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0~3歲嬰幼兒早期家庭教育基本理念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我國0~3歲嬰幼兒的早期教育主要由家庭承擔,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關注和重視早期教育,他們渴望提升質量,期望子女能夠擁有美好的未來。本文通過對0~3歲嬰幼兒早期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進行探析,為廣大家長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參考。
  關鍵詞: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家庭教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9)04B-0013-03
  人的教育包含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三個方面,三者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共同構成教育工程,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家庭是個體生命的搖籃,是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科學有效的早期家庭教育,會豐富個體的早期學習經驗,為個體的長期發展奠定良好的人生開端。
  研究表明,早期的學習經驗對兒童的健康發展有著根本性的作用。早期的學習經驗是影響嬰幼兒大腦神經回路質量與數量最為關鍵的因素,而嬰幼兒大腦的早期發育則會影響其一生的認知功能。
  隨著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關注與重視0~3歲嬰幼兒的早期教育,他們渴望能夠不斷提升質量,期望子女能夠擁有美好的未來。
  一、 嬰幼兒早期家庭教育的主要內容
  (一) 嬰幼兒早期教育的三大誤區
  1.照看服務。
  談到嬰幼兒的早期教育時,大多數人會把它等同于照看服務,即父母或者其他的照料者只需依靠耐心照看好嬰幼兒,確保其安全,嬰幼兒就可以發展與成長,完全不談教育理念和原則。如果嬰幼兒很聽話,照料者有耐心,那么皆大歡喜。但是,嬰幼兒具有不同的秉性,個體之間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個性差異,照料者面對愛哭鬧的嬰幼兒,僅靠耐心是不夠的,還應該具有早期教育理念,從而準確地判斷嬰幼兒的需求,及時有效地滿足幼兒的需求,促進嬰幼兒的健康成長。如果照料者不懂早期教育理念,嬰幼兒的需求得不到及時滿足,可能會錯失其發展的關鍵期、敏感期,不利于其健康成長。若家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孩子,較為聽話的嬰幼兒有時也會被照料者忽視,其發展會受到一定影響??傊瑡胗變旱脑缙诮逃龥Q不等同于照看服務。
  2.嬰兒刺激。
  除了照看服務,也有一部分人把嬰幼兒的早期教育視為嬰兒刺激,也就是把“教育”等同于“刺激”,認為嬰幼兒的早期教育就是對其不斷地實施感官刺激(如豐富多樣的外在環境刺激),而忽視嬰幼兒的具體反應,也缺少必要的交流互動。嬰兒刺激是指通過激發或影響嬰兒的五大感官以促進其學習與發展的一種教育方法,適量的刺激對于所有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嬰幼兒尤其如此,但教育并不等同于刺激,盡管嬰幼兒需要獲得一定的感官刺激,但是他們必須在這些刺激中感知到自己的參與(即與人發生互動),也就是嬰幼兒需要發現他們能夠影響周圍的人和事。
  如果只是為其提供刺激卻不顧嬰幼兒的反應,那么嬰幼兒就只會成為被動的客體,從而對其健康成長產生不利的影響。父母及其他的照料者應該把刺激看作源于一種滿足其他需要的東西,與嬰幼兒積極互動,讓嬰幼兒成為積極參與者而不是被動接受者。
  3.學前教育。
  關于嬰幼兒早期教育還存在的一個誤區,就是父母或者其他照料者經常是以學前教育的模式開展的,父母為了促進嬰幼兒的認知發展,讓其參加各種活動。0~3歲嬰幼兒的心理和生理發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身體各部位的發展尚不成熟,對嬰兒來說,要在學會坐穩后才可以參與這些活動。如果對嬰幼兒的教育重點在于這些活動,那么也就意味著這些活動時間是唯一的教育環節,在參與這些活動的過程中,嬰幼兒并不會安靜地坐著,他們可能會把材料扔得到處都是,這時照料者可能會限制其行為,試圖教給孩子這些材料的玩法,催促嬰幼兒的發展,使其喪失主動探索的機會,可主動探索是嬰幼兒的天性,限制天性會對嬰幼兒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以養為主,教養結合”才符合嬰幼兒教育的基本特征,嬰幼兒的學習應該貫穿于照料者照看的全過程,即嬰幼兒每時每刻都在學習。
 ?。ǘ?嬰幼兒早期家庭教育內容探析
  嬰幼兒早期家庭教育的核心應該是培養嬰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于幫助他們學會處理各種各樣的問題,學習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知道什么情況下問題可能解決,什么情況下要放棄,而不是追求發展嬰幼兒的智力,在生命的初始階段,嬰幼兒的智力需求與其他需求是無法分開的。
  嬰幼兒的早期家庭教育主要包含兩個方面:日常照料行為和自由探索游戲。
