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探究式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提出,傳統的高中物理的教學方式的弊端逐漸顯現,教師的教學策略需要根據新課改的具體要求做出相應的修改和調整,在高中的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逐漸重視探究式教學在課堂中的應用,教師更加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地位,教學的內容依據教學目標和指定教材之外,教師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教學機制,幫助學生創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氛圍,增加學生的動手能力的機會,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從而達成教學目標的要求,提高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本文主要圍繞探究式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的運用,注重探究此教學模式的作用和功效。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高中物理;教學應用能力
  物理是一門對動手操作能力要求極高的科目,它是建立在實際操作基礎上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分析、計算和探究能力的要求極為嚴格,另外,學生的實際操作是建立在掌握相關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才能夠逐漸發展的,因此,教師不僅需要教授學生相關的物理知識,同時還要給予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結合理論知識去進行相關的物理實驗的操作,教師在學生的操作過程中要進行相關的指導和監督,避免安全隱患的產生,幫助學生解決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探究實驗的氛圍下,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提高實際學習探究的能力。
  一、 創新情境的開展
  情境教學能夠將枯燥、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直觀、生動,在一定程度上減低知識的難度,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結合教學實際,創設情境。而關于情境的創設教師要合理的規劃時間,利用有效的課堂時間,幫助學生順利進入學習的氛圍中去,從而加強學生與新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逐漸地進入新知識點學習的氛圍中去。另外,教師在創設情境的時候,要能夠抓住學生的興趣所在,創設學生感興趣的、常見的情境和場景。同時,教師可以利用生動活潑的互動氛圍讓學生能夠調動自己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有效的進入活動中來。
  例如,在講到《力的分析》這一章節時,教師布置了這樣一個場景,教師取了一個較大的砝碼,放在光滑的桌面上,用細線系起懸掛。同時,教師對學生進行發問:“是一根細繩會斷?還是兩根或者是更多細繩的會斷?”。通過之前的場景創設,能夠極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積極思考,能夠很容易將學生的思維引到新課的相關知識點上來。同時,依據慣性思維,學生肯定認為繩子多的不容易斷,一根繩子容易斷,但是答案卻是相反的。教師通過具體的實驗來向學生進行展示,無疑能夠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起學生的求知欲,然后教師再引入相關的知識來解釋這個現象,這樣自然能夠有效地進行后續知識點的講解,同時能夠加深學生對此知識點的理解。
  二、 注重教學互動指導
  傳統的課堂教學往往是教師在講臺上進行講述,學生在座位上被動的接受知識,這種方式不利于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而且會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新課改針對這一點明確提出,要創設互動型創新互動教學模式的教學,從根本上解決學生思維固化、實際操作能力薄弱的狀態。教師需要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把自己當成學生學習過程中合作者的角色,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難題,共同探究相關的物理知識的學習和運用,幫助學生提高物理學習效率,從而能夠更好地接受知識的學習。
  例如,在教學《機械能守恒定律》時,教師在講解的時候不斷根據細節進行提問,來檢測學生的接受能力,考察學生的學習進度,并且根據學生語言的反饋來做出相對應的教學策略的調整,幫助學生盡快地掌握知識。之后,教師根據相關的案例,讓學生進行案例分析,讓學生從學過的知識點中進行分析總結,如空氣的阻力、物體本身的重量等相關的因素。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和探究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同時能夠積極有效地對學生學習過的知識進行粗略的復習。
  三、 重視實驗的作用
  物理的教學除了在物理課堂上,還有實驗室教學,教師可以利用實驗室的教具,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過程中的交流和探究來加深對物理學習知識的運用和理解,為學生以后的實驗探究做好準備。教師需要在實驗的過程中,通過直觀示范的方式來幫助學生了解實驗的步驟,從而樹立起實驗規則意識,嚴格地按照實驗的要求來進行操作。
   例如,學習過《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理論知識后,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相關的實驗操作。教師通過實際操作的方式讓學生進行相關的觀察和記錄。教師首先用力推一個木塊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前進,當停止用力時,木塊就會停止。接著,教師將木塊放在凹凸不平的水平面上,木塊受到推力的作用向前運動,木塊會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而難以前行,木塊在撤銷推力后,摩擦力阻礙木塊向前運動,木塊慢慢停止下來。教師對學生進行提問:當物體不受力時怎樣運動呢?讓學生進行猜想與假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對學習情境的分析可能會得出如下幾種猜測:1. 物體將運動的越來越快;2. 物體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3.
  物體將慢慢停止下來。接下來教師就可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探究,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來驗證自己的猜測。
   四、 總結
  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壓力陡增,教師需要增強教學過程中的趣味性,讓學生能夠主動投入到學習中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的地位,從而積極有效地開展學習。物理教師通過運用探究式教學策略的方式能夠有效地解決學生對復雜多變的物理知識的抵觸情緒,幫助學生客觀的進行相關的知識的掌握,從而教師能夠有效地開展后續的教學,從而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教師要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意識,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只有這樣,學生在物理的學習中才能夠找到學習的方向和動力,從而增強自己邏輯思維能力和嚴謹的實驗意識,實現正確的物理知識的掌握和學習。
  參考文獻:
  [1]張懷勇.探究性教學模式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現代化,2018,5(44):290-291+308.
  [2]陳華琴.變式方法在高中物理習題教學中的應用——以一道計算題的變式教學為例[J].中學理科園地,2018,14(3):13-14.
  [3]田家寶.淺談探究式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8(15):114.
  [4]儲召朋.探究式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8(18):163.
  作者簡介:
   馮美基,甘肅省敦煌市,敦煌市敦煌中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5356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