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農村環境保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相關問題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我國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國家和人民一直都致力于我國現代化農村的建設。農業作為農民最為看重的生產工作,其可持續發展關系著農民生活水平的高低。農業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做好農村的環境保護工作。因此,目前的工作任務就是致力于保護我國農村的環境,減少因環境污染導致影響農業可持續發展。對農村環境保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現狀及改進措施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環境保護;農業;可持續發展
現代工業的發展帶給農村一些有益方面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不利狀況。由于化肥、農藥的使用,導致農村的土壤受到污染,農村環境保護問題逐年加劇,給農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大威脅。
1 農村環境破壞影響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具體表現
1.1 土壤污染,指標不合格
隨著現代農業的高速發展,農藥、化肥等進入了農業生產工作之中。但是部分農民在生產中為了大幅度提高產量,過度使用化肥和農藥,導致土壤和土質受到大規模破壞,白色污染等問題不斷加重,影響了土地耕作的效率。該行為導致農作物產量下降,影響農民收入[1]。同時,利用該類不達標或者污染嚴重的土壤生產出來的農產品,長期食用會對人體產生極大危害。因此,為了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改良農業生產的土地基礎。
1.2 土地資源大規模減少
近年來,我國農村土地資源正在逐步減少,農民對于農業生產已經不像以前那樣看重,再加上現代工業的發展,建筑物占用了原有的土地資源,還有一些地方將大量的垃圾堆放在原有的耕作土地上,嚴重減少了我國的農業用地。另外,由于人們對環境的破壞,造成水土流失、泥石流等災害的發生,縮小了農業用地規模,減少了我國的糧食產量,沒有執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1.3 生態環境受到破壞
正常的農業生產應該是一個不斷運行的生態系統,但是由于人們的不正確做法,導致我國農村生態環境遭到了破壞,因此農業的發展受到了阻礙。由于濫用農藥,破壞了給農作物結果授粉的昆蟲,造成農產品產量下降。過量的化肥也會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
1.4 水資源逐年緊缺
水資源是農業生產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農產品的生長離不開水源。當前我國現代農業的灌溉技術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但是仍有部分農民在農業生產中采用大水漫灌的形式進行灌溉,不但不利于農作物的生長,還浪費了水資源,也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因此,必須盡快找出解決的措施,保護和節約我國的水資源,保護我國的農村環境,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2 加強環境保護和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方法
2.1 合理利用化肥、農藥
為了減少化肥、農藥對我國農業生產的土壤造成的污染和破壞,必須減少農藥、化肥過度使用的情況,積極向農民宣傳過度使用化肥、農藥的危害。另外,農村的農業生產人員可以利用家畜的糞便作為有機肥料,投入到農作物的培養中去。既解決了糞便的污染,還使得農作物能夠更好地生長。
2.2 改善灌溉技術,合理用水
為了更好地發展我國的農業,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保護好我國的水資源。在現代社會,科學技術已經在農業方面體現得淋漓盡致。因此,可以將原有大水漫灌的方式轉變為噴灌或者滴灌的灌溉方式。這樣不僅節約了水資源,還使得農作物需要的水分也能及時地得到補充,保護了我國的農村環境,維護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2.3 改良被污染的土壤,改善土質
由于環境破壞造成農業生產土壤土質變化,必須改善土質,讓其變得能適應農作物的生長。通過調節過于酸性的土壤或者暫時性停止耕種的方法,讓農田恢復到原來適合耕種的水平。對于已經被污染的農田,也要采取相應的措施,讓農田恢復,并重新耕種[2]。對于被垃圾等占領的土地,也要及時進行清理。
2.4 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土地
近年來,水土流失導致大規模的土地減少。因此,必須種植較多的樹木,防風固沙,防止水土流失。但是在植樹時也要注意方法,進行科學種植。另外,還要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護,提高農民的生態保護意識,不亂砍濫伐,不隨便扔垃圾,保護農村的生態環境,保護我國的農業。
3 總結
農業可持續發展是關系我國人民生存的重大問題。近年來,由于農村環境污染導致的農業不能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必須馬上著手解決。發展農業利國利民,解決環境保護問題刻不容緩。在我國農業生產中,需要農民的自覺與不懈努力,培養環境保護意識,保護我國的農業正常發展,讓農業更好地服務于人民的生活。
參考文獻:
[ 1 ] 馬云獻.農民工轉移就業狀況的實證研究——基于山東省的調查[J].農業經濟,2011(03).
[ 2 ] 陳晨.加強農村環境保護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J].城市理論建設,2018(0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44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