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體育教育對學生心理素質培養的教學實踐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在當代中國教育逐漸轉向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體育教育越來越受到學校與國家的重視。在學生們參與到小學體育課程中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們的身心健康在小時候就得到較好的糾正培養,使學生們在運動中建立起心理素質的堤壩。本文以分析研究對象與方法和結果分析,對小學體育教育對學生心理素質培養的促進作用展開分析,以期,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以及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程度。
關鍵詞 小學 體育 教育 心理素質 培養 學生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小學體育是一種帶有競賽性質和活動性質的開放課程,在促進學生們強身健體的同時也注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學校不僅要為社會國家培養知識性人才,更需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素質發展的人才。小學體育教育將學生們的生理、心理發育從小抓起,在體育活動中提升心理素質,讓學生們的消極情緒在體育鍛煉中得到消除。
1研究目的
小學時期是學生生長發育十分旺盛的時候,在這個階段里,小學生不僅要有一個好的身體素質,更需要健全一個好的心理素質。體育學科是結合學生們各個方面全向發展的有機整體培養機會,小學生們的特點就是活潑好動,體育課程以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氣氛輕松愉悅的環境更加能促進學生們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以達到鍛煉身體和意志,培養心理素質的目的。
健康的心理素質對于學生來說是關乎未來自身發展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心理素質好的人才能夠經過對自我對世界的認知之后客觀的看待世界,并具有主觀能動性地改變世界。因此在體育教學中,老師不僅僅要注重學生的體育技能教學,更要注重學生在,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中的精神意志和心理品質,教會學生利用適當的發泄途徑調節和升華自己的情緒,以積極樂觀向上的態度面對生活。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以小學生為研究對象,選取小學同年級的學生按保證總體中每個單位都有同等機會被抽中的原則抽取樣本的隨機抽樣法抽取一個樣本容量為八十的樣本,通過分層編組、按組定標的分層教學法和有目的地引入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生動場景以激發學生情感的情境教學法為手段對體育教育對小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進行實踐研究。
2.2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選取科學合理的方式對實踐對象進行研究,它的多樣化能確保所得結果誤差更小,更為可信。一般采用的方法有行動研究法和資料文獻法。行動研究法顧名思義是學者型教師在課程中邊教學邊研究把理論與實踐有效轉換,以解決教育中的實際問題。而資料文獻法是以查閱資料文獻為手段去研究證明所研究的對象。
在此次研究對象中,選取現有的體育教學方式結合上述研究方法對其進行實踐。針對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三大心理問題癥狀:遇難退、無韌勁的意志問題;不自信、易波動的情緒問題;少謙讓、自私冷漠的人際適應問題作出研究。在研究范圍內按照組內學生體育素質制定目標、縮小目標、設置困難、并借助內外部推動學生培養意志。以樣本得出的結論反映廣大小學生的體育教育,致力于將實踐研究做的更科學可信。
3結果與分析
研究實踐歷經12個月之后,再來對之前隨機抽取的小學生們的心理素質進行結果分析。在校學生們的表現均有明顯提高,小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有一定成效,結果如下:
3.1自信心教育
自信心是一種反映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項活動的信任程度意識特征和心理狀態。自信心教育主旨在培養學生們積極向上、自我理解、自我尊重并實現自我價值的心理素質。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學生有自己的特長和短處,體育鍛煉能力參差不齊,比如有的學生爆發力不高,有的學生耐力不好,有的學生肢體協調能力差。教師以此為基礎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針對體育能力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創造盡可能相對平等的條件下調動學生們的自信心和積極性,發揮自身潛能去克服重重困難完成課程。例如在小學毽球課程中,教師可以設置多個不同的目標讓學生們完成,反應較遲鈍的學生也能在踢毽球中完成目標,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3.2求知欲的培養
