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風送你上青云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曹津源
考點透視窗
在我國古代文化中,“哲”即聰明,哲人者乃才能見識非同尋常之人,哲理即包容聰明智慧之理,哲思則是辯證全面、見地獨到啟人心扉的思維。哲思遠離片面、絕對、老套、平庸和膚淺,給人豁然開朗的快感。面對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哲思如一股清新的“好風”,把你送上能居高俯視的“青云”,幫你撥正生活的航向標,給你增強助跑的原動力,在你頭腦中注入清醒劑,讓你每天都有好心情。2005年中考作文佳題頻出,其中就有給考生提供哲思舞臺的好題。例如湖南常德考“新與舊”這一話題,引導考生以發展變化的眼光分析事物;浙江寧波考半命題作文《是一把雙刃劍》,題目本身就具有哲思氣息;蘇州市要求考生根據下列材料作文:“有人說:‘人’字是一撇一捺,你是那一撇,我是那一捺,要兩個人才能寫成。如果人人光想著自己的那一撇或那一捺,那么‘人’字永遠也組合不到一起?!边@實際上是要求考生運用唯物辯證法闡述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由此可見,能初步運用哲學思想闡述觀點,寫議論文,或是以哲思立意寫記敘文或散文,是2005年中考作文的一個亮點。
中考方向標
面對哲思類題目,優秀考生盡情發揮自己的思辯長處:例如寫上述寧波題,不少考生視野開闊,筆墨灑脫,網絡、包容、長大、美貌、科技、磨難、孤獨、壓力、困難、挫折、追星、交筆友、送生日賀卡等都被列入“雙刃劍”的范圍,寫出了一批新人耳目的佳作,反響很好。當然也有的考生把老師的嚴肅和親切、學習的勤奮與毅力等也當作“雙刃”來寫,反映出這些考生基本的審題能力和思辯能力的缺失,這又要求我們2006年的作文訓練要在提高思辯能力上進一步下功夫,特別要加強對獨詞話題(如“穩”、“沉默”等)和并列短語題目(例如“長處與短處”、“苦與樂”、“成與敗”等)的針對性訓練,還要重視提高對哲理短語的感悟能力和聯想能力。例如,如果提供“在詩人的筆下,小草是珍珠;在莊稼漢眼里,小草是禍根”,“掀翻過巖石的小草,卻被一只小手輕輕拔起”這些哲思慧語,你要能從中悟出人生哲理并聯系實際加以論述,或是以此為立意寫出耐讀的記敘性文章。
演習烽火臺
[典型新題]梟(貓頭鷹)遇到了鳩,鳩說:“您將到哪里去?”梟說:“我將向東遷徙。”鳩說:“為什么呢?”梟說:“鄉里人都厭惡我的叫聲,所以我將向東遷徙。”鳩說:“您能夠改變叫聲,就可以了。如果您不能夠改變叫聲,即使向東遷徙,那里的人們還是會厭惡您的?!?
你同意鳩的意見嗎?人是應該改變自己以適應環境,還是應該改變環境來適應自己呢?請你發表看法,寫一篇讀后感,題目自擬,不少于600字。
[范文]
將“叫聲”進行到底
尹志華
因為叫聲不被人們容忍,材料中的鳩勸說梟改變叫聲以改變人們的看法。我對鳩的勸說頗不以為然。我認為,只要你的個性是健康的,是對社會無害且適合自己發展的,你就應該堅持;如果周圍環境對你不利,或者有所誤解,你也應該選擇改造(不是易地式的“改換”)環境的做法,將個性進行到底!
