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是刮痧好,還是拔罐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中醫的針灸、刮痧、拔罐、推拿四大療法可以說是醫學界的“四大發明”,都可以達到疏通經絡的目的。人是靠氣血推動運行的,人是否精力旺盛,既取決于臟器功能的好壞,也取決于身體里的道路是否通暢。刮痧、拔罐都是屬于中醫理療范疇,都是以調節人體內循環來達到人體陰陽平衡的健康狀態,但是各有其長,也各有其短,二者雖然看起來功效一樣但還是有區別的。當拔罐和刮痧二選一時,你真的會選擇嗎?
拔火罐
拔火罐是一種充血療法,利用熱力排出罐內空氣,形成負壓,使罐緊吸在施治部位,造成充血現象,從而產生治療作用。拔罐法對局部皮膚有溫熱刺激作用,以大火罐、水罐、藥罐最明顯。溫熱刺激能使血管擴張,促進以局部為主的血液循環,改善充血狀態,加強新陳代謝,使體內的廢物、毒素加速排出。改變局部組織的營養狀態,增強血管壁通透性,增強白細胞和網狀細胞的吞噬活力,增強局部耐受性和機體的抵抗力,起到溫經散寒、清熱解毒等作用,從而達到促使疾病好轉的目的。
1.罐印紫黑而暗,一般表示供血不足,行經不暢有血瘀現象。
2.罐印發紫并伴有斑塊,一般表示寒凝血瘀癥。
3.罐印呈散形紫點狀,且深淺就一,表示氣滯血瘀癥。
4.罐印鮮紅而艷,一般表示陰虛,氣血兩虛或陰虛火旺。
5.罐印紅而暗,表示血脂高,且有熱邪。
6.罐印灰白,觸而不溫,多為虛寒或濕邪。
7.罐印表面有皮紋或微癢,表示風邪或濕癥。
8.罐體內壁有水氣,表示該部位有濕氣。
9.罐印出現水泡,說明體內濕氣重,若水泡內有血水,是濕熱毒的反應。
刮痧
刮痧是將黏著在血管壁上的瘀血清除到血管外,然后再經血液重新吸收入血管,經過全身的循環,將刮出的廢物從尿液排出。刮痧會加速血液循環,對心臟是很好的鍛煉,作為防病來用,安全有效。刮痧善于祛瘀,適應癥:感冒、發燒、肌肉痙攣、風濕性關節炎等病癥。對于疼痛處,可在痛點及周圍刮,順著經絡,哪兒痛就刮哪兒。
上火刮痧,著涼拔罐
簡單來說:病邪在表,刮痧好;病邪在里,拔罐好。這話體現了刮痧、拔罐的突出作用,刮痧有排毒去熱的作用,對于上火,特別是實火,也就是有口干口臭,胸悶煩躁,易怒等癥狀時,效果很顯著;而拔罐有驅寒除濕的作用,感冒受涼時在大椎拔罐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不過,有時也要辨證處理,吹冷風受寒導致頸項背酸痛,刮痧的效果就很好。上火時,選一些具有泄熱作用的穴位來拔罐,如太陽穴,風池穴、膀胱經等,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果不好判斷表里,可以先刮痧,再拔罐。
冬季,少拔罐多刮痧
冬天氣候干燥,加之身體缺水,皮膚在冬季更加干燥,而拔火罐太輕了不起作用,太重了,肌膚就容易起泡。且冬天要消耗大量的水分,很容易傷陰津,拔火罐泄法較重,易疲勞,身體怕是吃不消。因此冬季盡量少拔罐,若實在有需要,要注意選擇部位少而精。
刮痧療法比較溫和,刮之前有抹油增強療效的同時有保護潤滑皮膚的作用,而且不易造成體內水分的流失,所以比較適合秋冬季節養生保健。
注意事項:
1.刮痧、拔罐結束兩小時內不能沖涼,喝冷飲,兩小時后沖涼要用熱水。
2.刮痧、拔罐過程中不可開空調、風扇,避免空氣對流。
3.6歲以下的小孩先別刮,可用捏脊替代。
4.過飽、過餓、過渴不可刮,宜飯后一小時刮痧、拔罐。
5.孕婦不要刮,安全第一。
6.氣血虛弱的重病人不要刮。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53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