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存在問題及改進建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內部控制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現代企業經營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暴露出的部分企業經營的失敗、會計信息失真、違法經營等情況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歸結為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缺失或失效。因此,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對于優化企業管理、增強企業競爭實力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缺乏權力制衡
我國很多上市公司雖然在形式上建立了董事會、監事會和獨立于所有權的企業經理。但是,真正的法人治理結構尚未完全建立,股東大會流于形式,監事會的權力虛置,董事會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導致經營者控制公司,即“內部人控制”。經營者為了自己的利益凌駕于制度之上,造成內部控制制度失效,進而導致舞弊行為發生、會計信息失真,直至經營失敗。
(二)對內部控制認識不足
有些企業管理者對內部控制認識不足,內部控制意識淡薄,對內控制度的建設持冷漠態度,以傳統經驗代替規范化管理措施和手段,根本沒有建立內部控制制度。還有的企業普遍認為內部控制就是內部控制制度,是企業用以防止發生錯誤和舞弊或者是用以應付有關部門及主管單位檢查而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甚至有些企業認為完成有關部門或主管單位所要求的內部控制制度制定工作,將已訂立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印成手冊、文件就是實施了企業內部控制,對內部控制只注重制度建設而不重視制度執行,只用于應付有關部門的檢查和審計,缺乏對內部控制實際執行效果的考核與評價,使內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三)缺乏風險管理意識
自加入WTO以后,我國的經濟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再是以前單純的競爭環境。由于以前長期在低風險下運營,導致企業管理者逐漸淡薄了風險意識,不去重視建立有效的風險控制體系。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就很難適應新的競爭環境,“中航油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四)信息溝通不順暢
流暢的信息溝通是一個內部控制系統有效發揮作用的必要保障。然而,目前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的信息系統存在溝通不順暢的問題:一是由于機構組織過于龐大、結構復雜、層次過多,影響了信息溝通的及時性和準確性。二是在建設信息系統上缺乏整體效益,即每個項目自己運作得比較有成效,但整體卻無法取得明顯的效益,結果構筑了無數的“信息孤島”。而且由于企業每個信息系統的建設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導致信息采集、加工和最終數據結果不能進行共享。
(五)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缺乏有效的監督
這里主要表現在內部審計的監督作用發揮有限。在內部控制的監督過程中,內部審計既是控制活動的一部分。又是對內部控制的再控制,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從多數企業的實際情況看,內部審計未能履行其應有的職能。首先,內部審計獨立性不夠。在我國大多數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部門都是隸屬于管理層,這就導致內部審計不能監督上級,高層管理者是實質上的“自由人”。其次,對內部審計的職能理解存在偏差。有關人員,包括內部審計人員自身在內,經常將內部審計的職能簡單理解為會計監督,而且過分強調“查錯糾弊”,忽視了“防錯防弊”這一職能,未能發揮其加強企業內部管理的作用。
二、改進企業內部控制的建議
鑒于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一)改善法人治理結構,優化企業內部控制環境
首先,改變國有股、法人股“一股獨大”的股權結構,保證決策的民主、科學性,遏制“內部人控制”和“管理者越權”現象,使權力有所制衡。其次,完善董事會,增強董事會中董事的獨立性,充分發揮獨立董事的作用,增加決策的科學性和透明度。再次,強化監事會對財務報告的監督,并建立、完善與公司治理結構相適應的外部監督機制,引入外界有關機構對企業風險進行合理監督,減少管理層對財務報告的操控,為內部控制創造良好的內部環境。
(二)提高對內部控制的認識和理解,營造良好的內部控制氛圍
根據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內部控制是由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全體員工實施的,旨在實現控制目標的過程。內部控制是一個全員參與的過程。這里的全員包括企業的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全體員工,而沒有人能凌駕于內部控制之上,或游離于內部控制之外。因此,對內部控制進行廣泛宣傳和推介,使企業管理層和廣大員工充分認識到內部控制是一個包含企業經營活動各個環節的控制過程和活動,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全體員工尤其是管理層只有正確認識內部控制的作用,樹立內部控制理念,充分認識到內部控制在保護資產的安全和完整、防范欺詐和舞弊行為、實現企業經濟目標等方面的重要性,才能形成一個良好的內部控制氛圍,進而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內部控制建設。
(三)建立企業的風險評估機制
所有的企業,不論其規模、結構、性質,都是在激烈的競爭中求取生存和發展。要生存和發展,就要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加強風險意識,建立健全風險評估機制以及有效的風險管理系統。通過風險識別、預警、評估、分析和報告等措施,對企業的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進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四)建立良好的信息溝通系統
建立一個統一、高效、開放的信息溝通系統,可以使員工清楚地理解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明確其所承擔的職責和任務;可以使企業及時收集到相關的外部和內部信息,并通過分類、整理及時提供給有關部門及人員,使信息在有關部門和人員之間有效地溝通,以提高企業內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五)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
目前當務之急是確立內部審計在監督、檢查內部控制工作中的獨立地位,并切實實現內部審計由事后監督職能向事前、事中監督職能的轉變,使其監督具有日常性與全過程控制性,并將監督、評價結果及時反饋,協助企業進行內部控制制度的制定。當然,企業也可考慮引入外部監督力量(如注冊會計師)對其進行監督評價,形成有效的監督合力,以保證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實施。
(六)建立良性的控制活動
企業內部控制是一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循環往復的過程,這個過程是通過管理過程的大量活動實現的。而且這種控制活動貫穿企業的決策、執行和監督的全過程,覆蓋企業及其所屬單位的各種業務和事項,出現在整個企業內的各個層次與各種職能部門,涉及的控制對象包括人、財、物等各個方面及供、產、銷等各個環節。只有將內控制度滲透到企業的各項業務過程和各個操作環節,覆蓋到所有的部門和崗位,實現立體交叉、多角度、全方位的風險預防監控,使內部控制建設自成體系,并進行有效控制,才能真正達到控制的目的。
作者單位:山西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6165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