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發展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選修課的設置、教學和反思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2018年新頒布的《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規定高中生物學開設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課程,其中選修課程旨在幫助學生更好地生活、就業,以及滿足一部分學生選擇從事科學研究的需求,筆者以所在學校開設的《血型知多少》專題選修課為例,從課程設置背景及內容、教學過程、教學反思三個方面,淺談如何利用選修課這個第二課堂的平臺發展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血型;選修課;核心素養
  自2001年,筆者所在學校就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為了提升學科知識的應用能力,強化學生的合作與探究意識,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選修課,到2019年學校選修課已開出50多種。2018年新頒布的《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規定高中生物學開設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課程,其中選修課程旨在幫助學生更好地生活和就業,以及滿足一部分學生選擇從事科學研究的需求,課程內容主要是根據課標中提供的選題以及地方和學校實施本課程的建議來設計的。
  從新的課程標準看,筆者所在學校的課程設置走在了課改的前沿,在這將近20年的時間里,學校利用選修課這個第二課堂的平臺積累了豐富的校本課程資源。以生物學科為例,學校從“現實生活需要”“職業規劃前瞻”“學業發展基礎”三個不同的方向開設了《校園植物分類與應用》《植物組織培養》《血型知多少》《生物制藥初探》《藏在雙手的秘密——掌紋、指紋的遺傳基礎與鑒定》等系列選修課,這些選修課在充分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升學需要和職業發展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本文將以《血型知多少》專題選修課為例,淺談在新的課程標準下,基于發展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選修課的設置、教學和反思。
  1.課程設置的背景及內容
  1.1課程設置的背景
  現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中,分離定律的習題中涉及復等位基因,典型題目就是人類的ABO血型遺傳,課后許多學生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伴有許多困惑,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輸血為什么最好是相同血型?
  (2)O型血真的是萬能血嗎?
 ?。?)同學媽媽生二胎,產檢時還檢測到了Rh血型,這是什么血型?有人說這是“熊貓血”,為什么?
 ?。?)親戚住院需要輸血時,居然需要直系親屬或配偶先獻血才能用血,這合理嗎?
  上述問題充分反映了學生的前概念和認知的沖突,想要打破這種認知沖突造成的心理不平衡,就需要學生接受并建立新概念。而與“血型”有關的生物學概念與《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的必修模塊1中的細胞膜的結構與功能、必修模塊2中的遺傳規律、選擇性必修模塊1中的免疫都存在緊密關聯。為了幫助學生調動學習興趣、樹立生命觀念、培養科學探究能力、形成科學思維方法,同時幫助學生了解獻血及主動無償獻血、提升社會責任心,教學過程中,在選修課中安排了《血型知多少》專題課。
  1.2課程內容
 ?。?)血型的免疫學基礎
  (2)血型的遺傳學基礎
 ?。?)Rh血型初探
 ?。?)輸血原則
 ?。?)血型鑒定方法及親自鑒定自己的血型
 ?。?)家?;印垙氖箩t務工作的學生家長針對“獻血對人體利弊”“獻血的安全問題”“用血的制度”等方面進行專題講座。
 ?。?)撰寫有關“血型”的相關小論文,并進行自我評價、生生相互評價、教師評價。
  2.教學過程
  2.1情景引入
  電視劇《小女花不棄》中七王爺在“滴血認親”中做了手腳,將本不是自己女兒的花不棄據為己有。“滴血認親”在眾多宮斗劇中出現,這種做法真的可以鑒定親緣關系嗎?
  設計意圖:從熟悉的事件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帶著問題開始新知識的學習。
  2.2利用科學史料設計真實情景,引導探究
  深入探究的前提是有事實依據,而科學實驗是最重要的科學事實??茖W史情景設計要盡可能還原科學史完整細節,讓學生檢索關鍵信息,同時需設計問題,通過邏輯關系問題串,引導學生有序思考。
  資料一:展示諾貝爾獎得主卡爾·蘭德斯坦納ABO血型的發現史。
  圖片展示:紅細胞表面的抗原類型、血清中的抗體類型。
  設計問題:學生設計表格,在表格中寫出A、B、AB、O血型的個體紅細胞表面的抗原和血清中的抗體。
  資料二:展示與ABO血型相關的位于9號染色體上的3個復等位基因的發現及顯隱性關系。
  設計問題:根據必修模塊2中學習的基因的分離定律,利用表格寫出ABO血型遺傳規律表。
  資料三:展示Rh血型的發現史,同時教師簡介Rh陽性和Rh陰性個體紅細胞表面的抗原與血清中的抗體。
  設計問題:
  (1)資料三中,為什么孕婦輸了和自己是相同血型丈夫的O型血卻因為輸血反應死亡了?
