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改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核心素養的培養成為歐盟各國教育的核心概念。我國也將核心素養的培養作為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價值取向。但讓這一理念落地就需要重新解讀核心素養的含義、認識素養與核心素養的關系、認識核心素養的特征。在此基礎上,從實踐的角度還要解決教學中學科間沖突。要重新設計學科內的教學以及創建學習共同體。
  關鍵詞 核心素養 教學 課堂轉變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6.020
  Teaching Improvement Based on Core Literacy
  LI Ying
 ?。–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Bohai University, Jinzhou, Liaoning 121000)
  Abstract Since the 1990s, the cultivation of core literacy has become the core concept of education in EU countries. Our country also regards the cultivation of core literacy as an important value orientation in educational reform. But to make this concept come to the ground, we need to re-interpret the meaning of core literacy,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e literacy and core literacy, and recogn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re literacy. On this basis, we should also solve the interdisciplinary conflicts in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ctice. It is necessary to redesign the teaching within the discipline and create a learning community.
  Keywords core literacy; teaching; classroom transformation
  自上世紀90年代末,經合組織和瑞士聯邦統計署贊助了“素養的界定與選擇:理論和概念的基礎”項目以來,核心素養一詞開始走入人們的視野。歐盟2002 年 3 月發布的研究報告《知識經濟時代的核心素養》中首次使用了“Key Competencies”這一概念。我國教育部也在2013年5月正式啟動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2017年國務院印發《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也提出加強對課程教材建設的頂層設計,修訂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體現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要求。
  既然核心素養的培養成了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價值取向,那么該如何讓這一理念落地,并卓有成效地得以貫徹,這首先需要厘清核心素養是什么。
  1核心素養的概念的演變
  人類教育從農業時代開始就關注人的德行的培養。 我國古代教育強調“內圣外王”認為人最重要的是要具有德行。在西方,兩千多年就有蘇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識的觀念,那時的教育強調培養具有美德的公民。
  到了工業時代,人們開始注重社會成員具有各種行業技能。于是人的能力的培養變成了當時教育中“素養”培養的核心內容。但這一時期,人們更關注智能層面的發展。
  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時代發展的腳步越來越快。傳統的能力、技能等概念已經不能滿足人們應對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的要求了。于是核心素養的內涵開始擴大。同時又從 “核心”的角度加強了論證,強調 “核心素養”的培養。
  關于核心素養的定義,有著眾多版本。歐盟2002 年 3 月發布的研究報告《知識經濟時代的核心素養》中將核心素養定義為“核心素養代表了一系列知識、技能和態度的集合,它們是可遷移的、多功能的,這些素養是每個人發展自我、融入社會及勝任工作所必需的”。
  2016年9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項目對外發布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報告中,核心素養被定義為“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2我國核心素養培養開展的現狀
  2.1 實施傾向
  自以培養核心素養為重點的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有研究對我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實施傾向進行了調查。不同地區的專家和社會人士對核心素養表達了比較一致的看法,“均在健康素養、學會學習、自我管理、道德品質、社會責任與公民義務等方面提及頻率較高,而對學科知識方面的指標,如語言素養、數學素養、科學素養等提及頻率較低”。[1]這意味著實施核心素養理念時,我們對核心素養的解讀是有側重的,這容易造成核心素養理念貫徹不完全。
  2.2 核心素養與學科素養的沖突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與學科核心素養之間內在的轉承關系不夠清晰。不同學科的核心素養在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起怎樣的作用不夠明確。如 “語文核心素養”、“數學核心素養”是應該從學生出發實現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在學科層面的轉化,還是應該從學科邏輯和體系出發培養的學生應具有的素養?正因如此,在實踐中必然會產生兩體系間相互隔離、脫節的情況,進而產生了價值認識上的混亂。目前我國學生核心素養培養體系尚無足夠充分的實踐經驗可資借鑒,因此,以學校為主體所進行的核心素養實踐由于缺乏整體的理論思考和具體的實施案設計,顯現出一定的盲目性。   3 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改進
  核心素養落地最直接的陣地是課堂。課堂教學也必須依據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理順核心素養的真意,進而解決課堂教學存在的與核心素養培養相悖的問題。
