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1986—2015年青海省暴雪氣候特征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暴雪是青海省多發的氣象災害之一,對當地農牧業生產造成了嚴重影響。本文利用青海1986—2015年的暴雪觀測資料,著重分析了青海省暴雪氣候特征及其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結果表明,1986—2015年青海省暴雪日數呈現出一定的增加趨勢,其氣候傾向率為1.321次/10 a,其中2005年暴雪出現次數最多,而1995年和1996年未出現暴雪天氣;青海省春季和冬季暴雪災害多發,春季(3—5月)共出現49次暴雪天氣過程,且主要集中在德令哈、同德、河南等地區;前冬(10—12月)共出現26次暴雪過程、后冬(1—2月)共出現13次暴雪過程,且主要集中在玉樹州、五道梁、都蘭、德令哈等地區,嚴重影響了當地農牧業生產。
  關鍵詞    暴雪;氣候特征;青海省;1986—2015年
  中圖分類號    S16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9-0181-01
  青海省位于中國的西北部,地處東經89°35′~103°04′、北緯31°9′~39°19′,位于高原大陸性氣候區,年平均溫度在2~9 ℃之間,年平均降水量在250~550 mm之間,且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受到氣候、地形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青海地區干旱、雪災、霜凍、冰雹及大風等氣象災害多發,冬、春季時常遭暴雪侵襲[1-3]。
  暴雪對青海省農牧業造成的影響與損失不容忽視,相關政府及部門必須及時采取科學、有效的防御措施,確保農牧業安全生產,以最大程度地減少暴雪災害造成的影響與損失,并為當地農牧業生產及防御暴雪災害提供一定的指導。本文主要選取暴雪作為研究對象,著重針對青海暴雪氣候特征進行分析,以期為防御暴雪災害、確保農牧業安全生產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本文選取1986—2015年青海省觀測到的逐日24 h降雪量觀測資料,采用統計分析、線性趨勢估計等方法針對暴雪氣候特征進行分析。以中國氣象局降雪量級劃分規定為依據劃分暴雪日標準,有1個站點24 h降雪量不小于10 mm(積雪深度≥10 mm,雨轉雪或雨夾雪≥10 mm)就被定義為1個暴雪日[3]。
  2    結果與分析
  2.1    暴雪年分布特征
  1986—2015年青海省基本每年都會出現暴雪天氣過程,其中2005年暴雪出現的次數最多,為20次;其次為2014年,出現暴雪14次;2007年與2012年暴雪出現的次數分別為13次和11次。除此之外,其他年份暴雪出現的次數均低于10次,而1995年和1996年沒有出現暴雪天氣。1986—2015年,暴雪日數呈現出一定的增加趨勢,氣候傾向率為1.321次/10 a。
  2.2    暴雪季節分布特征
  1986—2015年,青海省春季(3—5月)共出現49次暴雪天氣過程,且主要集中在德令哈、同德、河南等地區。此時正值農業播種時期,其中5月青海省農作物正處于出苗時期,一旦遭遇暴雪災害將對當地農牧業造成巨大的損失。2005年5月初,青海省天峻、民和、同德、循化、河南、澤庫等地區出現暴雪天氣過程,其中民和縣24 h降雪量為30.3 mm,積雪深度達到19 cm。本次暴雪過程導致全縣23個鄉鎮318個村的農作物嚴重受災。此外,暴雪發生時溫度明顯下降,交通中斷、大雪封山,導致草場被封,對當地牧業生產造成了嚴重影響。
  1986—2015年,青海省前冬(10—12月)共出現26次暴雪過程,10月出現的暴雪導致未成熟的青稞、油菜等農作物嚴重受災,損失巨大;后冬(翌年1—2月)共出現13次暴雪過程,且主要集中在玉樹州、五道梁、都蘭、德令哈等地區。
  3    結論與討論
  1986—2015年青海省暴雪日數呈現出一定的增加趨勢,其氣候傾向率為1.321次/10 a,其中2005年暴雪出現次數最多,而1995年和1996年未出現暴雪天氣;青海省春季和冬季暴雪災害多發,春季(3—5月)共出現49次暴雪天氣過程,且主要集中在德令哈、同德、河南等地區;前冬(10—12月)共出現26次暴雪過程、后冬(1—2月)共出現13次暴雪過程,且主要集中在玉樹州、五道梁、都蘭、德令哈等地區,嚴重影響了當地農牧業生產。
  暴雪是青海省頻發的氣象災害之一,一旦出現暴雪天氣過程,將會導致大面積的草場被覆蓋,如果積雪較深還會給牲畜采食造成很大困難;暴雪災害發生時溫度驟降,還會導致部分牲畜凍死、民眾凍傷等[4]。另外,春季與初冬的暴雪天氣將會導致高位淺山及腦山地部分地區的蠶豆等晚熟作物嚴重受災,川水地區青飼料、小麥、油菜等復種作物不同程度受災;暴雪還會嚴重影響正處于幼苗期的農作物、溫棚內的蔬菜及果樹等,使其不同程度地受災[5-6]。
  針對暴雪災害產生的嚴重影響,青海省相關部門應高度重視。就農牧業、種養殖業而言,積極采取科學、有效的應急處理對策,及時對簡易大棚、塑料大棚等容易被積雪壓倒的搭建物進行加固,并將戶外活動的牲畜及時趕入棚圈內或安全地帶,減少戶外活動,以最大程度地躲避暴雪危害。另外,暴雪發生時相關部門應切實做好電力設施、鐵路與道路的巡查與維護工作,并及時清除城市道路上的積雪,做好暴雪及凍害的防御、應急與搶險工作;還要暫時封閉有積雪的道路,如果有必要還要暫停火車運行、飛機起降等,以避免發生安全事故。
  4    參考文獻
  [1] 馬曉芳,黃曉東,鄧婕,等.青海牧區雪災綜合風險評估[J].草業學報,2017,26(2):10-20.
  [2] 胡亞男.青海省牧區雪災的成因及防御對策[J].科學技術創新,2018(27):28-29.
  [3] 王麗,楊艷萍,畢伊蘭.近50年來鐵嶺地區暴雪的氣候特征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8):4773-4774.
  [4] 吳春英,劉洪新,李金義,等.撫順暴雪天氣特征及其農業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34):16935-16937.
  [5] 高益波,胡波,丁燁毅,等.雪災對農業影響的損失評估[J].中國農學通報,2017,33(19):122-125.
  [6] 張菁.沈陽地區冬季設施農業災害風險分析及預警服務研究[C]//中國氣象學會.第34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12提升氣象科技水平,保障農業減災增效論文集.鄭州:中國氣象學會,2017:11.
  作者簡介   李積芳(1986-),女,青海樂都人,助理工程師,從事氣象綜合觀測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1-2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9411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