  (2)為什么Rh陰性女性若兩次懷了Rh陽性的胎兒,第二次胎兒死亡率更高?
  設計意圖:利用多個科學史料,設計相關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構建ABO血型系統的免疫學基礎和遺傳學基礎知識結構圖,建立“結構與功能觀”“生物多樣性”等生命觀念;信息檢索和相應問題解決發展了學生的科學思維;重走科學發現之路,增強了學生對自然現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們從科學家身上學習到了科學探究的思路和方法;Rh血型的初探,旨在告訴學生科學探索是無止境的。
  2.3設疑誘導解釋
  在上述探究基礎上,幫助學生完善人類ABO血型的免疫學基礎和遺傳學基礎知識結構圖,并且讓學生聯系規律,運用新概念解決下列問題:
  問題1:在“引入”環節提到的“滴血認親”是否符合遺傳學規律?
  問題2:輸血為什么最好是同型血相輸?   問題3:O型血為什么也被稱為“危險”的萬能血,危險在哪里?
  問題4:如果在血源不足的情況下需要給A型血患者輸入O型血,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在解決上述問題的基礎上,該環節還安排了學生利用抗A抗B血型定型試劑(單克隆抗體)親自鑒定自己的血型。首先設置相關問題了解該試劑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問題1:單克隆抗體較普通抗體有什么好處?
  問題2:該試劑檢測的是紅細胞表面的抗原還是血清中的抗體?
  問題3:該試劑說明書中談到的反向定型實驗怎么做?為什么需要做反向定型實驗?
  在上述問題的基礎上觀看視頻,了解指尖采血鑒定血型的操作步驟,并讓學生親自動手鑒定自己的血型。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思辨建立事物之間的聯系、規律,運用概念解釋現象,展示概念的可理解性和合理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方法;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感受科學研究的程序和方法,在實踐中印證之前的結論,加強對概念的理解。
  2.4遷移與評價,提升社會責任心
  教師布置學習任務:通過網絡、書籍了解孟買血型,尋找孟買血型遺傳的物質基礎和遺傳規律;撰寫有關血型的小論文,并在課上進行答辯,然后自評、同學之間互評、老師終評,最后撰寫個人反思;邀請從事醫務工作的學生家長到校針對“獻血對人體利弊”“獻血的安全問題”“用血的制度”等方面進行專題講座。
  設計意圖:通過對孟買血型的遷移自學,辨析識別新情景,對規律方法進行再創造,解決實際新問題,建立“生物多樣性”的生命觀念;小論文的撰寫,其實是對整個課程的一個總結和再發現過程,通過教師、同學的點評和個人的反思自評,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熱情。通過專題講座,讓學生了解我國推行的“無償獻血”制度,這是為他人、也是為自己開啟的綠色生命通道,進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獻血活動,提升社會責任心。
  3.課后反思
  學生有時是教師教學的靈感源泉,是她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催生了這個專題選修課。一個學科的選修課開設離不開整個教研組的參與,在將近20年的時間內,筆者所在的生物教研組有將近20人次參與了校本課程的研發和教學,她們各自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和興趣愛好,精心謀劃,認真組織教學,達到了“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共同育人的目標。選修課的成功組織和開設不僅僅需要利用學校的資源,還要善于整合社會和家庭資源,本課程中,教師請學生家長做的“獻血”方面的專題報告,受到學生的一致歡迎,而且還讓學生對醫生這個職業有了更多的了解,對學生未來的職業規劃起到了積極作用。生物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就是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而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離不開教師自身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所以作為教師需要不斷增加知識儲備,更新教育理念及教學手段,只有這樣,才能在新課改背景下,成為一名合格的育人者。
  參考文獻
  [1]黃秀芝.基于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以“通過激素的調節”為例[J].生物學教學,2019(2):19-20.
  [2]司薇娓.基于5E教學模式的高中生物學教學情境設計[J].生物學通報,2019(2):38-4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503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