的問題。對于這一點,筆者認為可以通過這些方法幫助老師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數學的教學中,教師就要盡量利用學生本身看來不可思議的數學知識,讓學生對新的數學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欲望。能夠自主學習是學生發展思維能力的源泉,是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內在動力,也是學生進行思維整合的基礎特征。教學的目的不止在于教給學生知識,更在于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積累經驗,學會知識的整合。所以在數學課的學習過程中,可以設置有趣的數學游戲。
?。ㄈB成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落實素質教育不能離開課堂教學改革這個中心環節,課堂教學中,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可以提高他們思維的積極性,激勵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用恰當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利于培養學生思維敏捷性、深刻性和獨創性,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重知識的傳授,更應重教學生學會思考、學會發現、學會操作,從多方面來優化他們的思維品質,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有效的活動是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的腳手架,在數學教學活動思維的指引下,學生能夠有序解決數學應用題和生活化情境題目,達成拓展內涵、發展思維和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數學教學目標,逐步提升自我思維品質。
參考文獻:
[1]譚東玲.試論小學高年級數學現狀及探究式教學在綜合實踐中的應用情況[J].課程教育研究,2017(49):167-168.
[2]劉曉燕.小學高年級數學探究式學習的設計與應用研究[D].魯東大學,2017.
[3]廖樹華.小學高年級數學探究式教學探索[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十三)[C],2017:2.
[4]許媛媛.小學高年級數學探究式課堂學生參與研究[D].寧夏師范學院,2017.
[5]方家培.小學高年級數學探究式教學現狀、問題及其對策研究[D].西華師范大學,2017.
編輯 郭小琴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167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