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學一體化”模式下《應用軟件CAD》課程改革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應用軟件CAD》課程是一門具有較高操作能力的實踐性課程,如何提高學生對軟件的操作能力,加強CAD軟件與其他軟件的對接學習,同時在藝術類高校課程中嘗試CAD軟件與實用機械設備的對接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和突破?!肮W一體化”教學改革強調實際運用,為校企合作無縫銜接打開了瓶頸,開拓了平臺,將“工學一體化”模式應用到課程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能為后期利用CAD軟件進行更為深入的專業課程設計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工學一體化;CAD;教學現狀;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21-0102-02
一、《應用軟件CAD》課程教學現狀
CAD軟件在各個設計領域、工程領域的應用極為廣泛,已經發展到CAD2020版,而且基于CAD平臺之上,又開發了不同的設計軟件。利用這些二次開發的設計軟件能夠更加快速、便捷地表達設計方案。
《應用軟件CAD》課程教學需要全面的教學改革來滿足學生多元化的發展需求。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學生掌握CAD軟件的情況并不理想。造成這種不理想的原因概括有三:一是CAD的繪制過程較為枯燥;二是課程與其他專業設計課程的銜接不夠緊密,學習后沒有反復練習,容易遺忘;三是CAD課程多注重軟件的繪圖操作,較為忽略CAD軟件廣泛的兼容性,較少講授CAD軟件與其他軟件的對接,更別提嘗試CAD軟件與機械設備的對接。
二、《應用軟件CAD》課程改革意義
《應用軟件CAD》課程屬于專業基礎主干課程,是一系列設計專業課程及教學實踐前期必須掌握的基礎技能。學生對CAD軟件掌握的程度常會影響其他設計課程的學習能力、設計綜合素養以及動手實踐能力。因此,大力提升對《應用軟件CAD》課程的重視程度,采用“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的課程改革勢在必行。
運用“工學一體化”模式對課程進行改革,是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及實踐動手能力培養上的一次探索,是在創新創造能力培養上的一次嘗試。具有以下幾點意義:
?。ㄒ唬┴S富CAD軟件教學內容,加強CAD軟件全方位輔助設計的運用能力
針對課程的教學內容的改革,除了基本的軟件功能操作外,CAD軟件進一步與其他軟件銜接,甚至是與控制機械設備的銜接,如何將圖面設計轉化為產品實踐應用,亦是軟件課程教學的部分內容。
?。ǘ┻\用“工學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提升教學質量,改善教學方法
針對課程的教學方法的改革,主要改變按部就班的講授軟件操作的教學方法,本次改革意在促使CAD軟件能夠從基本操作教學上升到全面輔助設計課程的功效與作用上,能夠與其他相關課程無縫銜接,充分發揮CAD軟件的計算機輔助設計作用。
(三)激發學習熱情,培養創新、創造能力
從單純的軟件操作教學走向“工學一體化”模式的教學改革,能夠激發學生高昂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對設計類學生早期的興趣引導和能力提高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若是后期的產品造型特色突出,亦可申請設計專利,這對學生日后自身的發展、學院形象的塑造以及在本學科中的影響力也具有不可估量的提升作用。
三、“工學一體化”模式下《應用軟件CAD》課程改革措施
?。ㄒ唬肮W一體化”模式釋義
“工學一體化”是指在一定的環境下,為實現全面素質培養的目標,將學習與工作一體化結合的教育模式。突出“教、學、做”三位一體的教學教育模式,以實踐過程為導向,把課堂學習和動手實踐動態結合,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為目標,實現充分合理利用校內外教育環境和實訓資源的最大化。
?。ǘ肮W一體化”模式下《應用軟件CAD》課程改革措施
