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德育于小學語文教學之中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語文作為漢語學習的基礎性教材之一,其蘊含了深刻的意義,小學語文中的德育思想,就是要教師通過讓學生掌握語文知識、理解課本文詞段意、漢語拼音的學習來學習知識。而語文課文色彩豐富、詞藻華麗,學生通過對語文課文的理解學習,可以豐富自身精神世界,這也是德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成功之處。
關鍵詞:德育思想;小學語文;教材
在教學中,德育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將德育引入學生課堂,對學生個人品德塑造、價值觀念樹立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德育,教師可以更直接地融入學生生活,了解他們每個人的想法,從而對癥下藥。
一、德育思想的內涵及特點
德育,就是教師言傳身教,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只有學生全面發展,教育才能實現其自身的價值,教師要想完善學生人格,必須從德育著手,教導學生自主學習,堅守自身道德底線,做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1.德育具有靈活性。德育作為學生課堂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所經歷的一切都體現了學生主體性的特點,開啟了學生智慧的大腦,善于利用每個學生的弱點和優勢,幫助學生找到并堅信自己的優勢,是樹立學生自信心的關鍵因素。
2.德育具有穩定性。德育為培養人才而建立,自身的政治傾向,價值觀念皆符合當代學生學習的環境,并具有很強的實踐可操作性,是學生基本素質養成的橋梁。
3.德育具有發展性。在小學,教師注重對學生道德的培養,因而德育在這期間起到了突出的作用,從小學到初中,再到大學,甚至是在社會上,德育對于人的影響都是不可忽視的,要想成為對社會及國家有用的人,德育首先會作為其考量的標準。
二、德育對學生的影響
孩子剛剛進入校園,對身邊所有的事物都充滿好奇,尤其是對身邊人的一舉一動尤為敏感,因此,這一階段,在學校就需要教師作為模范,指引小學生朝著好的方向去發展,校園周邊的環境更會對學生后天行為的養成造成很大的影響。作為教師應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用自身良好習慣的養成去感染學生,充分發揮潛移默化的效果。在家里,家長作為學生的第一責任人,家長的行為對學生的影響也是極其重要的。例如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孩子長期處在家長的吵架聲中,從家長的口里說出來的話語都是各種咒罵聲,這樣的孩子,試想一下,他的身心會是健康的嗎?這對他的未來就真的一點影響都沒有嗎?同理,身邊也會有這樣的孩子,從小就在父母的悉心教導下長大,他就會從小養成對身邊的一切事物都報以感恩的心態,因為他相信身邊的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同時,對未來也會充滿期待。
綜上所述,德育對孩子后天行為習慣的養成具有很大的作用,不同的家庭教育觀念對孩子身心健康發展也有重大影響。
三、德育在小學課堂中的滲透
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簡單而深入地把父親對子女的愛展現出來,“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簡潔的話語,卻能讓讀者感受到父愛的偉大,父親從不善言辭,但卻用行動把對子女的這種愛表達了出來。由此可見,德育往往是不需要過多的辭藻修飾,卻可以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讓學生不知不覺地在德育的引導下學習和生活。
一方面,德育注重對學生自主性的培養。在學習中,學生通過閱讀課文來獲取課本知識,從對作者情感的表達的領悟到閱讀課文的身臨其境,都會讓學生的情感受到影響,從而站在作者的角度體會作者所要探索的東西。
另一方面,德育注重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不管是在課堂上還是課外,教師與學生之間始終存在著聯系,那是與父母、朋友、親戚間不一樣的感情,有時,教師說的話學生會聽,但家長的話學生就不一定聽了,這就變相地說明了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橋梁,假若失去這個橋梁,學生將不再是學生,教師也將不會是教師。
四、德育與時俱進,推陳出新
在當今教育模式下,德育必須與時俱進,才能推陳出新。當今社會是發展的社會,如果在教學中一味固守原有的教學模式,便很難教育出一批優秀的學生。例如,教師一味地采取題海戰術,只會讓學生的思維停留在一個點上,就會存在這個題是會做了,但當下一張試卷再出現同樣類型的題目時還是一樣不會做。因此,老師不僅僅是教學生解題,還要教會學生解題的方法,正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德育必須適應當下學習的環境,方能一直沿襲下去,同樣,在教育教學中,教師也需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來適應學生的學習生活,才能教導出一批優秀的學生。學生也需要通過對課文的理解,來體會文章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從而進入作者的內心世界,去真正地讀懂課文,學透課文,就更需要把德育思想寓于課堂學習中,不僅可以讓教師與學生間形成互動連接,活躍課堂學習的氛圍,而且還能夠為學生良好素質的養成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朱素芳.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藝術[J].課程教育研究,2017(28).
[2]周月清.德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考試周刊,2015(89).
編輯 謝尾合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168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