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學文本段落解讀方法探索的反思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語文作為一種語言的外在形式,作為中國人記錄客觀事物和抒發情感的載體,有著其內在的藝術和手法。在我國長期的文化發展過程中,語文教學中文本段落的解讀已經成了學習語文的一種重要方法。高中語文教學中可立足材料,識文辨意;增加同類閱讀理解,培養學生敏銳感知能力;豐富理解途徑,為學生構建立體空間。
關鍵詞:高中語文;文本段落;解讀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7-0117-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7.109
“高中語文文本段落解讀”是高中階段語文學習中一個十分重要的部分,是對語文學習的深化和升華,是基于文字和段落學習基礎之上的情感和思想表達的揣摩和感知,是對文字的深層次解讀。“高中語文文本段落解讀”是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一部分,是將教材選文為研究主題,進行探究式學習、深層次解讀、感知性培養的一種教學形式,是對語文學習的升華。
一、高中階段文本段落解讀的概述
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文本段落解讀,是一個深入淺出的過程。是作者深沉的思想和感情付諸文字的表達形式,在段落解讀的過程中,師生要做的就是從字里行間中將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想要表露卻又掩藏起來的感情揪出來,并找到其依據,是對文段的精細化探究和學習,是對語文文本結構的一種深層次的理解和閱讀。
但是在這個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所產生的思想和觀點又是不同的,結合每個人的人生經歷,他們對文本段落的理解都會有所不同,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到作者的意圖和指向。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會根據啟發形成自己的理解、生成個性化的體驗,最終形成一種價值觀念和價值取向。
文本段落解讀并沒有確定的答案,也不會用唯一的答案去束縛學生的思維,是對學生思想情感進行考查的必要手段,解讀過程中形成的學習方式能幫助學生優化學習方法,進行體驗學習和發現學習,逐步擺脫接受學習的束縛,形成對語文的理解性學習,形成靈活的學習方法,最終對語文學科素養的形成、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都有益處。
二、高中語文教學文本段落解讀方法探索的反思
在教育界,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文筆十分了得的學生,在某一次閱讀練習中發現了一篇自己寫的文章,于是信心滿滿地做完了試卷,但是公布的結果卻令他錯愕,他對自己的文章進行理解,卻幾乎都錯了。這也反映出我國在文本閱讀的教學上一個普遍的問題,那就是脫離實際、過度解讀、生搬硬套,導致學生并沒有真正掌握理解精髓,一旦遇到此類題目,就會按照教師教的套路進行嵌套,羅列可能的答案。為了防止這種現象的產生,我們需要教師進行更加科學的探究。
(一)立足材料,識文辨意
在文本段落的解讀中,作者的很多情懷和思想都是寄托在字里行間的,是實實在在的,一旦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架空于文本材料,就會造成理解的偏差。就算作者真的在某些時候有某些想法,也要根據作文的歷史背景來判斷是否是屬于作者這一時期的。文本段落的解讀,既要大膽猜測,又要客觀理性,要建立在文本段落的實際情況下。
立足材料,就是要根據材料的表述,來對文章的深層次含義和情感進行推測和感知,這個感知不是空穴來風,是根據材料提供的信息進行提取和驗證的;識文辨意,是指要清楚了解每個字詞的含義,每個字詞放在文章中的含義,每個句子的含義,是一句簡單的表達還是另有深意,教師要帶領學生學會對這些內容的辨識,幫助學生找到技巧。
(二)增加同類閱讀理解,培養學生敏銳感知能力
文本段落的解讀,不僅需要教師帶領學生運用科學的方法,還需要將這些方法運用起來,熟能生巧,讓學生在實踐的感知中去體會方法的運用,去辨別在什么情況下應該大膽猜想,在什么情況下應該立足文本實際。同時,對于典型的詞匯和字都要強化記憶,這樣才能在大量的積累中培養學生對文字的敏感性,引導學生通過字里行間來完成對文本段落的精確解讀和細膩體會。
(三)豐富理解途徑,為學生構建立體空間
高中階段,學生的情感體驗是十分豐富的,對各種形式的感知也十分敏感,高中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這一特性,創造多種形式的感知,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解讀能力。語文文段的理解有多種形式,除了教師的解讀之外,網絡專題和權威的紀錄片在這時更能體現其價值,無論在解析的角度上還是視覺的體驗上,都能為學生帶來多方位的理解視角,引導學生從多種感官,細膩的探究中去實現對文本的正確解讀。
總而言之,對文本段落的解讀是高中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前的教學中存在著許多脫離文本、照本宣科的問題,大大地削弱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也消減了學生的閱讀的興趣。因此,教師必須要采取一些針對性的措施,通過追本溯源、文本細讀、討論交流等,結合文本的內容和單元的學習目標,加強對文本段落和文章內容的理解。
參考文獻:
[1]孫軍業.給當前語文教學開一劑良方[A].中國語言文學資料信息(1999.2)[C].1999.
[2]張迎燕.理想與現實——中職語文教學沖突的思考[A].農業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與發展——云南省農業教育研究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
[責任編輯 谷會巧]
作者簡介:汪天德(1970.7— ),男,漢族,甘肅敦煌人,中學一級,研究方向:高中語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23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