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簡單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天地寂然,四野寥廓。一個聲音,輕輕呢喃:“我夜坐聽風,晝眠聽雨,悟得月如何缺,天如何老……”
——這是詩人戴望舒心靈流淌出的聲音。只有在這靜謐,沒有市井喧囂,沒有世事襲擾的曠野,詩人才能夠擺脫身世浮沉的紛擾、功名利祿的聒噪,讓心靈與自然靜靜對話。
我始終認為,直覺是人類探秘宇宙的最有效方式——以耳聆聽,以目觀照,以手觸摸……讓世間萬物穿透你的感官直擊你的心靈。反觀當下的人們,寧愿緊盯著手機屏幕苦苦搜尋各種圖片而不愿關注身邊的一道道風景,寧愿戴上耳機淹沒于蕪雜的電子音響而不愿聆聽大自然的鳥語風吟,更不用說投身自然的懷抱,觸摸大地的肌理!而大片曾經籠罩于春花秋月沐浴著夏雨冬雪的土地,也早已被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踩踏在腳下難見天日。
我們是否因此變得更加進步、更加文明?我們接近自然、探尋真知的方式難道只剩下各種高科技的手段和現代化工具?
我以為不然。一切都借助于高科技,恐怕只是徒具其“新”而未有其“心”!
這樣的現實,不過是洪應明在《菜根譚》中所言的“形骸徒具而真宰已亡”。
洪應明曾言:“士君子用意不可重,重則我為物泥,而無瀟灑活潑之機。”繁花似錦的大自然充滿魅力,只有直接面對,全身心地感受,才能獲得真意趣。如果只是在手機上欣賞風景,在耳機中聆聽音響,那只會“為物所泥”,失去了天人合一的樂趣。人,是社會人,亦是自然人,回歸自然,融入自然,用身心去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是健康身心體魄的必然途徑,是獲取大自然賜予人類精神養料的最佳方式。
既然簡單可以讓我們擁有更為豐饒的收獲,我們又何必為繁復的手段而煞費苦心?老子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而以為正?!泵髁耸裁词悄愕摹耙弧保仁裁炊枷霌碛?、什么都想得到高明得多。
回歸于“一”,似是在做減法,實際卻促成了人生的圓滿,是人生的頂級智慧。
從現在起,不妨學著舍棄一些東西——舍棄心中那些不切實際卻空耗心思的念頭,舍棄臉上看上去很美卻傷及肌膚的裝飾,舍棄你名字前那些虛無縹緲的修飾語,舍棄你眼前那層阻礙你和自然親近的新媒體……簡言之——少點兒虛,多點兒實,回歸本真,回歸初心。迷霧一樣疊床架屋的包裹剝去一層,人與自然、與世界便會親近一步。唯有初心,才可以感受到身外這個世界的本真!
記住,感知這個世界,沒有什么比你的眼睛、耳朵和肌膚更直接、更有效、更真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15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