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有針對性的進行課堂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是每位教師追求的目標,怎樣實現“因材施教”是每個老師努力的目標。
關鍵詞 教學 針對性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如何讓每個學生的個性、潛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是教育的發展方向。偉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作為高等教育工作者,怎么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呢?
1上課前充分備課,更主要的是備“學生”:吃透教材,吃透學生
上課前認真充分備課是上好一門課程的必備條件。沒有充分的備課,雖然說能把教材的重點勉強講出來,但是在語言組織等方面卻往往會存在很多問題,跟學生講起來,邏輯性不是特別的連貫,會讓學生不能清晰的理出思路。如果是新上一門課程,那么備課的時間會很長 ,包括熟悉教材,演練習題,如何講解重難點等,都是完成教學目標補課缺少的。其次是要吃透學生,即使是上同一門課程,在不同的班級之間,上課也不能按照相同的風格,要充分考慮每個班級的情況:比如班風,學生的狀態,學生的知識基礎水平等。這樣才能因材施教,而不是一概而論。還有就是要對有困難的學生要進行精準幫扶,比如一個班上有個學生跟寢室的同學鬧了矛盾,所以上課的時候老是不在狀態,通過與該學生交流,并積極與該學生的輔導員溝通,一起做該學生寢室其他同學的工作,最后終于解開了該學生的心結,又專心的投入到了課堂上來。
2精心上課
課堂常常是被當做老師表演的舞臺,因此學生展示的機會較少。大部分的教學活動都是圍繞著老師一個人講,學生聽的模式。老師重視的是教而不是學,故導致老師總覺得講的還不仔細,講課總是啰里啰嗦,不僅教師自己覺得很累,而且還占用課堂大量時間,經常出現有個別學生睡覺的現象。如何改善這種狀況呢?首先要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興趣,這需要老師將課程內容與學生關注的事物聯系起來,通過笑話、小視頻等同學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示出來;其次是要在學生的意識中樹立這門課程的重要性,比如很多老師上課的時候就明確告訴學生這門考試不劃重點,考試的內容就是上課講授的內容,所以同學們上課的積極性就調動起來;最后老師要精講少講,把時間交給學生,多讓學生來自主學習,成為課堂的主人,也就是說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比如很多老師以前習慣性的是“先將后練”,這樣其實不能暴露出學生的知識盲點,如果顛倒順序一下,變為“先練后講”,這樣學生就帶著問題去學習,往往會起到更好的效果。
3課后反思
教師的成長來自于經驗與反思,課后反思可以總結在上這一門課程時自己的不足之處以便即使改正。這一過程不單單只看過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更是一個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教學與反思相互促進,形成自己獨樹一幟的教學風格。
老師可以通過跟學生課下交流或者通過作業情況來分析學生對這一門課程的掌握程度,還可以讓同學們寫一下對本門課程的建議,這樣同學們的想法才能充分的傳遞到老師那里,更好的改進教學。老師在課下要以學生的朋友的身份來與學生溝通,這樣才能更好的讓學生敞開心扉來說出他們的真實想法。
4結論
綜上,要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就要時時以學生為中心,心中有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制訂教學目標,課堂教學,并積極及時進行課堂反思。
參考文獻
[1] 陶偉,劉堯飛.高校課堂教學之困與消解之道[J].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學報,2016,30(03):63-66.
[2] 曹霞,姚利民,黃書真.提升高校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策探討[J].高教探索,2012(02):70-7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30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