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體育教學對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體育教學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體育教學可以有力地促進學生體育相關知識的積累,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與體育意識,訓練學生的各項運動技能,從而有效地推動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適應社會大環境的能力。本研究從小學體育教學過程對學生體育知識掌握的影響,對學生體育興趣培養、相關技能鍛煉以及學生體育意識養成的影響出發,展開對當代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相關論述。
  關鍵詞:小學體育  核心素養  培養
  中圖分類號:G80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4(a)-0132-02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穩步推進,對于當代學生的適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也有了更大的期望。在這樣的背景下,加強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便有了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體育核心素養作為當代學生在體育運動中所應該具備的素養,需要在長期的體育訓練中逐步引導學生養成特定的專項思維,指引學生逐步積累相關的體育知識,鍛煉相關的體育技能,從而形成良好的體育素養。
  1  體育教學影響學生體育知識的積累
  體育知識指的是與體育相關的理論知識。體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體育理論知識的講解,能夠幫助學生了解科學的體育知識,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因此,具體的體育教學實踐中,必須注重對學生體育知識的教育與熏陶。體育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健康知識、健康行為等的滲透,每一堂課都向學生講解一些健康小知識。以排球的教學為例,在學生第一次練習正面雙手墊球這個動作時,教師可以借機講述排球的發展歷程,以吸引學生對排球運動的興趣。還可以借助正面雙手墊球動作可能產生的肢體傷害這一內容,展開對相關預防知識的講解,幫助學生規避相關的致傷因素。此外,要注重加強學生對體育相關知識的積累。舉例來說,教師可以將一個單元的內容分開,通過多個課時進行講解。在每堂課中逐步深化相關的內容,引導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完整的知識鏈,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積累。
  2  體育教學影響學生運動興趣的培養
  體育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它來自于游戲,發展于游戲,理應受到學生們的喜愛。但是,在現實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喜歡體育課,對體育課不感興趣,而且這種現象在高年級學生中表現的更為突出。每一項體育運動都有自己獨特的運動樂趣,但是如果學生不能在課程中體驗到運動的快樂,沒有想要繼續學習的動力,就會產生一定的“厭學”情緒,對學生運動興趣的培養也就無從談起。因此,體育教師必須創新自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課程中充分感受運動的快樂,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程的熱情。體育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年齡特點與興趣愛好來靈活地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以足球教學為例,如果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先向學生灌輸相關的理論知識,再讓學生進行單調的重復練習,那么縱使學生對足球產生了一定的興趣,這種教學方式也無法充分調動學生對課堂的興趣。但是,如果體育教師在課堂的開始先向學生講解足球的發展歷程,再開展一些簡單有趣的足球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獲得一定的滿足感和成就感,便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參與度,吸引學生對足球運動的興趣。此外,還可以通過比賽的形式開展教學,對表現優異的學生進行表揚,通過競爭與個人表現來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體育教學對當代學生運動興趣的培養有著十分直接的影響,體育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要靈活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
  3  體育教學影響學生體育技能的形成
  體育技能指的是學生對各種體育活動的掌握程度以及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對這些體育活動的運用程度。首先學生初步掌握相關運動動作,并體驗技術動作,再通過分解模仿以及徒手學習逐步掌握運動時的肌肉活動,在此基礎上不斷改進自己的動作規范,逐步從動作定型階段過渡到牢固動力定型階段,再達到熟練自如的運動境界,這一過程就是體育技能的形成過程。小學階段中,學生身體各方面的發育都還不健全,某些體育活動對他們來說還有一定的困難,體育教師要在體育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充分運用學校各式各樣的教學資源來調動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由于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認識尚且不足,因此,在學生遇到困難時,體育教師一定要及時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分析原因,鼓勵學生積極面對困難,勇敢地解決問題,在磨練中不斷地提高自身的運動素質。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只有選擇了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才能提高培養學生的體育技能。以跳雙飛的教學為例,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先向學生講解相關的理論知識并進行動作示范,再引領學生不斷進行練習,這種教學方式下,大部分學生都只能處在跳單搖的狀態中,無法掌握核心的技術動作。但是如果體育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分組,實施分層次的教學模式,效果就會好很多。具體操作如下:教師可以先調節學生甩繩的節奏力度,幫助學生順利完成至少一個的雙飛動作,讓學生對該項運動產生一定的興趣,再逐步增加該項運動的難度。對于表現優秀的學生,可以賦予他們小老師的權利,讓他們對其他學生進行指導,如此一來,學生們不僅爭相搶當小老師,也增強了學生們的運動熱情,還有助于培養他們之間團結友愛的精神。
  4  體育教學影響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
  體育意識指的是人腦中所特有的對體育以及體育活動的態度控制系統。人沒有天生的體育意識,我們的體育意識都是在社會環境的長期影響下,在各種各樣體育活動的鍛煉下逐步形成的。這種意識一旦形成,便會對人的各項體育活動產生影響,并在不斷的體育活動中逐漸增強。對于學生來講,廣播體操和跑步是他們在學校中需要每天練習的體育活動,這些體育活動能夠幫助學生感受運動所帶來的好處,幫助學生養成一定的體育意識。學生的體育意識一旦形成,便會持續較長一段時間,不會輕易發生改變,有的體育意識還會融入到學生的人格之中。但是,我們還應當注意到,在體育意識形成的最初階段,由于其態度系統尚未穩固,因而極易因為新情況、新知識以及新經驗的出現而發生改變。以前滾翻教學為例,由于前滾翻這個體育運動本身較為枯燥,因而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不斷的練習掌握了該動作技能之后,就會產生一定的排斥心理。在結束課堂學習后,也不會再加以練習。隨著新的學習知識的介入,以及日常練習的疏忽,學生所掌握的前滾翻技能就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慢慢消失。而相關體育技能的缺乏,又間接地影響了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因此,在具體的體育教學實踐中,不僅要關注對學生體育技能的傳授,也要關注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這些體育技能的運用,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體育意識,促進學生自覺參加體育活動。
  5  結語
  在具體的體育教學實踐中,體育教師要關注對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自覺性,這是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有效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要求。體育教師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年齡特點,整合學校的各項教學資源,靈活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緊緊圍繞學生這個主體開展體育教學活動,通過生動有趣的課堂內容,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讓學生在享受運動的快樂的同時牢固地掌握住相關的體育知識,培養學生良好體育素養的形成。
  參考文獻
  [1] 奧伊肯,著.生活的意義與價值[M].萬以,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
  [2] 張洪潭.技術健身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 顧偉軍.核心素養引領下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8(32):177-17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652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