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挖掘地方美術資源 創新美術課堂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中國地大物博,不同地區造就了不同的地方文化,根據北方特色研發了“冰雪文化”系列課程。主要研發的課程有:《雪雕——小雪人》《雪地畫》《雪景畫——冬趣》。通過課程,學生了解了冰雪文化的發展歷程,了解了南北氣候差異。在教學中,創設各種情境,利用多種方法進行教學,把學生的潛能和創新思維真正挖掘出來,引導學生毫無拘束地創作,激發學生創作的熱情,從而發展學生的藝術想象力和創作力。
  [關鍵詞]挖掘;地方特色;冰雪文化;美術教學
  我國不同區域有不同的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美術教師應通過發掘自然資源以及生活中的資源進行美術教學。這些自然資源給學生提供了學習和創作的源泉,為挖掘地方文化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地方美術資源的挖掘和利用能夠使學生認識、了解自己的生活環境,了解家鄉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學會欣賞家鄉文化,贊美家鄉文化,從而創作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美術作品。
  一、利用自然資源,創設冰雪文化課程
  我們黑龍江省地處祖國最北端,每年氣溫零度以下時間長達5個月,這就為我省自然資源冰雪藝術創造了極其有利的條件。北方的天氣雖然特別寒冷,但是學生還是特別喜歡這個寒冷的季節,因為有大自然賦予我們的禮物——雪。
  課程標準指出,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是美術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為了適應新課程實施,應探索地方美術資源與美術課程的整合,盡可能最大化發展學生的美術綜合素質。從學校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地方美術資源的特點,利用開發地方美術資源來豐富美術課堂教學。利用北方富有魅力的冰雪,研發“冰雪文化”系列課程,冰雪文化系列課程充分利用了北方寒冷的氣候特點和特有的自然資源——雪,打造了“冰雪文化”藝術課程。冰雪文化藝術主要研發的課程有雪雕、雪地畫和雪景畫等。通過挖掘地方美術資源,結合美術課堂教學,改變課堂教學手段和方法,增強學生對美術文化的認知和理解。
  二、利用自然資源,豐富美術課堂
  冬季是童話的世界,學生特別喜歡下雪的天氣,因為可以在雪地里面酣暢淋漓地嬉戲和玩耍。愛玩是學生的天性,教師要尊重這種天性,回歸這種天性,構建精彩的美術課堂。我國東北地區是雪雕藝術最發達的地區。在教學《雪雕---小雪人》系列課程時,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欣賞各種雪雕圖片,感受雪雕獨特的魅力,了解雪雕是雕刻藝術的一種形式,主要的塑形材料是雪,并且了解制作雪雕材料有兩種,一種是天然雪,一種是人造雪,天然雪與人造雪之間的區別以及優缺點,認識常見的一些雪雕專業工具,用這些工具雕刻出各種類型和各種風格的雪造型。學生通過多媒體,對雪雕有了深入的了解,也為自己制作雪雕做好鋪墊。
  一到冬天,學生就盼望著下雪,只要期盼已久的雪來了,就可以將學生帶到操場上,學生以個體為單位或兩人小組為單位,學習制作各式各樣小如手掌大小的小雪人,學生先用手團一個小雪球作為雪人的頭部,再團一個稍大一些的雪球當雪人的身體,然后將兩個雪球組合在一起。組合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比如,兩個雪球大小比例失調,或者兩個雪球組合的時候總是黏合不上等,這時需要教師及時給予技術上的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困難。然后,學生用課前準備的毛線、紐扣、石子、樹枝、手工紙等進行裝飾,就這樣,一個個生動活潑的小雪人就做出來了。還可以利用一些身邊常見模具制作小雪人。比如,利用紙杯或各種形狀的盒子,模具里面裝滿雪,壓實以后開口向下用力一扣,再把模具撤下來,然后再團一個雪球作為頭部,最后對小雪人進行裝飾。學生制作完畢后,可以幾個人一組,將制作好的小雪人拼擺在一起,擺成有故事情節的情景,學生就可以編故事講給大家聽了。
  在整個美術教學活動中,我把整個教學環節分四課時進行,兩節課連起來上一節大課是最理想的教學模式,這樣,在充裕的課時里營造學習活動環境,學生置身于生動活潑、充滿童趣的學習氛圍中,積極投入到知識技能的學習中,在活動中學生動手能力得到充分鍛煉,更好地發揮自身潛能。在進行《雪景畫——冬趣》這一系列活動時,首先,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北方冬季氣候特征,知道人們的衣食住行都和寒冷氣候有著緊密聯系,北方有適應寒冷生活環境的傳統住宅,抵御寒冷的飲食習慣,還有只能在冬季盡情玩耍的娛樂方式。在課堂上,學生通過多媒體欣賞南方冬季與北方冬季景色的視頻,然后再通過景色圖片對比,學生知道了北方與南方冬天的特點和區別。在欣賞圖片的同時,還觀察到由南到北人們服飾的變化,棉帽、棉鞋、手套、穿著厚厚的羽絨服來抵御寒冷。北方有特產小吃——冰糖葫蘆,這五顏六色冰糖葫蘆也是街邊的一道靚麗景色。另外,北方的人們有一些雪上活動,如冬泳、滑冰、滑雪、冰上垂釣和打獵等,還可以欣賞冰燈雪雕。北方的冬天雖然寒冷,但是帶給我們的是不一樣的體驗和不一樣的冬天。下一環節是讓學生“走出去”,從課堂走進校園,玩一玩各種雪上游戲,體驗大自然帶來的快樂,通過室外的各種活動,豐富學生對自然環境資源的認識,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然后,再請學生“走進來”,走進教室,學生通過欣賞多種圖片,再結合自己見過的雪景和玩過的雪上游戲,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利用彩泥捏一捏,捏自己喜歡的雪上游戲或者雪景,也可以畫一畫,畫北方冬季的景色、小吃和雪上活動等。學生創作出的一幅幅作品生動活潑,不僅嘗到了成功的喜悅,而且增強了自信心。
