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關于嬰幼兒家庭教育有關問題的調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陳桂香

  摘要:幼兒入園前主要接受了誰的教育指導?受過哪些方面的教育?教育者(幼兒家長)在教育過程中都采用了什么樣的方法?孩子主要存在什么樣的問題?家長希望幼兒入園后,幼兒園給予哪些方面的指導?本文在對這些問題展開調查的同時,對調查結果進行了分析,同時也提出了作者本人的一些思考與建議,如幼兒園對家庭教育指導的延伸、舉辦不同人物的家長學校等和同行們進行交流。
  關鍵詞:家庭;教育;調查;分析
  中圖分類號:6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10)10-0062-01
  
  被調查對象為本園3―4周歲新生幼兒家長,這些家長來自本區19個鄉鎮,每個家庭完成一份調查問卷。問卷設計前,我們通過與多名帶孩子來園面試的家長交談與訪問,從他們那里獲得了一些有關家庭教育內容、方法以及家庭教育難點的內容的選項,如給孩子講故事、教孩子學拼音,孩子不肯吃飯等等。最終問卷由6個封閉式問題和一個開放型問題所組成,每個封閉式問題有5―18個不等的答案供家長選擇。
  本次共發放家長問卷251份,回收234份,回收率93.2%,從中隨機抽取200份問卷進行統計,得出每個選項所占的百分比,以及排序情況。
  一、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幼兒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擔者。家庭中絕大多數孩子的保教重任落在了母親的身上,這說明大多數母親在履行著自己的義務。由于父親和母親在性格特征、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對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的成長將存在著一定的影響。
   除了父輩和祖輩共同承擔保教責任外,有近20%的家庭由祖輩獨自承擔保教重任,他們在教養態度、教養方式、知識水平等方面和父輩們是存在著差距的,他們更多的應該是保育,因此,我們呼吁更多的父母特別是父親參與到教育孩子中來!
  (二)幼兒家庭教育的內容。家長對幼兒進行了哪些方面的教育?每個方面的內容又有什么不同?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家庭教育主要內容的排序是:文化知識的學習→習慣培養→能力培養→品德培養→藝術教育→動作發展,文化知識又以傳統的語數知識為主,如“學習古詩和兒歌”、“數數”等;習慣培養以生活習慣為主要培養內容;能力培養以觀察力位居榜首,其次是記憶力的培養;品德培養已受到了45%的家長的重視;藝術教育又以歌舞為主。
  (三)家庭中經常采用的教育方法。絕大多數家長采用了正面教育教育的方法,這對孩子的成長將起到良好的作用。但我們也不能忽視同時或單獨采取體罰、謾罵或嚇唬、哄騙手段的仍占有不小的比例,它們分別是14%、10%和11%,這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極為不利,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四)家長發現錯怪孩子時的做法。83% 的家長是明智的、民主的,把孩子當“人”看待,尊重孩子,自己有了錯誤能放下架子向孩子賠禮道歉,可見大多數農村家長已從專制型轉變為民主型,這是可喜的進步。
  (五)孩子主要存在的問題。在日常和家長的接觸中,經常會聽到“孩子不肯吃飯”、“孩子不聽話”、“天天就喜歡看電視”等種種抱怨,那么家長眼中這樣的孩子究竟有多少呢?
  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孩子不肯吃飯、任性占總人數的一般以上,分別位居第一、第二,第三是不肯獨自睡覺,占35%,接下來依次是看電視時間長→不整理自己的物品→不好好學習→做事馬虎。
   (六)家長對家園溝通方式的選擇。家長們希望幼兒園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和他們進行溝通、交流,指導和幫助他們進行家庭教育呢?家長們的選擇依次是:召開家長會、和孩子教師一起活動→組織家長經驗交流→聆聽家庭教育講座→通過電話交談→個別咨詢→從家長園地上獲取信息→來園聽課→看家園報紙。可以看出,家長們對與孩子班級老師直接交流比較感興趣,他們希望通過家長會和參加孩子的活動來了解孩子的在園情況,其次又希望通過組織家長經驗交流、聆聽家庭教育講座,來獲得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經驗。
   二、對有關家庭教育問題的思考
  (一)幼兒園對家庭教育指導的延伸。腦科學研究成果表明:0―3歲嬰幼兒階段是大腦發展的關鍵期。因而,各方面必須關注從0歲開始的嬰幼兒成長和教育。幼教機構對家庭教育的指導也應該延伸到0―3歲嬰幼兒家庭。對嬰幼兒家庭從嬰幼兒生長發育的特點、各個階段發展的關鍵期到各年齡段的訓練內容、方法等進行全方位的指導,以避免嬰幼兒錯過關鍵期的發展,接受不適合年齡特點的知識教育。
  (二)增加教師與家長直接交流的機會。調查結果顯示,家長很樂意和孩子老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如參加家長會、來園和教師孩子一起活動等,渴望了解孩子的在園表現,老師應該增加這樣的機會,讓家長走進班級,參加各種形式、各個時間段的不同的活動,如和孩子一起游戲、一起勞動、一起外出參觀,和老師一起組織教學、觀看孩子一日生活錄像等等,以便讓他們全方位地了解自己的孩子。
  (三)多舉行經驗交流會、案例分析會。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少家長都有自己的困惑,但也有更多的家長都有自己的教子經驗,那么幼兒園、教師,可以以園或班甚至組為單位開展經驗交流會,大家共享好的教子經驗,相互取長補短;召開案例分析會,讓家長說說自己教子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也可以再現各種典型的案例,如孩子賴在電視機前不走、不給買玩具就哭鬧、把自己的物品扔得亂七八糟等等,進行教育難點剖析,各人獻計獻策,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實現家園互動、家家互動,滿足不同家庭的教育需求。
  (四)有針對性地開辦家長學校。幼兒園孩子家庭中主要承擔教育孩子責任的有母親、有父親,也有爺爺、奶奶們,他們對孩子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等都有許多不同之處,幼兒園必須在經過廣泛調查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對不同類型的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指導活動。如針對祖輩們教育孩子的特點,分析他們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舉辦“奶奶班家長學?!?對父母班的家長們傳遞一些先進的教育理念等,讓他們在每次活動中都有所收獲,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上升,最終提高使他們的育兒水平,實現家園同步,共育幼兒。
  總之,嬰幼兒教育需要家庭、幼兒園乃至全社會的一致努力,讓我們攜起手來,從他們0歲開始,讓每個孩子都擁有一個最佳的人生開端!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91298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