梟應該明白:自己的叫聲是動物世界豐富多彩的啼鳴聲中很具特色的一種,可不能輕易放棄啊!如果各種動物的叫聲都刻板地統一于百靈鳥的清脆婉轉,那大自然的音樂世界將多么單調枯燥!再說,人們對梟的叫聲的厭惡,完全是出于偏見、誤解和無知,梟應該向周圍的人們深入地宣傳:“說我的叫聲會給你們帶來不祥甚至災難,那純粹是迷信,是愚昧;有的時候,我們抓住了田鼠飽餐了一頓之后會愉快地鳴叫,那叫聲對你們人類簡直是福音呢!”在科學高度發展的今天,只要堅持不懈地宣傳,環境肯定會逐步改變,人們肯定會接納并喜歡梟的叫聲的。
如果你“近墨”,那你就更不能一“遷”了之,更不能“改變自己”去“同流合污”。正確的做法更應該是“改變環境”。蓮為什么能“出污泥而不染”?近代科學表明,蓮的根、莖、葉、蕊都有一種特殊的吸附功能,能把池水中的種種污穢吸入體內進行消化變為養料,所以“清水出芙蓉”應是“芙蓉凈池水”才對。蓮面對“污泥”的包圍沒有“遷”,也沒有明哲保身,而是采用“治”的對策,終于變污濁為清冽,不僅改造和優化了環境,而且提高了自身的品位。人類社會這種“近墨”而不“遷”,“治”之而成功的例子更見精彩。1949年上海剛解放時,“好八連”進駐南京路。特務、流氓、妓女……構成一個大染缸,敵特分子揚言“叫他們紅的進來,黑的出去”,如此環境,真可謂“黑”?!昂冒诉B”當然不會“遷”,更不會“改變自我”,而是分清敵我,做好宣傳教育和分化瓦解工作,對死心塌地的頑固分子狠狠打擊,對受蒙騙的基本群眾則立足爭取,并以自己的一身正氣樹立起“好八連”“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的高潔形象。如此“將個性進行到底”的結果是,近“墨”的“好八連”不僅沒有“黑”,而且使“黑”的環境逐漸變得不“黑”,唱響了一曲改造環境、踐行“兩個務必”的凱歌。
一花一葉一世界,萬紫千紅才是春。堅持健康的個性,弘揚自身的正氣,去改變和優化環境,這才是我們應有的選擇。當然,如果你因為自己的個性品格有問題而給周圍的人們帶來了不好的后果,那就該另作別論,這時的你確實應該考慮怎樣“改變自己以適應環境”了,這一點是不言而喻的。
[點評]
面對“誰適應誰”這一問題,作者侃侃而談,觀點不時閃出哲思色彩。一是界定概念,思路嚴密。文章把“個性”限定在“健康無害”、“有利自身發展”的范圍內,結尾處對此范圍外的情形“另作別論”,觀點辯證而全面;二是視角獨特,辟出新論。說梟的叫聲“很具特色”,“是人類的福音”,只要堅持宣傳,人類總會接納等論述都使人耳目一新;三是選例典型,敘議結合。敘“蓮”與“好八連”都緊扣題目,哲思含量高。敘“好八連”文字略多了些,扣一分。
錦囊妙計
l、視角要多元。接觸題目后要多問幾個“還能從哪個方面看”,盡量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特別要注意從陳陳相因的傳統觀點中跳出來,善于用富有時代氣息的新眼光進行審視。”上面的一類文就是擺脫了“人總是要適應環境”這一被大多數人認同的觀點而亮出新見的。
2、觀點要科學?!罢芩肌钡膶嵸|是科學,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這就要求我們論述時注意事物的對立統一,如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歷史性與現實性的統一,現象與本質的統一,利與弊的統一,等等,要全面地、聯系地、發展地、轉化地、歷史地分析事物,講究兩分法。例如“穩”,不能說它在所有的場合都好,這就要講特殊性或現實性:某個人的個性“穩”,有時可能會壞事,這就要講其“弊”。
3、審題要慎思?!罢芩肌苯^不意味著隨心所欲,天馬行空,要防止跌入“為新而新”的誤區。審題時要將備選項謹慎地進行比較篩選,不能心血來潮,草率動筆。2005年寧波市有的考生就吃了苦頭。為求“創新”,他們在沒有完全明白“雙刃”含義時就匆忙把“誠信”“堅強”這些很難做兩面分析的概念填入題目,結果牽強附會,適得其反。
仿真模擬
1、閱讀下列兩則哲理短語,任選一條為話題寫一篇文章,文體不限,題目自擬,不少于600字。
①沉默的小草,往往被春雨滋潤得多。
?、谛〔萑糸L得像樹那樣高,還會被人憐愛嗎?
思路導航
例①,若“沉默”是與“張狂”“夸夸其談”相對而言,則可從正面加以褒獎;但如果離開這語境,也可另辟“沉默不是金”這一新論。例②包含著“美在個性”的思想,由此可引申出“不要盲目攀高”等觀點。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8186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