  學生感興趣的還有雪地畫,畫雪地畫需要特定的條件,雪下得不能太薄,課前雪下得時間不能太長,不然雪地會被破壞了,在相應的條件下,學生把雪地當作一張白紙,可以用手按、用腳踩,還可以用木棍代替畫筆,在雪地上盡情發揮想象自由作畫,學生可以互相欣賞作品,講解自己的作品,表達自己快樂的感受。
  三、利用自然資源,創新美術課堂
  剪紙是東北傳統的民間藝術,東北的剪紙在特定的文化環境下形成了獨樹一幟的風格。東北剪紙主要表現東北人民的生活習慣和習俗,起到裝飾和美化環境的作用。在挖掘地方剪紙文化時,對東北剪紙從內容、特點、發展和價值上進行深入研究,才能在美術課堂中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和熟悉剪紙,不斷豐富美術剪紙課堂。   小學生特別喜歡剪紙,因為一把剪刀、一張手工紙和一雙靈巧的小手便可以活靈活現地表現千變萬化的自然形態,隨心所欲地表達內心世界的情感。在剪紙教學中,開始時會有些困難,有些學生對折紙方法和剪刀用法都不熟練,雖然剪出作品不難,但是想要剪出優秀的作品就不那么容易了。在剪紙課堂第一節課的時候,我先請學生欣賞各種剪紙作品,由淺入深,讓學生自由發揮,隨意創作。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集中一一演示解決,學生一目了然,大大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并產生濃厚的創作欲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在《雪景畫》剪紙課上,我先出示六張不同顏色、不同圖案的雪花剪紙作品,在視覺上抓住學生的眼球,通過欣賞激起學生創作的興趣,然后學生質疑,在討論的過程中產生興趣,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提前錄好的如何剪雪花的微視頻,學生觀看后都迫不及待拿起工具想嘗試,這時我又演示一遍手工紙折的方法,出示了幾種雪花的畫法。學生興趣盎然地開始了創作,創作結束之后,我再次請學生看大屏幕,欣賞剪紙作品,一幅幅生動精致的作品令學生目瞪口呆。最后,我要求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創作,利用手里剪好的雪花粘貼一幅冬景畫,除了雪花外,還可以剪或者畫樹、房子和鳥等。就這樣,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合作出一幅幅生動活潑、富有童趣的作品。
  在小學美術課堂中,剪紙能夠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創作能力和思維能力,還可以帶動美術素養的提升。通過剪紙教學,開拓了學生的眼界,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陶冶了情操,體會到民間剪紙藝術的魅力。
  四、利用自然資源 拓展美術課堂
  我校的辦學特色是童話教育。正如陳伯吹在《童話研究》中所說,“童話者,兒童所喜聞”。童話以美動人,以情感人。學生通過童話,明白了什么是丑,什么是美,什么是好,什么是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樹立自信心,情感上產生共鳴,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接受美的教育,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創造性思維。
  除了課堂教學之外,學校每年冬天利用下的第一場大雪,開展“我與雪娃娃有個約會”“我的朋友——雪娃娃”等一系列堆雪人活動,以班級為單位,每個班堆一個大雪人,并設立很多有創意的獎項,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特別高,堆出來的雪人也很別致,通過雪人能看出來學生堆雪人之前工作做得特別充分,學生在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同時,還培養了創新能力。我校還多次帶領學生參加市區舉辦的雪雕、凍冰花大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今后,冰雪文化系列課程將繼續研發下去,希望美術課堂越來越精彩!
  參考文獻:
  [1]劉顯國.教改教研藝術[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
  [2]陳華麗.淺析童話對兒童發展的作用[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1,(0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2836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