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8-31日武寧縣暴雪天氣過程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利用地面和高空觀測氣象資料,從天氣實況、環流形勢、熱力結構等方面對2018年12月28-31日武寧縣暴雪天氣過程分析。結果表明:1)此次暴雪天氣產生期間阻塞高壓異常強盛。位于100-115°E的南支槽是主要影響系統,當其與中高緯度轉豎的橫槽疊加時,有利于形成此次暴雪天氣。2)700hPa切變線作為對流層中低層的主要影響系統,范圍在25—32°N。對流層中低層西南氣流強盛,強水汽輸送主要在700hPa,且西南急流軸最大風速在16m/s以上。3)此次暴雪發生在后半夜至第二天凌晨,在溫度垂直分布上具有1000hPa溫度≤-3℃,925~850hPa溫度≤-6℃,700hPa溫度≤-2℃的特點,出現逆溫。
關鍵詞:橫槽轉豎;西南暖濕氣流;逆溫層
在江西省發生的大雪個例中,有98%的比例對流層中低層存在逆溫,逆溫高度平均在700-925hPa;溫度垂直分布一般具有1000hPa溫度≤0℃,925—850hPa溫度≤-2℃,700hPa溫度≤-2℃的特點。江西降水性質受700hPa層氣溫的變化影響較大,主要表現為氣溫在0℃以上時,水汽呈液態,以雨或雨夾雪天氣為主;氣溫在0℃以下時,水汽呈固態,以降雪天氣為主。[1]當700hPa溫度≤-3 ℃時,出現暴雪。[2]大雪或暴雪發生的重要條件還有中低空西南氣流以及冷暖空氣不同高度的配置。
一、實況分析
下表為28日20時-31日08時九江地區各站雪深,12月28日20時~30日20時,全市出現中雪、局部大到暴雪,以九江市和廬山風景區19厘米雪深為最大,柴桑區18厘米次之,偏北陣風最大8級,最低氣溫零下3℃,有道路結冰和積雪。此次暴雪過程沒有出現凍雨,雪深很深,降雪量大,融雪較快。
二、天氣環流背景特征分析
?。ㄒ唬?00hPa環流特征
2018年12月30日20時500hPa環流特征圖
由左圖可見,此次暴雪過程500hPa高緯度地區為兩槽一脊形勢,高壓脊位于貝加爾湖以西附近。29-30日500 hPa九江地區高空一直處于西南氣流中。
九江此次暴雪天氣產生期間,貝加爾湖阻塞高壓和中低緯度地區歐亞大陸上空緯向氣流都非常強盛。貝加爾湖阻塞高壓持續存在,這使得大量冷空氣積聚于內蒙古北部的橫槽中。橫槽南甩的同時,其槽底與90°E附近的南支主體相接,然后二者耦合疊加,高緯地區的大型擾動引導冷空氣南下,從而引發了強烈的降雪和降水天氣。此外,江西上空等高線密集,為強盛的西風急流,上游100°E附近有一小槽,為此次降雪輸送動量、熱量和水汽。
?。ǘ┲械蛯犹鞖獬叨认到y特征
28日20時700hPa西南氣流強盛,九江地區處于西南急流軸上,西南風達到 16m/s以上。強水汽和熱量輸送主要在700hPa。700hPa切變線是對流層中低層的主要影響系統,范圍在25—32°N。
三、熱力結構特征
由統計數據資料顯示:武寧站29-30日1000hPa溫度≤-3℃,925~850hPa溫度≤-6℃,700hPa溫度≤-2℃,出現逆溫。各層滿足江西暴雪的閾值標準,即:1000hPa溫度<1℃,925~850hPa溫度≤-2℃,700hPa溫度≤0℃。暴雪和凍雨發生時925hPa-700hPa均出現逆溫層,但凍雨產生的逆溫更強,并在800hPa以上存在溫度在 0℃以上的暖層,暖層最高溫度為2~7℃,厚度為1~2 km。而此次過程整層溫度均在0℃以下,不存在暖層,所以沒有出現凍雨。
四、結論
?。?)此次暴雪天氣產生期間阻塞高壓異常強盛。位于100-115°E的南支槽是主要影響系統,當其與中高緯度轉豎的橫槽疊加時,有利于形成此次暴雪天氣。
?。?)700hPa切變線作為對流層中低層的主要影響系統,范圍在25—32°N。對流層中低層西南氣流強盛,強水汽輸送主要在700hPa,且西南急流軸最大風速在 16m/s以上。
?。?)此次暴雪發生在后半夜至第二天凌晨,在溫度垂直分布上具有1000hPa溫度≤-3℃,925~850hPa溫度≤-6℃,700hPa溫度≤-2℃的特點,出現逆溫。
參考文獻:
[1]龍余良,魏虹,簡海燕.2008年初江西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過程成因探討[J].氣象與減災研究,2009,32(3):57-62.
[2]寧芳躍,余劍浩,齊永勝.鷹潭市一次凍雨暴雪天氣過程分析[J].氣象與減災研究,2008,31(3):67-6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20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