  日常照料行為就是指每天都會發生的生活起居活動或照料行為,例如,喂養、換尿布、洗手、洗澡、梳洗和穿衣等日常照料行為。這些日常照料行為為嬰幼兒學著解決問題提供了機會,因為嬰幼兒與父母或者其他的照料者建立起依戀關系,才能獲得信任感與安全感,才有可能成為有能力的問題解決者,而依戀關系的產生與發展正是源自日常的照料互動。這些日常生活中必要的照料活動為嬰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感官體驗和無盡的樂趣和享受,是其學習動作技能和社會技能的好機會,為嬰幼兒的智力發展奠定了基礎。
  自由探索游戲是指在無持續的成人控制或期待結果的情況下,嬰幼兒選擇追求特定興趣,父母只需監管而不是指導。嬰幼兒的自由探索游戲與其成長和學習同等重要,游戲也是每個孩子的天性。自由探索游戲也為嬰幼兒學著解決各種問題提供了許多機會,通過游戲,嬰幼兒能進行開放的探索,他們不會被規則、程序和結果束縛,游戲中他們具有自我導向性,他們能夠發現在別處可能永遠發現不了的東西,能夠解決問題,能夠做出選擇,也能發現興趣所在。但當父母或其他照料者認識到游戲對嬰幼兒的重要性時,嬰幼兒便很難再擁有自由游戲時間,因為他們總想為其設定目標并控制活動結果。
  二、嬰幼兒早期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
 ?。ㄒ唬?參與興趣活動,確保優質時間
  對于照料行為而言,嬰幼兒不僅是接受者,也應該是參與者。比如,換尿布這一照料行為就是照料者與嬰兒共同完成的,如果照料者在給孩子換尿布時,用有趣的玩具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那么這種合作關系就不會存在,孩子關注的焦點就是玩具而非換尿布,照料者要做的就是讓孩子參與互動,讓他(她)關注自己的身體和任務本身,確保在優質時間內完成“具有教育意義的經歷”。當然,照料者也必須注意所發生的情況,要把照料任務當作非常有意義的事來處理,要投入進去,與孩子進行交流互動,而不是將其視為乏味的瑣事。  ?。ǘ?秉承尊重理念,建立良好依戀
  成人都希望兒童尊重他們,其實最好的方法就是成人要以身作則。尊重嬰幼兒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照料者做一些事情之前要向嬰幼兒解釋你要做什么(也就是要與嬰幼兒進行交流互動),要讓其對接下來發生的事做好準備,而不是完全不管不顧孩子的感受,像對待物件一樣把他們帶到各處,如照料者有時會一言不發把孩子抱起來放到嬰兒車里,這樣的舉動就是不尊重孩子。
  其實尊重孩子就應該像尊重成人一樣,照料者只有給予嬰幼兒充分的尊重并敏感而及時地回應其需求,嬰幼兒才能與照料者建立良好的依戀關系,才能在自由探索周邊環境的過程中不斷學習,使其身心獲得發展。
 ?。ㄈ?以身作則,表達真實感受
  家庭是孩子最基本的生活和教育單位,父母或其他照料者的一言一行都會在無形之中成為孩子效仿的對象,作為孩子早期的啟蒙老師,要想成功地教育他們,照料者必須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
  在日常照料行為中,照料者應該在與嬰幼兒的交流互動中為其樹立榜樣,如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照料者教會嬰幼兒在交談時應該注意傾聽,而不要不理不睬,逐漸讓孩子了解到談話是為了真誠地交流,而不是分散注意力。同時照料者還應該向兒童表達真實的感受,要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包括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鼓勵孩子認識自己的感受,教會孩子表達真實感受。
 ?。ㄋ模?抓住學習機會,培養解決問題能力
  照料者應該把出現的問題看作嬰幼兒學習的好機會,并試著讓其努力解決問題。當兩名嬰幼兒發生爭執時,照料者千萬不要急著提供解決辦法,可以讓孩子們自己做決定,當然一定要確保這兩個孩子不會互相傷害,必要時可以給予一些手勢引導或言語支持,照料者最重要的職責就是要給孩子們提供更多的時間和自由解決問題,這就意味著照料者不應該對孩子的所有困難立刻給予幫助。雖然有時適當地幫助可以讓孩子更加輕松地克服困難,但是照料者只有提供盡可能少的幫助,才可以讓孩子學會解決問題,并逐步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ㄎ澹?重視發展質量,培育完整的人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早日達到所謂的發展里程碑,大多數人認為孩子發展得越快越好,于是孩子們就在大人們的催促下成長。其實每個孩子都有發展時間表,直接規定孩子學會爬行、坐直以及走路的時間,照料者需要做的就是鼓勵孩子把他們正在探索的事情做得更好,重視發展質量。還有需要提醒的是,照料者不能只關注孩子的認知發展,在重視認知發展的同時更不應該忽視生理、社會性與情緒的發展。其實孩子的智力發展更多取決于日常生活、人際關系、生活體驗、游戲玩耍等 。
  參考文獻:
  [1]徐麗盼.讓孩子在尊重中成長[M].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3.
  [2]肖可夫,菲利普斯,方俊明,李偉亞.從神經細胞到社會成員:兒童早期發展的科學[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 嚴仲連,李容香.早期教育服務的前沿展望與多元交融——2017早期教育國際研討會綜述[J].教育發展研究,2017,(Z2).
  [4]珍妮特·岡薩雷斯-米納,黛安娜·溫德爾·埃爾,張和頤等.嬰幼兒及其照料者:尊重及回應式的保育和教育課程[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
  [5]蔡迎旗,謝娜.武漢市0~3歲嬰幼兒家庭教養現狀及改進建議[J].學前教育研究,2017,(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697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