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城縣青稞種植的氣候條件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青稞是四川省稻城縣的主要農作物之一。提升該地區青稞種植水平,對于推動該地經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本文結合稻城縣青稞種植實際情況,分析稻城縣的氣候條件和不同氣候條件對該地區青稞種植的影響,并立足該地常見氣象災害,探討種植者應如何規避氣象災害來提高青稞種植質量。
[關鍵詞] 氣候條件;稻城縣;青稞種植;
[中圖分類號] S512.3;S162.5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7909(2019)04-80-2
稻城縣位于我國四川省西南邊緣、甘孜州南部,屬于亞熱帶氣候帶。由于受青藏高原地形影響,該地區會同時呈現出高原型和大陸性2種氣候特點。這里日照強度較高,全年有效日照時間1 750 h左右,且夏多雨霧,適宜青稞種植。但是,干旱、冰雹以及強降雨等氣象災害時有發生,若不加以防范,可能會影響青稞生長,最終降低青稞產量。
1 稻城縣青稞種植氣候條件分析
1.1 稻城縣溫度條件
青稞本性喜涼,具有較強的耐寒能力,即使年平均溫度低至0.3 ℃也能生長。但是,為保證青稞種植產量與品質,仍需要為其提供最適宜的生長溫度。青稞更適宜生長在年平均氣溫大于3 ℃且0 ℃以上、積溫在1 300~1 400 ℃的地區。同時,其在不同的生長時期對溫度的要求也不同。具體來說,青稞播種期應在外界溫度高于7 ℃、距地表5 cm處土壤溫度達8 ℃時,籽粒充實期應在外界溫度高于14 ℃時,灌漿期應在溫度大于-2 ℃時[1]。尤其需要注意,外界溫度保持在12 ℃左右時,青稞有效分蘗的效率最快。溫度越低,青稞籽粒的灌漿速率逐漸下降,低于-2 ℃時,青稞籽粒的灌漿速率將停止。
稻城縣種植的青稞為春性作物。由于該地4—6月平均溫度在10 ℃,7月平均溫度達到最高,12—1月平均溫度將低至0 ℃,且3月底至7月底有效積溫將達到1 400 ℃。所以,種植者應在3月底至4月初播種,不僅能保證青稞有足夠的幼穗分化時間,還能將青稞生長旺期、拔節期、開花期分別控制在3月底到7月底、6月和7月,以保證青稞高產。
1.2 稻城縣降水條件
青稞幼苗時期需水量較小,但隨著溫度的升高,步入拔節期,生長速度加快且外界蒸發速率提升。青稞對水分的需求也會不斷加大,至孕穗期,青稞需水量達到最高。若不能保證青稞在該時期有足夠的水分攝入,將會影響其結實率。稻城縣每年平均降水量約為660 mm,主要降水期集中在5—9月,且6—8月降水量最高,幾乎占年平均降水的50%以上[2]。這一時期又恰好對應青稞生長的旺盛期,所以稻城縣降水情況完全滿足青稞孕穗期對水分的需求。
1.3 稻城縣日照條件
青稞屬于長日照植物,喜光,對于日照時間的要求相比其他作物高。若無法滿足其日照需求,則其生長速度放緩,影響青稞結實率??v觀稻城縣歷年日照時間可知,該地區光照資源豐富,年平均日照時間在2 520 h,且每月平均日照時間能達到200 h,其中除了2、6、7、9月日照時數低于200 h以外,其他數月日照時間都將超過200 h。青稞孕穗期生長旺盛,對于日照要求尤其較高,而該地區6—8月日照時間能在580 h以上,完全可以滿足青稞的生長要求。
2 稻城縣不利氣候條件及惡劣氣候的應對措施
雖然稻城縣總體氣候條件適宜青稞生長,但青稞生長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定惡劣氣候現象,如干旱、冰雹以及暴雨等惡劣氣候,影響青稞的生長發育乃至結實,若不加以防范,可能會導致青稞產量下降或品質降低。
2.1 干旱災害及應對措施
稻城縣海拔較高,每年春季和夏季都可能出現干旱災害,而春季和夏季又剛好對應青稞的出苗期和孕穗期,故此氣象災害一旦出現,勢必會對青稞的生長發育造成不利影響。特別是遭遇嚴重伏旱時,青稞將難以進行有效分蘗。這不僅會降低青稞結實率,還可能導致青稞苗大量死亡。
為避免干旱災害發生時造成嚴重損失,種植者應在青稞播種后實時查看土壤濕潤度,及時引水灌溉。若該種植區無灌溉條件,則應預先做好儲水工作。在干旱期到來時,及時補充土壤水分,保證青稞在生長過程中能獲得充足的水分[3]。該地氣象局應注意天氣監控,提早確定本地旱季時間和持續時間,在通傳種植戶的同時上報至地區政府。后者應關注該地區青稞種植情況,在干旱季節及時組織相關部門、人員,針對青稞種植區域進行人工降雨作業,最大限度地保證該地區的青稞種植不受干旱災害的影響。
2.2 冰雹災害及應對措施
每年4—11月稻城縣都可能出現冰雹天氣,且5、6、9月和10月最常出現。主要降雹時間集中在午后,冰粒直徑多在2~3 mm,常伴隨大風天氣出現。若在青稞孕穗的關鍵時期遭受冰雹災害,可能會導致該地區青稞減產乃至絕收,因此必須做好冰雹災害防范工作。
該地區氣象局應加強天氣監測工作,實時向種植戶傳達天氣預報和預警信息,讓種植戶做好防雹準備。氣象部門需要根據天氣演變形勢,必要時針對稻城縣主要青稞種植區進行人工防雹,以及時消雹,降低冰雹災害造成的不利影響。另外,種植戶可通過在青稞地附近大量植樹,利用人工調整地區地貌的方式來阻止冰雹云的聚攏,從而實現抗雹減災的目的。
2.3 暴雨災害及應對措施
稻城縣幾乎每年都會出現暴雨天氣,且大都發生在5—9月,正好是青稞生長的關鍵時期。暴雨、強降水天氣一旦出現,可能會導致青稞根部缺氧而死。因此,如何應對、防御暴雨災害,是該地氣象局工作人員、種植者探究的重點。
為更好地防御暴雨災害,稻城縣氣象局應加強天氣監測,在暴雨或強降雨天氣來臨之前,及時將預警信息傳遞給廣大種植戶,同時指導并帶領各種植戶在暴雨多發季節來臨前,在青稞地四周挖設田壟缺口,方便在暴雨時及時疏通田中積水,防止青稞苗被雨水泡壞[4]。
3 結語
青稞是一種耐寒、耐低溫、耐寒且高產早熟的農作物,而稻城縣的溫度、降水及日照條件都剛好滿足青稞生長需求,故該地區大量種植青稞,每年可獲得可喜的種植效益。為提升作物種植經濟效益,種植者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有利氣象進行種植,另一方面應針對該地常出現的干旱、冰雹以及暴雨等災害性氣象,制定完善的應對策略,避免青稞的正常生長受到不利影響。
參考文獻
[1]落桑加參.青稞種植高產栽培技術[J].農家參謀,2018(22):41.
[2]扎西志瑪.青稞高效栽培技術研究[J].農家參謀,2018(17):68.
[3]巴桑杰布.青稞種植高產栽培技術[J].山西農經,2018(14):87.
[4]翁姆.香格里拉市發展青稞特色產業的氣候條件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7(5):195,19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01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