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工學一體化”課程改革有關問題的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工學一體化,即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融合,學習理論與動手實踐一體化,是二者相結合的一種人才培養方式。它是由國家人力資源部門和社會保障部門針對各相關專業學生崗位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進一步提升所提出的課程改革方案。本文立足于國家相關部門的工作重心,就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有關問題進行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工學一體教學改革問題思考
當下,社會用人單位及相關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素質能力要求日漸提高,教學改革的進行也由此也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隨著工學一體化課程的實施,不僅教材內容發生變化,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也煥然一新。在取得收效的同時,問題也接踵而來。
一、工學一體化課程改革的目的
近年來,我國經濟飛快發展的同時,經濟產業鏈也愈發成熟,產業結構不斷更新升級。在此背景下,對人才能力要求的提高成為了一個社會普遍的趨勢。高校的培養是向社會輸入人才的最主要途徑,由此,培養出與企業單位完美接軌的人才成為各大高校的工作重點。[1]
工學一體化課程改革將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融合到一起,它與傳統教學模式存在巨大的差異。[2]
在教育過程中,院校不再僅僅靠書本理論來培養人才,給學生真正的實踐操作也收效甚佳。這是實時的能力培養,學習課程就像在工作崗位上工作,教師也扮演了企業技術指導的角色,對學生進行引導,如此才能讓人才培養與企業單位更好地契合。在此過程中,對學生將會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將極大地促進學生自身的發展。
二、對“工學一體化”課程改革有關問題的思考
1.“工”與“學”的融合問題
這個問題的產生是教師對“工學一體化”課程的認識不夠清晰徹底或者執行的不清晰徹底導致的。當教師制定教學方案時,依舊受傳統教學習慣的影響,并沒有突破習慣的教學思路,做到深入“工學一體化”的精髓。例如教師先教給學生相關理論知識,然后親自示范,學生實踐操作,并監督其完成,這也是一種傳統教學模式的延伸,是將“工學一體化”精髓歧化的做法。教師應該轉變思維,不再扮演一位傳道授業解惑的傳統老師形象,而是做學生的引領者,或者說與學生建立一種合作的關系,并將學生能力的開發代入這樣的溝通合作之中。
一體化教學的目標是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學生是主體。在這種模式的學習過程中,學習任務一定要依據典型的實際工作要求,以將實際工作狀態與學習狀態進行更好的轉化。當然,與此同時專業知識的掌握是必不可或缺的,它是個前提,是個保障,學生的實際操作依賴于此。只有良好地安排學習專業知識和運用于實際操作二者的連接與過渡,才能做到真正符合“工學一體化”精髓的“工”與“學”融合。
2.教學學材的開發問題
工學一體化教學側重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學生在擁有自己專業學習任務的同時,相關聯的學習活動與實踐操作也將伴隨其中。這樣,傳統的教學學材便不再適用,新的符合工學一體化要求的學材才是實際所需。
教學學材之于學生發揮著學習材料與學習工具的功能。它不僅是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一種來源,也實時地引導著學生提高自身專業能力。因此,它必須具是嚴謹的、專業的、適用的。在設計教學學材的過程中,教師或相關設計人員首先應將企業單位的要求與其生產過程的實際情況放在第一位,因為典型性、針對性是這種學材的本質要求。
其次,校內教育過程又與企業運轉存在差異,所以切不可完全照搬企業的要求來設計教學學材,這樣教學學材將會大受局限。要適應企業需求,而非成為企業需求的附屬品,這就要求相關人員在以理解一體化教學核心精神的基礎上對于教學學材設計進行良好
把控。
最后,開發出來的學材應具備完整系統的專業學科知識與專業技能講解,這是基礎也是一個重要的特點,然后做到實時的更新,如此才能有效的促進學生才能的養成與發展。
3.對專業理論學習的把握問題
專業理論的學習是學生重要的任務之一,但是過多過雜地要求學生去吸收專業理論知識是不可取的。院校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實踐課與理論課全都是分開進行的,這不得不面臨一個知識遺忘的問題。也就是學生學完了大量理論知識卻沒有立即的進行相關實踐,等到操作的時候卻遺忘了一小部分所學,倘若一些關鍵的要點在此遺忘之列,那么學生的實際操作出來的效果將會大打折扣,甚至會陷入僵局而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這對學生的積極性也是一種消磨。
因此,專業理論應與一體化教學的學習任務相結合,教師把握并篩選有用的專業理論進行教授,并引導學生用實踐的形式表達
出來。
4.課程內容統一化問題
“工學一體化”要求我們要將學生的學習與未來工作相統一,這其中包含了專業理論知識與專業職業技能的統一、探究性學習與實踐性檢驗統一、學習狀態與工作狀態的統一等。在課程展開時,將課程內容做到上述的統一才能保證一體化課程改革的效果。
5.學生參與課程的思考
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都是進行個人的學習,學生無法在獲得理論知識的同時分享自己對事物的理解并表達自己的疑惑,缺乏與同學之間的交流。這樣,學生的思維便不會像團隊合作學習那樣得到很好地發散。而一體化課程學習尋求改變,它強調團隊合作學習,學生們通過團隊之間的互相分享來實現相互學習,并取長補短,最終實現共同進步。這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自覺性與清晰的目的,學生們可以通過相互建議相互提醒的方式來共同完成自己學習任務與實踐操作任務。
6.教師參與課程的思考
在工學一體化課程中,學生勢必會得到相比以往更大的自由度,甚至完全自由,那么課程進行的流暢度是會受一定影響的。教師可以通過將課程內容緊湊化的方法來和平引導學生,避免時間的浪費,并把控課程的進程。教師要認識到學生才是課程的主體,這是較傳統教學方式的一種顯著轉變,教師們充當引領者,幫助者,與學生建立平等的關系??茖W安排,合理分工,準確評價,這樣作為教師才能真正促進這項課程改革的發展。
結語
“工學一體化”課程改革是結合著當今社會實際情況且極具開拓創新精神的改革。院校作為改革的執行者,要正視存在的問題,針對性的做出調整,做到切合改革的精神要義,達到課程改革所理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趙啟文.對工學一體化課程課堂教學的思考[J].職業,2013(4):42-44.
[2]周燁.對技工學?!肮W一體化”課程改革有關問題的思考[J].科技資訊,2014,12(17):164-16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75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