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利用運動器材培養學生自覺體育的實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伴隨社會以及經濟的進步與發展,體育項目逐漸得到重視。與傳統課程相比,新課程更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學生自覺參加體育活動的基礎是具備完備的體育器材,而體育器材的缺失導致新課程的改革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體育器材的缺乏不僅喪失體育課的基本訴求,更會讓學生喪失對體育課程的興趣,在一定程度上給體育老師的正常教學形成阻礙。因此,我們在開展江蘇省教育規劃十三五重點自籌課題《甚于不教之教思想培養學生自覺體育習慣的研究》時,充分注重提升體育場地、器材的使用有效率,培養學生自覺體育的習慣。
高效利用 運動器材 培養學生 體育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02-0003-01
1.在安全的前提下高效利用
在體育教學中,不管是布置場地還是利用體育器材,都要以安全為重。體育老師在進行日常體育教學時一定要使全部的教學器材都處在自己的目光范圍之內,與此同時,同學之間也必須保持適當的間隔,以便于學生之間互相觀察。為了同學們可以在舒適以及放心的環境下進行體育運動,體育老師還要對學生在輪換場地時有可能發生的危險具有一定的預測能力,同時也要考慮自然因素有可能帶來的干擾。
如一所農村學校,體育教師針對學生的特點來制定并改善其體育教學內容。將體育教學融入到大自然中,利用大自然的天然優勢為體育教學提供更加優質的課程資源,將傳統的田徑場改造成多功能的體育場所,提高其利用率。在可實施的前提下,通過一個器械來實現多個使用方式。學校借助學生較強的好奇心,引入那些對體育器材要求較低甚至不需要器材的體育項目。
2.在多元的前提下高效利用
運用運動器材培養學生自覺體育的習慣,一定要針對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只有這樣才可以更好的為體育教學服務。依據合理性的理念出發,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從服務教學的角度出發加以研究。針對剛入學的學生,提供有關體育運動場地以及設備講解的課程,其主要工作就是向學生展示運動場地,并介紹如何使用體育器材,以及體育器材的作用等等,并針對不同的學生提供相應的建議。在學生訓練的過程中,需要對學生提供保護和幫助。體育器材在使用時,應當擺放在教師可見的范圍內,這樣可以提高安全性。在進行教學時,應當將做示范用的器材擺放要以所有學生便于觀察為原則。還可以通過替代的方式來降低器材的損壞以及對學生的危害等。如在學習跨欄的時候,可以利用橡皮筋來代替欄架,這樣的做法可以降低初學者的膽怯,還可以避免事故的發生。
3.在合理的前提下高效利用
不同的學校需要分析自身的現狀以及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并制定合理的課程體系。例如,有的學校已經將跑道鋪上了塑膠,或者是草坪,因此我們可以在選擇與田徑相關的項目的前提下,利用塑膠或者草坪干凈的特點設計更多的教學內容;如果學校內的體育器械較為完整和多樣化,可以在完成教科書中要求的體育項目的前提下,增加一些多樣化的器材對運動項目有輔助作用的教學內容。如利用高低杠、蹺蹺板等其他一些輔助性練習的內容。依此類推,另外器材、設施同樣需要依據其身身的特征來擬定出課堂當中需要學習的知識。
4.在拓展的前提下高效利用
?。?)重組運用,巧妙設計。各種器材因為不同情況而長期擱置,倘若將這些器材科學地進行重組,這些器材不僅能夠發揮自身潛能,還能營造出全新的游戲以及體育項目。對其進一步改善,開拓新功能,使其能夠繼續為人們所使用。若仔細研究長時間擱置的器材,就能夠重新對其進行科學組合,研究出最受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假設球破爛了,可以用于做攀高的物品;假設體操棒折了,則應當把它重新設計為跑步的棒子,依此進行類推。同時我們應當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對器材進行科學地改裝,開拓學生的智力以及想象力。這樣做的目的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體育能力,還能夠更好地利用器材,可謂實現教學的“一箭雙雕”。
?。?)優化整合,開拓功能。體育教學之所以能夠取得不錯的效果,與體育器材以及場地有著密切的聯系。體育器材通常功能比較豐富。諸如繩,不僅可以用作跳的運動,還能夠做投擲、跳躍、角力等運動。生活當中很多物品都可以用作教學,如學生利用廢舊布或沙子研制成簡易的沙包;平衡木可以用校園水泥大道來取代等。學生進行戶外運動可以與攀爬項目進行有機結合,這樣可以使長跑、持久跑運動減少枯橾無味,更加豐富多彩,還能夠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拓新運動,激活場地。學生對于新生事物都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在教學當中我們應當恰當地引入一些比較流行,且對于場地設施不高的體育動動,諸如跆博、舞蹈等運動。體育老師不應當生搬硬套地照搬這些項目,而應當對其進行適當地改造,使其與學生心理素質、生理需求、能力范圍相符。如開展體育教學時把踢毽子引入,并且大力鼓勵學生對其進行重新改造,使其活動更加生動并且彈性更加強。學生不僅可以使用肢體進行練習,還能夠對腰部或者頭部進行訓練,不包括手。學生練習應當豐富多彩。筆者根據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在各種設計的場地開展比賽,從而在各方面提高學生的能力與素質。
5.結語
綜上所述,高效利用學校運動器材設施能夠大大推動學校體育教學的發展,促進學生自覺體育習慣的養成。學校體育器材設施的不斷優化進步應當與新課標大綱相符,學校開展素質教育時要懂得最大限度地開發學校的體育器材,為體育運動的逢勃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00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