  3.1 核心素養理念的充分解讀
  3.1.1 正確理解素養的含義
  英文中的“competences”與中文的“素養”不是完全匹配的概念,在歐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及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基本上采用了“key competences”的表述方式。我國學者將它譯為“核心素養”。在20世紀70年代,competences一詞的廣泛應用,國內學界通常將其翻譯為‘勝任力’意在表達完成某種工作時所必須的的能力。而在漢語的語境中,素養一詞的含義是指平日的修養。[2]它更強調道德層面的修養。當我們把這個詞引進來用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時候,就存在了對素養這一詞的理解沖突。因而,全面理解核心素養的概念,不僅僅強調能力或品德,而將二者并重,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至關重要。
  3.1.2 認識素養與核心素養的關系
  從字面上看“核心素養”可以理解為最主要、最重要的素養,而并非是最基礎的素養。因此,也有人將核心素養定義為“高級素養”[3]不同的時代對于素養的定語“核心”二字都有不同的強調。農業時代更強調學習與治人之術相關的內容,并形成相應的價值觀與能力。工業時代所需要的核心素養與生產勞動密切結合。進入到信息時代。信息通訊技術迅猛發展,行業競爭也愈加激烈。這也帶來了大量的職業流動,跨行業的勝任力成為核心素養培養的主要方向。因而,綜合考慮時代發展的需要,關注跨領域的如交流與合作、批判性思維以及問題解決等能力,才能有效應對來自全球化的挑戰。
  3.1.3 認識核心素養的特征
  充分了解核心素養所強調的關鍵性特征,這是其在教學中得以貫徹的重要前提。首先,核心素養強調培養學生主體性?!昂诵乃仞B是行動主體能動者與生活環境脈絡的情境進行互動過程當中,具有主體能動性的行動實踐智慧”。[4]要提高學生對學習的掌控能力,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有成就感。其次,核心素養的培養強調跨學科的整合。學科之間的融合滲透已成為國際上培育學生具備核心素養的一種主流趨勢。由于全球范圍內跨地域的職業流動、信息交流日益增多,使全球化競爭日益激烈。這就要求從業者具備多方面、可遷移、可跨領域的素養,如合作能力、創造與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能力等。再次,核心素養的培養強調情境性。學生習得核心素養來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問題,這意味著知識、技能、和態度的遷移。這種遷移能力的形成要靠豐富的情境做為知識、觀念傳遞的載體,為學生提供了解知識存在的背景。這種情境的創設大大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遷移能力。
  3.2 課堂轉變要解決的問題
  3.2.1 學科間沖突需要整合
  信息時代的發展要求從業者具備綜合性勝任力。學科之間的融合滲透也是世界各國培育學生具備核心素養一種主流趨勢?!拔覈岢龅摹畬W科核心素養’理念則強調‘基于學科本質凝練本學科的核心素養’,這表明所謂的‘學科核心素養’遵循的乃是一種學科邏輯,是以‘學科’為本而非‘素養’為本,各學科之間的邊界是剛性、僵化的而非軟性、互通的,學校課程體系也缺少綜合性、整合性,以至于每門學科都自立門戶,張揚各自的‘核心素養’,卻并沒有指向國家層面上的‘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這一指導性框架的形同虛設”。[5]學科教學有著較高的傳授學科知識的效率,在教學中,教師更關注學生學科知識的習得,這與核心素養培養所倡導的跨學科教學模式相背離的。因此要推進學科課程的整合,關注學生跨學科學習能力的培育,才能使核心素養的培養落到實處。
  3.2.2 學科內的教學需要改變
  學科知識的教學是通過具體各單元的設計來進行的。核心素養的培養也是通過每一節課每一單元的課程設計來執行的。在具體教學中如果缺少全局觀念,不能從結構化的單元設計的高度來考慮每節課程的教學,會造成學生只學到零碎的知識而并知道知識從哪里來,為什么要學,什么樣的知識用什么樣的方法來學,學會之后怎么用?!按拊蕽t認為,形成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要從單元學習設計到課時設計。每一個單元都要有一個教學情境”。[6]使整個單元設計充分 體現知識的結構化。創設情境讓學生學會掌握知識產生、習得以及應用的脈絡,提升學生的學習力。
  3.2.3 創建學習共同體
  21 世紀的學校教育的培養目標不是單純的“記憶者”,而是“探究者”“合作者”。這要求在課堂教學時生與師、生與生之間的關系不是松散的單子關系,而是學習的共同完成者?!皩崿F課堂轉型的標志要看學校與班級是否真正成為‘學習共同體’”。[7]學習共同體使學習由個體學習轉變為合作學習。在團隊合作中,學生的學習得以深入,合作意識得以激發。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在團隊合作各司其職,突破了單純學習學科知識的方式,實現在行動中由淺入深由點及面的知識探究,使學習變得立體。同時調動了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習更深入下去??梢哉f學習共同體就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打破零碎知識的習得方式。這是符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有效的學習模式。
  基金項目:遼寧省社科聯2019年度遼寧省經濟社會發展研究課題《核心素養培養背景下影子教育管理策略研究》(項目編號:2019lslktwzz027)
  參考文獻
  [1] 劉霞,胡清芬,劉艷等.我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實證調查[J].中國教育學刊,2016(6):15-22.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1302.
  [3] 褚宏啟.核心素養的國際視野與中國立場——21世紀中國的國民素質提升與教育目標轉型[J].教育研究,2016(11):8-18.
  [4] 蔡清田.核心素養的學理基礎與教育培養[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1):42-54.
  [5] 馬健生,李洋.核心素養的邊界與限度——一種比較分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28-40.
  [6] 錢麗欣.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落實[J].人民教育,2018(2):63-65.
  [7] 鐘啟泉.《核心素養與課堂革命》報告要旨[J].現代教育論叢,2017(3):2-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2160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