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教學在農村小學課堂中的運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科技的發展,多媒體技術的推廣,多媒體教學逐步走進農村小學課堂。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改變了傳統課堂單一呆板的授課形式,將知識形象化和直觀化。多媒體教學對廣大師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也推動了小學課堂的變革進程。本文就多媒體教學在農村小學課堂中的運用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農村小學;多媒體教學;教育技術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6-0145-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6.133
多媒體教學作為新興的教學形式,通過將語言、聲音、文字、圖像等信息融合,運用到課堂上,從而完成教學過程。近年來,隨著多媒體教學在農村小學的廣泛運用,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產生了明顯效果,教學一線反饋較好??茖W運用多媒體技術,充分發揮其在小學課堂中的積極作用,是每個小學教育工作者的職責所在。
一、多媒體教學的運用有助于拓寬小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
目前我國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城鄉教育存在一定差距,農村小學教育資源相對匱乏,這無疑阻礙了農村教育的發展。農村學生由于環境限制,對外界知之甚少,知識面較窄。這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他們學習新知、充實自己的步伐。隨著多媒體教學走進校園,學生的這一短板逐漸得以彌補。多媒體教學為學生提供了快速獲取信息的渠道,學生的知識廣度和深度也得以拓展。
例如,在小學課文《桂林山水》中,作者將桂林的水與波瀾壯闊的大海和水平如鏡的西湖進行比較,突出桂林水的靜;同時又將桂林的山與峰巒雄偉的泰山和紅葉似火的香山進行比較,突出桂林山的奇。然而對于農村學生而言,他們可能因為家庭經濟條件等因素,沒有機會游覽泰山和香山,也沒有觀賞過大海和西湖。因此他們無法切身體會桂林山水的特點,很難理解文章所蘊涵的情感。這就給教學工作帶來了難題,給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而此時多媒體教學的作用就凸顯出來。
在課文的講授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一些香山、泰山等名勝古跡的短視頻,配合幾張桂林山水的圖片,向學生講授相關知識。學生如同身臨其境,對課文中的景點有了更多的了解。在此基礎上,他們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更多的是開闊了自己的視野,擴充了知識容量。
二、多媒體教學可以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提高其學習的自主性
傳統的小學課堂以粉筆、黑板為主要教具,授課形式單一,導致課堂教學枯燥乏味。小學生正處于低齡階段,注意力易分散,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擾。他們很難對單調的課堂提起興趣,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同時小學生活潑好動,精力旺盛,對新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引入新穎的教學形式,往往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多媒體教學以其獨特的課堂切入方式為小學課堂注入新鮮活力。例如,小學三年級課文《矛與盾的結合》作為一篇科學寓言文章,體裁對小學生而言較為陌生,不易理解。同時三年級的學生喜好閱讀敘事類文章,對這種說理性寓言可能提不起興趣。這時教師可通過制作動畫課件,以簡明的文字、多彩的畫面、悅耳的音樂和生動的動畫效果還原寓言情節。學生對此將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他們的注意力會高度集中,課堂學習相比往常會更加積極主動。學生將由被動地接受變成主動地探究,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可在此基礎上循循善誘,深入淺出地講解,使學生理解課文所蘊涵的哲理。
三、多媒體教學能夠豐富小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其創新能力
愛因斯坦曾說過:“若無某種大膽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識的進展的?!毙W生正處于想象力發展的黃金階段,課堂教學的引導對其至關重要。在以往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往往局限于課本知識 ,想象力匱乏,自主探究能力較差,更談不上創新創造。隨著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的普及,小學課堂正在發生著變化。例如,在指導小學生作文《生命的價值》的過程中,學生正處于低齡階段,生活閱歷尚淺,不能真正理解生命的意義所在。此時教師可運用多媒體技術組織學生觀看一些有關生命價值、人生感悟的教育影片。劇中生動的人物形象和極具感染力的情節讓學生對生命有更深刻的體會。另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播放感動中國人物的視頻,向其展示戰斗英雄的民族大義,讓學生充分感受科學研究者對真理的執著以及勞動模范的敬業精神。在此基礎上,學生寫作就會文如泉涌,順暢很多。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在立意上可能有所突破,尋求創新。
四、結語
多媒體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農村小學資源的短缺,緩解了學校的教學壓力。多媒體教學在農村小學課堂上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廣大師生也受益于這種新型教學方式。隨著教師對多媒體教學的熟練掌握,農村小學的教學工作開展會更加順利。
參考文獻:
[1]計永萍.多媒體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才智,2016(29).
[2]陳來新.淺議多媒體技術在農村小學語文課堂中的使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3).
[3]趙洪泉.運用多媒體優化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7).
[責任編輯 薛曉靜]
作者簡介:鄭冰泉(1998.7— ),男,漢族,河南商丘人,研究方向:小學教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32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