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有個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高亞楠
每天早晨起床,叫醒我的總是鬧鐘;每次趕去上學,記憶中的動作總是鎖門;每日的午餐總是開水方便面;每個黃昏,總是一盞臺燈加一堆作業陪伴我直到深夜……近年來,父母雙雙外出打工,我成了孤獨的留守一族。對著鄰居家一起進進出出共享天倫之樂的歡聲笑語,淚總是無聲地滑過我的臉頰,直至嘴邊!唉!三年了,只有我一個人守著偌大的空蕩蕩的家。
“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每當我哼唱起這首歌,總會思緒萬千。我沒有太多的奢望,只需要有爸爸媽媽陪伴的家??墒沁@點要求一直難以滿足。寂寞、孤獨、無助涌上心頭時,我只得一次又一次地撥著他們的電話,可那邊總是傳來陣陣忙音。想想再過三天就是我的生日了,我多想和爸爸媽媽一起度過啊!想到這里,我再一次拿起話筒,通了,終于通了,是媽媽接的電話。
“媽,我……”
“有什么事啊?”
“……沒事,你們什么時候回來?……”
我滿懷希望地等待著答案。
“嗯?我現在正忙,等會兒我給你打過去吧!”
電話那頭無情的嘟嘟聲又喚出了我的淚。他們總是忙!忙!忙!全然沒有顧及我的感受。心痛到了極點,我把一摞作業憤憤地塞進書包,趴在床上肆無忌憚地哭了起來!就這樣,我不知不覺睡著了。
“丁零零……”一陣清脆的電話聲把我驚醒,我抬頭看看寫字臺上的小鬧鐘,已經是深夜12點了,話筒里傳來媽媽的聲音:“你還沒有睡嗎?我們后天就回去了,星期一是你的生日,我和你爸爸肯定趕回去的,睡吧,別學得太晚了。”
“噢……”我嘴上答應著,淚又涌了出來。
不知為什么,這一夜,淚總是流不完。
總算把他們盼回來了,三口之家的一頓團圓飯,我足足等待了半年之久。中午的餃子,是媽媽匆匆忙忙包好的,晚上,對著13朵搖曳的燭光,看著分別好幾個月的父母,我心情異樣的難受:媽媽滿臉的疲憊,無情的皺紋刻在她的臉上,顯得那么憔悴。爸爸呢,又黑又瘦,聲音嘶啞,是那么的滄桑。媽媽說:“你一個人在家,我們也真的不放心,好在今年我和你爸在外面沒有白忙乎,掙了點錢。好孩子,聽話點,再苦熬些時日吧,我們打算下學期把你送到寄宿學校,讓你接受最好的教育?!笨纯词萘艘蝗Φ母改?想想他們外出打工的艱辛,淚又要往上涌了。但我忍住了,咧開了不自然的嘴笑了笑,和他們共同享用了這來之不易的晚餐。第二天早晨,我還沒有起床,他們又踏上了南去的列車。
又是我一個人過著簡單而又程式化的生活。我拿出了心愛的日記本,記下這遠離父母的一段段苦悶、孤獨的時光:我想有個家,一個既有爸爸又有媽媽的三口之家!
一個留守的孩子,父母在外打工很少回家,生活也極為懶散,令人心憂。一個人的“家”是程式化的,是孤獨、寂寞的。有父母的陪伴,這才是個“家”,這個“家”就會有溫暖,心里才會踏實。文章通過自陳心曲,對“家”是那么的渴望。情真才能動人,正是因為作者把自己的真情融入了字里行間,才產生了感人的效果。
文章結構巧妙,入題自然。此文寫出了孩子的真情實感,再現了生活的真實狀態,通篇沒有一句直接抒情的句子,然而文章處處顯現出真情。有時,最平凡的舉動中卻包含著最真的情感啊!(指導老師:侯守斌)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8198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