求知欲是一種人內在的認知的精神需要,兒童的年齡在增長的過程中,通過適宜的環境和正確的引導與培養在生活、學習中,求知欲發展最旺盛是步入學校接受系統學習知識的時候。因此在學校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愛和堅持,引導學生走上終生鍛煉的道路。
小學體育教育為學生們打下了體育運動的身體素質基礎,在教會學生掌握了一定的體育運動技能之后,通過趣味體育運動讓學生們組織在一起集思廣益在活動中去思考怎么樣才能在比賽中集中大家的力量相互配合贏得勝利?例如在小學生體育運動中一種常見的運動——丟沙包,學生們通過討論思考、相互合作在比賽中運用自己學到的體育技能想辦法擊中目標,在此之中大大提高了學生們在體育教育下的學習效率,激發起他們的求知欲和運動興趣。
3.3意志力的培養
在體育運動中最容易展現出學生們耐力、持久力、意志力的強弱,學生們吃苦耐勞迎難而上的精神要從小培養。在體育教育中教師通過一系列課程推動學生們的意志力發展。在課程中可采用分組方式將學生們分為幾個小組并讓教師參與其中,在幾個小組有競爭關系爭奪第一并為此堅持努力的過程中,大幅提高了學生們堅持拼搏的意志力,在潛意識中下定決心克服困難一往直前。
而最能展現和培養耐力和心性的體育運動就是長跑,在學生堅持往前跑的時候鼓勵學生積極領跑,堅持跑下去,在這個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意志力頑強、不畏困苦艱辛、勇往直前的后代。
3.4學習方法的培養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學校學習過程中所學的不僅僅是文化科學知識,更要學習如何自主學習、積累學習經驗、掌握學習的方法技巧。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注意將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讓他們“知其所以然”。 在體育教育中也同樣是這個道理,老師不僅要教學生跳高,還要通過示范講解教會學生掌握跳高的姿勢特點、技巧和發力方式,在學生們掌握了重點之后自己勤加練習,注重技能技巧的學習,更加容易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獲取新的知識技能。
3.5耐挫能力的培養
人生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挫折不僅僅存在學習上,也會存在于生活當中。耐挫能力是一個人對挫折的忍受能力和接受能力,是一項培養人才的重要心理素質。由于小學生心理發育尚不成熟,沒有經受過太大的困難挫折的考驗,往往由于耐挫能力不強而容易被挫折打擊。體育教育注重通過體育鍛煉來磨礪學生們對困難和挫折的態度,通過心理素質培養和體育運動的有機結合來提高他們的耐挫能力。
在體育課程中要適當鼓勵學生并教會學生相互之間多多鼓勵對方繼續進步,不要著眼于現下的落后,可以“再跑快一點!”,也可以“加油你是最棒的?!蓖ㄟ^對學生的鼓勵可以激發學生的內在能動性,使他們減小對挫折的退縮感,為以后他們的發展道路上跨越障礙和挫折奠定下基礎。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體育學科的根本任務在于促進學生的身心綜合發展,小學生年紀尚小,對外界事物有強烈好奇心并善于學習外界事物,因此體育學科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應從小學生就抓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發展需要自尊、自強、自信的后一代繼續走下去。
體育教育關注于小學生的身體素質發展和心理素質培養,再通過體育教育研究分析對小學生素質培養的結果中可以看出,小學體育教育對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和心理素質有著積極的影響,在教書育人中的地位不容小覷。
4.2建議
體育教育旨在促使小學生們強建體魄,了解并學習各種體育運動類型和體育運動技能,并且借助體育運動提高學生們的道德素養和心理素質。體育教育要避免照本宣科地填鴨式教學,要通過引導學生投入到體育運動中潛移默化地積極影響他們的心理素質。
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通過融入游戲和競賽來吸引學生相互接觸交流,讓他們在競賽活動中跟隨老師的步伐體會到人間百味并對此抱有正確的態度和作出正確的反應。
5結語
在如今教育越來越靠近心理學化的今天,體育教育也應當加大培養心理素質的力度,教師們應當了解并學習如何在體育教育中推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心理素質并繼續發展,讓學生們在學習書本知識、鍛煉身體之余提高自己適應困境、臨危不懼、團結有愛的人格魅力,在體育活動中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點,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
參考文獻
[1] 杜云波.論體育課城中的拓展訓練[J].華章,2016(08):85-89.
[2] 譚艷妹.淺議小學體育心理教學[J].當代教育論壇,2017(15):261-268.
[3] 顧明.淺述體育教學對學生個性素質的培養[J].新課程研究,2016(04):31-3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77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