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農業資源科學教學服務于農村可持續發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資源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礎,也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過程中需要重點管理的對象。加強農業高等院校農業自然資源科學的教學與研究,是農業與農村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為滿足農業高校開課需要,編著了《農業自然資源導論》。本文介紹了教材編寫的背景和目的,闡述了教材的體系結構和主要內容,討論了教材特點,提出了進一步加強教材建設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業自然資源;農村區域發展;可持續發展;教材建設
中圖分類號:F30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18-0067-03
沈陽農業大學主編、十余所農業高校共同編著的農業部十三五規劃教材《農業自然資源導論》2018年12月由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出版。教材堅持可持續發展理論,運用系統的、發展的觀點,結合學科最新研究進展和教學實踐編寫而成,系統介紹了農業自然資源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研究方法及發展趨勢[1]。為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這部教材,在此對教材做一些簡要介紹。
一、教材背景
?。ㄒ唬┵Y源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礎,也是可持續發展過程中需要重點管理的內容
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人類進行生產和消費的內容多種多樣,但根本上都是利用和消耗資源。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與人類進化發展同步而行的活動,采集與狩獵是人類利用自然資源的原始階段,石器是他們最初的工具;到稼穡與馴化,逐步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和水平。人類利用自然資源的手段不斷改進,認知不斷提高,智慧不斷積累。工業革命以來,社會發展模式發生了重大變化,人類對資源的開發利用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一方面人類在控制自然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另一方面這種開發與控制造成了各種困境和危機,甚至危及人類的生存,其中核心問題就是資源與環境問題[2]。事實警示人們,必須加強自然資源的管理,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建成資源可持續利用的保障體系。在自然資源日趨減少和人口迅速增長的情況下,通過科技手段合理利用水土、生物等資源,充分發掘物質的生產潛力和改善失調的生態環境,已成為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ǘ┺r業自然資源是農業形成與發展的物質基礎和基本條件
農業自然資源是一個相關聯系、彼此依存的耦合系統,只有調節好農業自然資源系統內部的土、水、肥、氣與植物生長的關系,使之處于最佳狀態,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資源系統的內在潛力,充分發揮農業自然資源的效益,促進整個人類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農業生產是自然再生產過程,與周圍的自然環境,特別是光、熱、水、土等條件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動植物全部生理過程都要受這些因素的制約,自然條件的地域差異強烈影響農業生產[1]。農業生產必須根據各地自然條件的特點,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新時期關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強調的調好生產方式、推行綠色生產方式;調優產品結構、增加有效供給;調順產業體系、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促進三產深度融合,所有這些工作的基礎都與如何高效利用自然資源息息相關。
(三)中國政府在不斷加強對自然資源的管理
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及管理絕不是簡單的事情,目前不斷出現的重大全球環境問題,都與資源的分配和利用有關,而且可持續發展模式要求更高層次的自然資源管理[3]。2018年3月13日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中指出,新組建自然資源部,將原國土資源部的職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組織編制主體功能區規劃職責、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城鄉規劃管理職責、水利部的水資源調查和確權登記管理職責、農業部的草原資源調查和確權登記管理職責、國家林業局的森林、濕地等資源調查和確權登記管理職責、國家海洋局的職責、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的職責整合。目的在于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創新政府配置資源方式,明確國土空間的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監管者及其責任[1]。
?。ㄋ模┺r村區域發展專業特點與培養目標需要加強資源科學的學習
農村區域發展專業是教育部1999年新增專業,目的是培養具備農村區域發展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能在農業企業、農業推廣部門、政府及事業單位從事規劃與設計、推廣與管理、教學與科研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培養目標是學習農村區域發展方面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受到農村發展調查分析、規劃與評價等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從事農村區域發展工作的基本能力。農村發展規劃、監測與評價以及農業可持續發展都需要以農業自然資源為基礎,有的放矢。沒有資源難以促進農業與農村的發展,用不好資源必然影響農村健康發展。由于農村區域發展專業綜合性和交叉性的特點,農業資源學應該是他們的入門課和必修課。初衷和定位與社會發展、國家需求高度一致,與專業培養目標高度一致。
二、教材體系結構與內容
全書共14章,僅30萬字。第一章緒論介紹了農業自然資源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研究方法,以及人類發展與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的關系;第二至第十三章分類介紹了與農業和農村發展密切相關的12種農業自然資源,包括各類資源的概念、內容、利用現狀與存在問題,以及簡單評價;最后一章介紹了農業自然資源的管理與評價。
?。ㄒ唬┺r業自然資源的內涵
資源是指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內擁有的物力、財力、人力等各種物質要素的總稱,分為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在自然界中凡是能提供人類生活和生產需要的物質,均可稱為自然資源。農業自然資源指存在于地球表層自然系統中的、參與農業生產過程中的物質和能量,是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民生活、生產及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農業資源豐度、分布狀況,體現了這個國家或地區農業生產的潛力,而農業自然資源開發的水平,則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文明與發達的標志。掌握某一地區農業自然資源的狀況、特點和開發潛力,加以合理利用,不但對發展農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而且有利于保護人類生存環境和發展國民經濟。 ?。ǘ┺r業自然資源的基本屬性