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較傳統教學方式更為注重實踐教學的組織形式、師生課堂的角色互動、知識能力的聯合培養等。強調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突出校企合作的作用和意義。
1.調整教學大綱。對原有的教學大綱進行補充,特別是將注重動手能力培養的實踐內容增補入教學大綱中,形成“工學一體化”模式下課程教學內容的理論框架。教學大綱調整時,一是增加CAD軟件與其他設計軟件銜接的操作方法,如CAD軟件與基于CAD平臺二次開發的天正、中望、浩辰等軟件銜接的操作方法和注意要點;二是增加CAD軟件與其他設計類軟件的銜接方法,如PHOTOSHOP、Sketch Up、3D Max等常用設計軟件;三是增加CAD軟件對接數控設備的操作方法和實踐聯系。
2.調整課時數與教學進度計劃?!稇密浖﨏AD》傳統教學課時為32課時,基本停留在軟件的操作與繪圖技能的教學與練習。調整后的《應用軟件CAD》課程增加了16課時,一共48課時。增加的16課時的排課時間比較機動,分別在《立體構成》、《模型設計與制作》、《室外景觀設計》、《建筑設計》等課程中靈活分配2—4課時,幫助學生運用CAD軟件輔助各門課程的深入設計。這樣靈活的課時安排,能夠使學生有針對性的學習和練習CAD軟件,使得《應用軟件CAD》課程與其他設計類無縫銜接,提高軟件學習的實踐性和針對性。
3.增加實操,將CAD軟件與機械設備對接。教學內容需要增加實踐部分,課程練習內容應該也是以學生此前的基礎課程,如《平面構成》、《圖案》等課程作業為繪圖藍本,在課堂教學時就每個學生的設計作品進行繪圖練習,將每個學生的設計構想從概念到圖紙再到CAD的電子文件,最后利用CAD的擴展功能,將機械設備與CAD軟件對接,實現“工學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通過《應用軟件CAD》這個課程平臺,將設計方案一步步形象化、具體化,最后形成設計成品和實物。在完成課程學習之后,學生的課程作品不再是CAD格式文檔,而是各種不同的設計實物,可以是自主設計的建筑模型(圖1—2),可以是自己設計的杯墊、書簽、鑰匙扣等文創產品,最后把課程作業匯總形成課程展,并進行展出,這種教學模式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設計成果也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極大肯定和鼓勵。
4.加強校企合作,實現“工學一體化”聯合培養。在“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下,教學改革初衷與目的都是使學生不斷提高實操技能,使學習與工作能夠無縫銜接,在畢業后學生所具有的能力與用人設計單位的需求相一致。依照“工學一體化”的要求,在《應用軟件CAD》課程教學改革過程中,除了要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動以外,還要根據企業的要求,讓教學過程更具針對性。要想保證學生在課程教學中學到實用性的東西,就要多方面調研,深入企業,加強與企業之間聯系。如果條件允許,企業可以派技術人員到校傳授軟件技巧,并向學生展示實際案例。同時,為了激發學生對軟件的學習興趣,校企可以聯合開展一些軟件應用大賽,對于成績優異的學生給予適當獎勵。此類活動不僅能夠促進"工學一體化"的改革深化,而且還能讓師生與企業人員在活動中進行交流,讓學生力所能及地幫助企業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一舉兩得。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工學一體化”模式下,《應用軟件CAD》課程改革要從多方面入手,保證課程改革能夠順利進行。首先從排課體系入手,將開課時間合理化;其次是重視課程的學時設置,將增加的實踐性教學課時也納入教學學時中,不應壓縮原有的教學學時。然后是教學內容改革,將授課內容與實際應用進行對接,增強教學內容的實用性。最后是教學改革,加強校企合作,實現聯合培養,將理論授課與實際應用聯系起來,真正實現“工學一體化”。
參考文獻:
[1]趙博,劉小杰.工學一體化教學探究[J].職業,2014,(08):33.
[2]蔣夫爾.“工學一體化”讓傳統職教課堂大變臉[N].中國教育報,2009-11-08(00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62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