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提高農村小學作文教學質量的關鍵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農村學生與城市的學生相比,他們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鮮事物較少,社交能力不高,可供閱讀的書籍匱乏,習作水平不高。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如何提高習作課堂教學效率也越來越緊迫地呈現在了我們農村小學語文教師面前。
關鍵詞 現狀 關鍵 積累 提高 豐富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1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的現狀
農村小學,尤其是村小一些教師,對當前作文教改的形勢不十分清楚,方向不夠明確,教改信息閉塞。從教師來說,作文教學無序列、無計劃,教學程序單一,讀寫脫節,課內與課外不能密切結合的現象較為普遍。
2提高農村作文教學質量的關鍵
2.1抓好三年級作文起步教學
鄉村老師應該重視三年級作文起步教學,讓鄉村小學生從起步開始就不害怕寫作文,那么,如何搞好三年級作文起步教學呢?
一是注重引導,激發學生作文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剛學寫作文的小學生,培養他們寫作文的興趣顯得尤為重要。為此,在指導學生寫作文時,要變“要我寫”為“我要寫”,使學生感到寫作是一件很輕松的事,充滿快樂和自信。在教學中應多鼓勵、少批評。三年級學生在寫作中不是中心不明確,就是選材不典型,描寫不生動,更不用說錯別字、病句等毛病了。如果教師都按標準來打分、寫評語,學生就會感到作文高不可攀,沒寫作文幾次熱情就會減弱。二是指導學生平時注意觀察生活和積累素材。平時要留心觀察,認真思考,便會發現生活中可寫的東西是很多的。農村孩子有豐富多彩的生活,有特別的生活場景:星期天可以與一群小伙伴去拾蘑菇、挖野菜、摸魚兒等;放學后幫助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如養雞喂鴨、種菜鋤草、洗衣煮飯、幫助左鄰右舍帶孩子等。這些生活小事都是作文的好素材。三是指導學生積累語言。積累生活只是為作文積累素材,積累語言則是構成作文的重要元素。只有語言積累豐富了,才有可能文思泉涌,筆下生花。
2.2注重積累,通過多種渠道豐富作文內容
一是通過寫日記來積累。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日記的內容很廣,自己的喜怒哀樂、所見所聞都可通過日記無拘無束地表達出來,可以給學生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二是通過平時的課內外閱讀來積累。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在教學中要牢固樹立閱讀為寫作服務的思想,把閱讀教學始終貫穿于作文教學之中。無論是低年級的用詞說話、看圖說話,還是中高年級的讀段、寫段和寫一篇完整的作文,這一系列的作文訓練,都要與閱讀教學緊密結合。農村的小學生所處條件有限,腦海中的詞匯單一,往往表達非所想。為了開闊學生視野、擴大知識面、豐富詞匯的積累,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采取以下的做法:鼓勵學生積極借閱圖書室的圖書進行閱讀,另外利用每周的課外活動時間安排全班學生進行課外自主閱讀。為了避免學生讀書的盲目性,使課外閱讀能真正落到實處,每次讓學生閱讀之前,教師應根據學生認知水平、興趣愛好讓學生選好書,然后再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讓他們運用所學的讀書方法進行有目的地廣泛閱讀。同時,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個“采蜜本”,鼓勵學生把課外讀物中的優美詞句、精彩片段摘抄下來。最后每月開展一次“讀書成果匯報”活動,在活動中把自己的“采蜜本”拿出來相互交流、欣賞,激發了學生讀書興趣,樹立了讀書信心,享受到了讀書帶來的成就與快樂。這樣長期堅持,學生的語言積累豐富了,寫起文章來,那些優美詞句就如泉水般涌出,運用自如,得心應手。
2.3引導學生積累語言,提高表達能力
由于農村小學生閱讀量少,知識面窄,詞匯貧乏,所以表達不具體,不確切,不生動,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積累?我認為讓學生把閱讀和摘抄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是一條有效途徑,因為學生習作有一個“模仿”的過程。
?。?)閱讀。閱讀可分為默讀,朗讀,誦讀。對農村小學生來說比較適合誦讀,誦讀也是一種模仿,誦讀久之,痕跡加深,作文時,詞句自然會從口中溢出。誦讀時用的是普通話,可糾正方言中的一些不規則的語音法,反復誦讀,又可形成良好的語感。
?。?)摘抄。豐富詞匯,除了誦讀,還應該學會摘抄,做到讀抄結合,相得益彰,才能擁有大量的詞匯。學生摘抄的語句都是他們自己喜歡的,也都比較貼近他們的生活,能引起他們的感情共鳴,作文時這些詞語就可以信手拈來,使習作錦上添花。
2.4開展豐富多彩與習作有關的活動
廣闊的天地是農村孩子們的樂園,也是他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天然寫作素材。教師應結合農村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山M織參觀、訪問、游覽等活動。讓孩子們去爬山、野炊、摘野果、捉魚……也可根據季節的變換,選擇不同的場地,讓孩子們去親身體驗。
還可讓學生觀察一種植物或一處景物,看它一年四季的變化過程,由此讓學生知道它們也會隨著時間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從而讓學生獲取更多的素材?;顒雍筮M行作文時,要提倡他們自由命題,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來寫作,言之由衷,充分表現學生個性。
2.5認真做好作文的批改
作文的批改要認真,批改包括“批”和“改”兩個方面,“批”應該有眉批和總批兩種。批語應該是“愛心批語”,富于啟發性、針對性、鼓勵性;“改”包括增、刪、調、換等,如學生文章中的錯字,教師除勾出錯字外,還應在右框處畫出符號(“”),讓學生將正確的字詞書寫在里面,如學生正確書寫了,教師下次批改再將下面的橫線畫上。有的為增強實效,也可面批面改,和學生一起研究該作文的成功和不足之處。作文評講時,不要面面俱到,要找出全班帶共同性的問題,指點迷津。要善于從幼稚的、粗糙的習作中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尤其是講評差生作文時,即使他們全文僅有一兩個用得恰當的詞,一兩句精煉的話,也要加以鼓勵,使他們能鼓起作文的勇氣,下次作文時有所進步。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29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