農業自然資源系統既具有生態系統的基本屬性,又具有一定的社會屬性。農業自然資源中的生物群落與其環境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以生態系統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生態系統的基本屬性;與此同時,農業自然資源具有一定的使用價值,又區別于自然生態系統,因而具有社會屬性。在自然界,氣候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等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一個整體,它們在垂直空間上是共生的,即存在共生性和整體性;同時農業自然資源具有相對有限性與絕對無限性,以及分布的地域性、用途的多宜性、利用的層次性等等[4]。
?。ㄈ┺r業自然資源科學的研究內容
農業自然資源科學的研究對象是農業自然資源。由于農業自然資源存在于地球的物質圈層的交界部位,它的發生與演變規律、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受各種自然和人為因素的影響和制約。這種特性決定了農業自然資源科學是相互交叉的綜合性學科,主要研究內容包括農業自然資源的發生、演化規律及時空分布規律;農業自然資源各要素之間、各類資源之間的相互作用機理與平衡機理;農業自然資源特征及其與人類社會發展的關系;區域農業自然資源開發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新技術、新方法在農業自然資源科學研究與開發中的應用;以及農業自然資源立法與政策。
?。ㄋ模┺r業自然資源科學的研究方法
農業自然資源問題涉及到管理學、經濟學、環境科學等多方面的因素,直接關系到經濟與社會的進一步發展,相關學科中的研究方法大多可以應用到資源科學研究中來??梢詺w納為兩大類,一類是綜合研究方法,包括實證研究法、文獻研究法、比較研究法和綜合集成法;另一類是專業技術方法,包括調查法、評價法、規劃法和預測法[4]。
三、教材特點
按照“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堅持創新發展,堅持服務產業發展需求;育人為本,質量為重,努力打造適應農業產業發展和教育教學改革規律的高質量教材”的要求,針對建設特色教材的具體目標,突出強調了以下特色。
(一)準確定位,聚焦農業自然資源管理
自然資源種類繁多,涉及眾多領域,比如水、土的用途很廣,不單單是農業自然資源,但是教材要突出重點,抓住關鍵,聚焦于農業自然資源,從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入手,理論聯系實際,以便更好的、高效率的為農業與農村可持續發展服務。
?。ǘ┖啙嵕珶?,用事實說話
教材以事實為依據,引用最新數據來客觀敘述農業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問題與潛力、對策與建議等等。全書30萬字,建議30學時,課程名稱農業資源學,作為農村區域發展專業本科生的專業基礎課。文字少而精,但仍給教師對授課有所側重和內容取舍留出了空間。
(三)交叉融合,創新連結
教材以農業自然資源為研究對象,但關注了農業環境與生態問題,把農業資源與農業環境緊密的結合在一起,而且把自然科學和管理科學緊密的結合在了一起。很好地落實了新興學科、邊緣學科以及新設專業的特色需求。
?。ㄋ模┬问叫路f,圖文并茂
教材注意形式創新,圖文并茂。每章前給出本章的重點內容,便于教學和學習中正確把握內容的重點;章后給出了復習題和思考題兩部分,鼓勵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后,進一步思考和查閱文獻。核心詞匯給出了對應的英文,正文中使用了框圖(BOX)對重點知識和理論背景作以補充和擴展。
四、幾點討論
(一)教材主要闡述的基本概念與基本理論
教材定位于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培養學生對自然資源的科學認知,提高自然資源利用與管理的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理念,樹立正確的社會發展觀和資源使用觀,為進一步的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我國自然資源豐富,但還是發展中國家,仍然需要利用自然資源促進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壓力很大。這些決定了我國要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要加強生態保護,加強對自然資源所有權的控制,加大對自然資源使用權人的產權限制,建立生態補償轉移機制,突出自然資源的生態價值。
?。ǘ┙Y合社會發展和國家需求,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資源開發與管理
理論必須與實踐相結合,科學必須與技術相結合。開展資源科學的教學與研究,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應用,就是如何更加科學、高效的開發利用農業自然資源?,F代農業自然資源科學研究將更加注重資源全球整體化,強調人類對資源的共享和資源在國家間的合理分配;同時關注資源—生態—社會—經濟復合系統的協同效應,強調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產業化;并且在資源價值法、資源核算論以及資源管理方面給予更多的關注。
(三)通過教學實踐促進教學建設和教材建設,努力打造精品教材
科學不斷發展,時代不斷進步。所以教材質量和水平的提高永無止境,必須與時俱進、堅持不懈。最好的辦法就是在教學實踐中接受檢驗、接受批評,不斷更新教材內容、完善知識體系、創新出版形式、增加配套資源,以適應新的教學發展需求。根據全國高等院校農村區域發展專業教學協作委員會的要求,我們盡快建立農業資源學全國課程教學組,加強教學交流和研討,抓住發展機遇,加強教材建設,打造精品教材。
參考文獻:
[1]謝立勇.農業自然資源導論[M].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8.
[2]成升魁,魯春霞,郭金花,等.中國農業資源環境透視——問題與建議[J].科技導報,2018,36(11):13-21.
[3]李文華,成升魁,梅旭榮,等.中國農業資源與環境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J].中國工程科學,2016,18(1):56-64.
[4]黃云.農業資源利用與管理(第二版)[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0.
Abstract:Resources are the basic for people to live and development,also are key objects to be managed dur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modern society.It is crucial demand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to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on agricultural natural resources science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To meet the demand of subject teaching,the textbook Introduction to Agricultural Natural Resources was compiled.The background and purpose of the textbook were introduced,the construction and contents were stated,and the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sed.Suggestions on strengthening textbook cultivation in the future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agricultural natural resources;rural regional develop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textbook cultivation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76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