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溫度對番茄栽培的調控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溫度是溫室蔬菜栽培中重要的影響因素,重點分析了番茄苗期、定植后的溫度管理,溫室溫度的高低對植株生長的影響,以及如何通過溫度變化調整植株生長平衡,供種植者及相關研究者參考。
關鍵詞:溫室;溫度;番茄;栽培;調控技術
溫度是溫室蔬菜栽培中重要的影響因素,在現代化溫室番茄生產中,溫度的調控尤為重要,科學的溫度調控對番茄植株的生長、發育、產量、品質、口感等有著深刻影響。在番茄的實際生產中,常常會根據番茄植株的生長勢進行調控,每天不間斷地測量植株的生長指標,如植株高度、莖干粗細、葉片長度、花穗數、果穗數、回水液的EC和pH值等。通過數據分析植株的生長情況,然后進行溫室環境(主要是溫度)的調控,達到控制植株正常生長的目的。
1 番茄苗期的溫度管理
在國外,為了縮短溫室的空檔期,追求更高的年產量,一般苗齡都是比較大的,大多數種植戶都會選擇由專門育苗公司提供的出現第一穗花序的番茄苗,其可以很快開花結果,盡早地進入采收期,獲取更多的果實。在國內,大多數種植者會選擇自己育苗。想要獲得番茄的高質高產,首先必須要培育健壯的種苗。健壯的番茄種苗要符合莖干粗壯、節間短、葉片深綠、根系發達等條件。在滿足苗期營養供應條件下,溫度調控是培育健壯種苗的重要手段。在番茄的育苗階段,播種、催芽的適宜溫度需要控制在26~28 ℃,出苗整齊后,溫室溫度需要控制在20~23 ℃。出現2葉1心時開始間苗,然后第1周的溫度需要調控在19~20 ℃,從第2周開始到定植前溫度需要控制在15~21 ℃(圖1)。在催芽階段,需要較高的溫度來促進種子發芽,出苗后需要逐步降低溫度培育壯苗,防止徒長。
2 番茄苗定植后的溫度管理
正常情況下,番茄苗均是帶土(或基質)移栽,基本無須緩苗。除了正常的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外,最重要的是溫室溫度的調控。為了便于對溫室環境(溫度)進行控制,一般將每天分為前半夜、后半夜、清晨和白天4個階段。在前半夜,溫室溫度需要控制在12~19 ℃;后半夜,溫室溫度需要控制在16~18 ℃;清晨,溫室溫度需要控制在16~19 ℃;白天,溫室溫度需要控制在19~26 ℃。對于晴好天氣而言,隨著光照的不斷增強,溫度也會隨著光照相應提高,這樣光合作用也會隨之加強,有機物積累增多;反之,在夜晚或陰雨天氣的情況下,溫室溫度需要適當降低,主要是降低植株的呼吸作用,以減少營養消耗(圖2)。
3 溫室溫度的高低對植株的影響
3.1 溫室溫度較低會出現的癥狀
植株的節間太短,莖干較粗;生長點太強壯,新葉不平展;花穗太強壯;花粉質量較差,授粉困難(低于12 ℃);蒸騰太少,養分吸收較少,容易缺肥;產生冷凝現象,濕度較大,容易出現病害。
3.2 溫室溫度較高會出現的癥狀
植株的節間太長,莖干偏細;生長點太弱,中后期植株生長乏力;花穗細長較弱,花朵數較少;花粉干燥、質量較差,授粉受影響;出現果實著色不均勻(高于26 ℃),坐果困難(高于30 ℃),空果率較高。
4 通過溫度變化調整植株生長平衡
番茄在光照充足的情況下,最理想的日平均溫度在19~20 ℃,不低于14 ℃,不高于25 ℃。通過全天候的溫度記錄和統計,與植株本身的生長指標進行結合,綜合分析植株的生長狀態,從而為培育健康植株提供依據。
4.1 植株由強變弱
主要是異化作用增多,呼吸作用加強。植物的呼吸作用等于燃燒糖分釋放能量,糖分的消耗是通過溫度控制的,而不是需求決定的。其主要措施包括:提高白天溫度、延長白天最高溫度時間、日落后提高上半夜溫度、延長下半夜時間,以及提高日平均溫度,這些需要更多的能量消耗,加溫成本會上升。
4.2 植株由弱變強
主要是異化作用減少,呼吸作用減弱。其主要措施包括:降低白天溫度、縮短白天最高溫度時間、降低上半夜溫度、縮短后半夜時間,以及降低日平均溫度,這樣就可能導致溫室濕度較大,需要注意多通風排濕,防止病害的發生。
總之,在現代化自動溫室番茄栽培過程中,需要了解不同品種的生長特性,通過不斷地測量植株的生長數據,掌握植物的生長狀況,才能更好地通過溫室環境(溫度)控制來調整植株的生長平衡,從而達到高質、高產的目的,提高經濟效益。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44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