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語文素養是學習語文的能力,是語文基本技能,是伴隨學生終生的能夠適應其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能力。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在小學階段的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方法, 注重知識積累,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抓好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具備一定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
[關鍵詞]語文素養;積累;興趣
隨著我國教育體系的健全與發展,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已成為教育的重要任務。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提出了“核心素養”一詞,指出了培養學科素養的重要性?!读x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中也提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小學語文是語文學習的基礎階段,該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夯實學生語言學習的基礎,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為將來的語文運用奠定基礎。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和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引導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具備一定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
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無論學習哪個學科,都需要良好的習慣,語文學科也不例外。課前預習的習慣,課上認真聽講的習慣,課后整理復習的習慣,是學好語文必不可少的好習慣。
預習是學生初步感知新知識的過程,是接受新知識的第一步。預習可以讓學生初步了解教材,為課堂學習做鋪墊,也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維習慣和學習能力。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吹揭恍┙處煂τ趯W生應該預習哪些內容很少給予指導,學生也是不得不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回家后只是簡單地讀一讀課文、圈一圈生字。長此以往,學生非但沒有養成預習的習慣,反而養成了應付了事的習慣。因此,教師在布置預習任務時要有針對性,還要有具體的任務安排,布置預習后要有所反饋。如在教學教科版小學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初讀導學課”時,我布置的預習任務是讀課文后想一想幾篇文章分別寫了什么事?從每篇文章中明白了什么道理?這樣的學習任務一目了然,預習任務更加明確,預習效果也更好。
養成認真聽講的習慣也十分重要。上課時要緊跟教師和同學一起思考問題、共同學習。當遇到不懂的問題時要及時提出,當教師和同學提出問題時要踴躍思考,積極回答問題并做好筆記,努力成為課堂學習的參與者而不是傾聽者。做到以上幾點,課堂的學習效率自然就會提高。當學生做不到時,教師要及時引導,要求學生坐姿端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其積極思考,使其逐步養成認真聽講的好習慣。
當然,知識的習得需要一個過程,課上的知識還需要課后及時整理與復習。對于要復習哪些內容,我們要像布置預習任務一樣詳細、具體,這樣時間久了,學生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復習的方法。
二、注重知識積累
“書到用時方恨少”,為了不讓學生出現這樣的遺憾,我們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積累。從一年級教學開始,就要讓學生一點點地積累字、詞、句子,并嘗試著去運用??梢韵葟膶懺掗_始,讓學生用學到的知識進行寫話練習,然后逐漸過渡到寫日記,給爸爸、媽媽或朋友、同學寫信等。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感覺到語文綜合運用并不難,而且會在簡單的書寫過程中感受到語文的奧秘與樂趣。除了字詞還要積累古詩詞、名家名篇、名言警句等。在積累語文知識的同時也要積累學習語文的技能與方法。每學期我都會選擇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古詩詞和名人名言,并帶領學生共同背誦。在欣賞名家名篇時,我選擇一些經典段落讓學生試著背一背,找文章中的好詞、好句記一記,還引導學生在喜歡的部分批注上自己的閱讀收獲。
三、激發學習興趣
我曾經與多位教師交流過關于學生語文學習的問題。每個班級里都會有一些不愛學習語文的孩子,一提到語文、一想到寫字,他們就很煩悶,每次聽寫生字更是錯字連篇,連最簡單最基礎的語文知識都不會。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其實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這些孩子對語文毫無興趣,課堂上更是心不在焉,完全沒有用心去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們有了興趣才會自主學習。在教學中,教師要運用豐富幽默的語言、恰當的教學方法、多種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如在教學教科版小學二年級語文《識字二》時,我就采用了興趣教學法。本節課是一節會意字的歸類識字課,考慮到識字課比較枯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伊始我就以謎語的形式導入,接著演示“舌”的象形字造字法,讓孩子們感受漢字的趣味性。我還把識字與游戲相融合,設計識字闖關游戲,先讓學生讀一讀蘋果上的字,接著幫小猴子摘桃子(讀詞語),最后讓他們在一句話中找到本節課所學過的字。這個游戲的過程其實就是對本節課生字進行鞏固的過程,學生既加深了對生字的印象,又對會意字有了新的了解,就這樣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活動中完成了學習任務。
四、在閱讀教學中提升語文素養
現在國家提倡全民閱讀,可見閱讀的重要性。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更要重視閱讀,從小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既要重視課內閱讀,也要重視課外閱讀,還要重視個性化閱讀,讓學生形成自己的見解。同時,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我在教學中除了做好正常的課內閱讀教學以外,還安排學生在每天放學后利用半小時時間進行課外閱讀,閱讀的書籍不受限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閱讀過程中注重分享。還定期開展讀書交流展示會等活動,讓學生把自己的讀書收獲進行展示交流。在學生讀書后或是交流匯報后,采用家長評價、師生互評、生生互評、學生自評等方式進行評價。
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把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有效融合。如在教學教科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盧溝橋的獅子》時,我把兩篇課外閱讀文章《趙州橋》和《秦兵馬俑》納入到學習內容當中。當然,把課外文章引入課內并不是隨意的,組文時要考慮我們所要教給學生的知識點。選擇本組文章首先考慮體裁問題,由于《盧溝橋的獅子》一文為說明文,所以在選材上首先考慮體裁要相同。其次,本節課要學習的寫作方法是“抓景物的典型特點,運用排比及聯想的方式進行細致描寫”,因此,在課外文章的選擇上也要體現這一特點。教學時,我把《趙州橋》《秦兵馬俑》與《盧溝橋的獅子》三篇文章進行群文組合,結合這三篇文章學習排比在寫景文章中的作用,同時比較有無聯想的區別,并在寫作時根據情況進行運用。
每節課我都根據課文的體裁、內容和寫作方法等將相關的課外閱讀文章帶入課內進行學習,這極大地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量,也使學生課內所學知識得到了及時鞏固。
五、在寫作練習中培養語文素養
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工作中比較重要也是教學難度比較大的一項工作。每次一上作文課,不僅學生煎熬,就連教師也不知如何是好。每次作文課教師講得天花亂墜,可學生仍然迷迷糊糊,動筆寫作時總是拖拖拉拉,想盡一切辦法把作文帶回家讓父母幫著寫或者干脆抄作文書。鑒于此,必須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寫作意識和寫作興趣。
作文教學要從一年級開始抓起,在進行看圖寫話練習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每次寫話練習都盡量讓孩子們來演一演,如《植樹》《下雨了》等,當孩子們經歷了表演及觀看表演的全過程后,就會有更多的話可寫,而不再將寫話看作是一件困難的事。到了三年級進行寫作教學時,要多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感受生活,增強學生的生活體驗。每次進行寫作之前,可以提前一周把寫作主題告訴學生,讓他們積累寫作素材,這樣一周后再來寫文章就變得簡單多了。
總之,“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是緩慢而艱辛的,需要師生共同努力,付出大量心血去完成。語文教學也并不應該僅僅局限于簡單生硬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應該不斷進行創新,豐富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及方式,形成立體化的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蘭瑞平.“語文素養”之我見[J].中學語文教學,2003,(3).
[2]馬穎.論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J].科技資訊,2017,(6).
[3]宋桂琴.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283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