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西部農村中學生的家庭教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賈莉莉
摘 要: 學校、社會及家庭“三位一體”教育,對一個學生的成長是極其重要的。其中早期的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視的。本文就西部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轉變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等問題作探討。
關鍵詞: 西部農村 中學生 家庭教育
學校、社會及家庭“三位一體”教育,對一個學生的成長是極其重要的。其中家庭教育既是搖籃教育,又是終身教育。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一些悲劇往往產生于沒有意識到做父母責任的家庭里?!薄案改甘呛⒆幼詈玫睦蠋煛?。而現今農村中學問題中學生的比例在不斷增大,除與社會、學校教育有關,與家庭教育關系更大。
一、西部農村中學生家庭教育現狀
“望子成龍”的家庭教育思想在西部農村普遍存在。家長們由于各種原因,常把自身成長過程中的種種“遺憾”,寄“希望”于孩子,對孩子“成才”的期望值很高。其次,教養方式不當。有包辦代替孩子家務勞動,“心疼”孩子或是不屑讓孩子干“雜活”的,怕影響學習。倘若孩子考了好分數,家里便是“陽光燦爛”;反之,家長幾天都無笑容。再者,農村“代理家長”現象較為普遍。許多家長外出務工,把教育子女之事托付于爺爺等“隔代人”或親戚。這樣長輩們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為“重心”、“中心”。長輩們那“特別的愛”,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經驗,自我能力差,缺乏責任感。孩子許多不良的行為習慣,就在長輩無微不至的“關愛”中滋生。這種現狀已對西部農村中學生的成長帶來了負面的影響,隨之逆反心理、厭學等現象問題應運而生。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鄧小平曾說:“國家現代化的基礎在人才,人才的基礎在教育,教育的基礎在家庭?!苯逃荫R卡連柯曾說:“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家庭中,人初次向社會邁進?!睆哪撤N意義上講,沒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父母。家庭教育影響著孩子的成長,也會影響到整個家庭的幸福、學校甚至社會的發展與穩定?;谶@樣的重要性,如何應對西部經濟社會迅速發展,做好“三位一體”教育,架設“三教合一”的新時代教育橋梁,已是教育事業中的一件大事。
三、轉變西部農村中學生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家庭教育涉及面廣,包括孩子的養育、智力訓練、能力培養、生活習慣、學習方法、道德意識、人生觀念、待人接物等,我們要解決目前西部農村問題中學生的不良現象及行為,可以嘗試以下措施。
?。ㄒ唬┖侠砥谕?,抓德育。
每個學生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不同的個體,不同的年齡,就有不同的要求,也就有不同且只適合于自己的目標,但都須本著以德為首、全面育人的宗旨去期望、去培養。
1.注重文明禮貌的培養。文明禮貌是一個人走向社會,人與人交往的必要前提。有禮貌的孩子才會學會尊重別人,與人友好相處。在家對家庭成員、親戚朋友有禮貌;在學校對老師敬重,對同學禮讓;在社會上對他人友好??蓮牧晳T、言行、認識上有意識無意識地培養,及時長期培育。
2.注重性情教育,勤勞儉樸品質的培育。良心是一個人對于自己行為的一種內在的、自覺的道德評價活動。是一個人的是非觀念的開始,是同情心、愛心、孝心的源泉,是責任心、正義感、羞恥感、誠信感的開端,是見以勇為、報效祖國的根本,養成勤勞儉樸的生活作風,是生活、學習以及今后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道德素質。
3.注重心理健康,健全人格。家長給予孩子積極健康、正確向上的心理引導,是孩子成長成熟的前提,也是孩子成就事業的基礎。特別是對孩子比家境、貪圖舒適享受的心理應糾正。不良的社會現象,我們要善于辯證、長遠地分析其假丑惡,使孩子具有公正、誠實勇敢、自信堅強等優秀品質,而不是只注重成績而忽視良好性格的培養。因為良好的性格是一個人做人之本,成家立業之梁。當然,還要注重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的培養。
?。ǘ└录医汤砟?,與時俱進。
家長是家庭教育的執行者和參與者,其家教理念、行為直接決定家庭教育的現狀。眾多調查者發現,家長們存在普遍以下問題:爺爺怎樣教父親,父親就怎樣教孩子;或認為樹大自然直,任其自然不加修理地放任溺愛;或是家長的要求互相矛盾、沖突。這容易導致家庭教育缺少平等、真誠的氛圍;濫用權威,忽視民主;缺乏與孩子的溝通。家庭教育當然不會取得好的成效。隨著時代的發展,家長應不斷探索。成功的家庭教育,首先應是父母的自我教育。父母在家勤奮學習,在外忘我工作,這種良好的家庭氛圍,會自然而然地感染孩子。樹立“以孩子為本”的教育理念,讀懂自己的孩子,重視素質教育,孩子個性的發展、心理的健康和人格的健全。
?。ㄈ┱莆辗椒?,講究原則。
家長對孩子可以通過目標獎勵、思想引導、心理疏導、言傳身教、共同參與和換位教育等靈活多樣的方法影響孩子。在生活中在“愛”的前提下嚴格教育;家庭、學校要統一要求,家庭成員、親朋好友對其要統一要求。不可只注意自我工作,而放松對孩子的監管、監護,或者負面的“言傳身教”;在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多給孩子自由的發展空間。
?。ㄋ模r空自由,常抓不懈。
實施家庭教育應該不受具體時間、空間的限制,可實時教育孩子。在保護孩子自尊、自信心的同時,可悄然進行,亦可旁敲側擊。實施家庭教育是一個周期性很長的過程,所以一旦發現問題必須有耐心、想辦法,及時、宜早、長期地監督和指導才可以改掉某些不良的觀念、習慣和行為,進而培養出健康的全面的孩子。
總之,農村中學生的可塑性比較強,真善美可以塑造他,假惡丑也可能感染他。中學階段是健康心理、健全的性格形成的關鍵和特殊期,稍有不慎,就會影響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因而重視發揮學校、社會及家庭的教育合力,才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教育功能才能最大化。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9188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