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在概念教學中發展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概念理解和掌握是學習生物學的基礎,如何在概念教學中培養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成為一線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針對教師在概念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提出一些概念教學的建議。
  【關鍵詞】重要概念;概念教學;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19)10-0100-01
  生物學概念的學習是理解和掌握生物學其他知識的前提條件。但現實是教師的教學過程中過分關注知識點記憶,忽視概念教學的過程構建,甚者直接刪除概念性知識教學,全然忽視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因此,如何將概念教學和現下的核心素養結合成為了高中生物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
  1 概念教學案例分析
  為順應高考紙筆性測試的要求,傳統教學中常只注重考點知識而忽視重要概念的教學。如在“蛋白質”在這一課時教學中教師常出現以下三個環節。
  環節一:教師簡單展示幾種氨基酸,提出問題:組成氨基酸的元素都有哪些?氨基酸都有怎樣的結構?接著講解氨基酸的結構。
  環節二:教師請學生上臺模擬氨基酸進行脫水縮合,引導思考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接著提出氨基酸的相關計算問題并逐步延伸:N個氨基酸進行脫水縮合脫去幾分子的水,形成幾個肽鍵?以此類推,當形成環狀時會怎樣?又脫去幾分子的水?最后教師總結規律,出示一道有關氨基酸計算的高考題讓學生進行練習。
  環節三:最后五分鐘,教師提出問題:蛋白質多樣的原因有哪些?蛋白質有哪些功能?并讓學生生硬記憶。
  案例分析:核心概念是上位概念,是引領生物學學習的重要支撐,而在課堂中進行重要概念滲透是培養學生核心概念的前提,具有超越課堂之外的潛在價值。而本節課教師重在培養學生解題,如氨基酸的結構通式、計算等,蛋白質有何功能、為何多樣性卻讓學生單純記憶。不利于學生對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這一核心概念的學習和掌握,同時也忽略了結構與功能相適應這一生命觀念的學習。
  2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概念教學
  2.1 關注重要概念,感受生命觀念
  重要概念是在眾多生物學材料和事實基礎上進行的抽象概括。重要概念具有抽象的屬性特征,因此,教師應循序漸進、層層遞進,概念的重復教學極其必要。同時,抽象概念的建立依賴于感性材料的支撐。教師演示、學生實驗有助于概念在腦中固化,學生通過每節課的學習,腦海中可潛移默化地形成核心概念,有助于生命觀念的達成。
  2.2 強調概念理解,培養科學思維
  概念有別于定義,死記硬背絕非概念學習的最佳途徑。一些難以理解的概念,如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區別和聯系等,學生可嘗試制作圖表進行比較。教師也可培養學生繪制概念圖,可將分散、無序的概念條理化、系統化。長此以往,學生會在腦中形成龐大的概念網絡,有助于培養科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整體性和邏輯性。
  2.3 注重概念形成過程,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生物學概念不是一些毫無靈魂的、生硬的詞,學習概念不是刻板地記憶。概念的學習應是學生體驗概念形成過程所蘊含的科學思維、方法與科學探究精神的重要途徑。如在“流動鑲嵌模型”教學中,可借助科學史,感受科學探究的思維與方法,層層剖析、步步深入,加深概念內涵的理解與外延的學習。
  2.4 擅長概念應用,體驗社會責任
  概念教學看似與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關系不大,實則學生對生物學概念的準確理解是其參與社會有關議題的重要保證。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即教育與生活這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如學生在理解了“基因工程”“突變”與“重組”相關概念后,會對當前“試管嬰兒設計”“基因診斷和治療”等熱點話題進行客觀評價。因此,學生理解了生物學概念,將生物學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既可避免“死讀書”“讀死書”的弊端,又可使學生體驗學習生物學的魅力,還能增強學生的社會參與感。
  如果課堂教學中一味強調知識記憶忽略概念理解,這樣的教學有悖當前培養核心素養的教育目標和創新的教育理念。概念教學不應該是個別教師的研究方向,應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點。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517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