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少教多學”背景下“翻轉課堂”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信息化時代教學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進而打造真正的課堂,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的問題。近年來,以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媒介的微課應運而生。
在微課資源共享基礎上形成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成為一種新型高效的教學方法為廣大師生所喜愛。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前提,以微課資源為基礎,促成學生課前自學與課上交流、探討、深化相結合,真正實現了“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新型教學和學習方式,順應了我國信息化教學改革的新方向。尤其對于語文教學來講,這些教學方式能很好地提升語文教學效率,適應語文課堂外延豐富的特點。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在充分研究教學重難點的基礎上,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將知識的疑難點形象、簡潔地以微課的形式呈現出來。當然,教師在微課的制作過程中也要注意引導與啟發,而不是以傳統的方式灌輸。所以,教師錄制的微課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學生能力水平提升的高低。研究學習翻轉課堂授課方式中的微課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更主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創新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翻轉課堂模式下的課堂教學變成了學生自主學習后的交流、分享、釋疑、提高的課堂。教師應該有效地組織學生之間的交流與討論,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并掌握所學知識,以便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由此可見,微課資源的創建與應用應該注意的是:微課內容要真正解答學生的困惑;經過翻轉課堂交流后的微課可以本著知識深化的目的重新創建;微課創建形式,除了視頻之外,還可以是動畫、白板課件等形式。一節好的微課,既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引導學生更深入地研究不懂的知識,從而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
現以“翻轉課堂”創建微課環節在語文教學方面的實施為例,來談幾點具體做法。
一、事有沿情而動興,因物而多懷
當個別課文出現疑難問題,課堂無法繼續展開,而學生又非??释私鈺r,可以用微課答疑解惑。
例如在學習《沁園春·長沙》一文時,同學可能會想,古人多悲秋怨秋之作,為何作者筆下之秋卻多姿多彩、生機勃勃、蘊含著貫日豪情?筆者根據這個思路特意制作題為《知人論世看秋景》的微課,闡明原因。借助一些圖片和視頻資料讓大家認識到,這與偉人毛澤東的胸襟氣度有關。毛澤東詩詞總是豪氣干云,兼具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顯著特征。毛澤東本身又是一個偉大時代的締造者,詩歌自然表現出了英雄主義的豪情。雖然當時作者政治境遇十分不如意,個人生命又受到威脅,但他畢竟不是一介書生,而是胸懷大志的政治家,是叱咤風云的一代偉人,他沉著從容、驚雷隱動,意欲除舊布新、主宰乾坤。所以,能夠洗去無數騷客悲秋之情,將長沙橘子洲頭的秋演繹得生機無限,給人昂揚向上的激情。學生根據微課內容能很容易地得出詩詞鑒賞的方法——“知人論世”。微課在解惑上能更生動,更有效率,也有助于同學思維發散,自主學習。
二、紀事者善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
規律和方法的總結對于學習的精進非常重要,微課恰好可以用在這一方面。有些課文的結構相似,用微課講清典型結構,有助于以后的教學。
例如《小狗包弟》的結尾“我懷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這是全文的關鍵句,讓學生找出文章的關鍵句,這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第一次出現。筆者制作一節微課,講解關鍵句的概念、作用和位置,以將要在后面學習到的《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文章中的關鍵句為例進行講解,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理解掌握抓關鍵句的閱讀方法。一節高質量的微課可以加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有些課文,看似難以理解,其實脈絡極為清晰,用精煉的微課即可帶動學生迅速地把握全文。
例如在《赤壁賦》一文的學習中,筆者就給學生設置以下三個環節的認知:
現實中的“水月”景色?
歷史中的“水月”境界?
哲理中的“水月”內涵?
結合以上認知過程引導學生理清作者的情感變化,
迅速理清文中的感情曲線是樂—悲—樂,發現作者將小小的一次游赤壁,能寫得這樣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作者把景、情、理三者融合為一體,寫景在水月流光,寫情在哀樂相生,寫理在物我無盡。通過設置以上三個環節的認知,任務不重,方向明確,有助于學生理性認知的形成,同時也避免了課堂上教師毫無生趣的講解。
三、新知商量加邃密,所學培養轉深沉
琢磨與深研可以補苴罅漏,張皇幽眇,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將微課用于名句的賞析。
在《故都的秋》一文的結尾有將南國之秋和北國之秋作比較的句子,這個句子是全文感情的聚集,筆者在微課里,先解釋句子的意思,再分析使用的比喻、比較修辭方法,最后說明妙處。
《采薇》中的一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是千古名句,筆者在微課里,先描繪描寫的景物,分析主人公的內心情感,再講解情與景的反差,領會以景寫情,情景交融的寫法。同時適當加入古詩鑒賞中一些送別與思念的名句,結合“楊柳”“春”的特征,深入理解此句中的詩情與畫意。
微課讓學生知道鑒賞語句的方法,提高語言品味能力,感受母語表達的精妙,當他們再次被精彩語句吸引住時,就可以很自然地運用筆者微課中的方法,并在運用的過程中不斷進行豐富、升華。
四、事先之立,以圖大事之起
在微課中預設情景,提出問題,讓學生課前觀看,自行預習。
例如用微課布置《歸園田居(其一)》預習:誦讀初中學過的陶淵明詩文《桃花源記》《歸園田居(其三)》《飲酒》,回憶陶淵明生平,感受陶淵明詩文的特點?!峨x騷》《孔雀東南飛》《蘭亭集序》讀準字音;結合課文注釋和《同步練習冊》,了解課文內容。
筆者把微課預習提前制作好放在班級電腦,供學生在課余播放、下載。相比傳統的布置預習方式,微課創設情景有以下優勢:提問具體,問題明確;以音畫呈現,學生感覺教師仿佛在身邊,無形中督促學生及時完成預習,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在進行《清源、靈韻、憂思——“水”閱讀》的授課部署時,筆者又將預習任務通過微課形式布置給學生,用生動的畫面刺激同學的探求欲望:哪些文明與水息息相關?水給了人類哪些啟迪? 人類面臨的“水危機”,你了解多少? 面對長久以來的“節水難”, 你能否提供一些節水的具體方法? 以此帶動學生主動去思考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
理性精神和思辨能力可以在微課中培養,有些學生思路狹窄,“唯師是從”,缺乏質疑精神,更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放手讓他們自己查閱資料、整理錄制微課視頻。
要想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搜集、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分析解決問題,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就要求教師在“少教多學”理念的引導下,精心創設問題,謀劃問題的解決方式,因材施教,從教學實際出發,尊重學生的學習認知規律,講學生所需,并要做到舉一反三,能夠由個別到普遍。在創設微課以及學習微課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善于發現方法、總結規律,在知識的重難點上能夠有所突破。
學習是一門藝術,教學更是一門奇妙無窮的藝術,尤其是以聽說讀寫為主的語文更加注重學生的實踐操練。要想打造真正的高效課堂,教師不僅要在教材上下功夫,還要在研究學生上下功夫,在教法上下功夫,探索“少教多學”背景下“翻轉課堂”創建微課環節的實施,是完成以上任務的一把鑰匙。
在通訊發達、網絡普及的今天,教育必須與時俱進,改革勢在必行!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的發展更為教師們提供了無限創造的可能。進行翻轉課堂教學、創設好每一節高質量的微課不僅可以讓教師從沉重的講課中脫離出來,還可以給學生提供更新穎、更有趣的教學形式,引領他們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向能力、向語文核心素養前進。筆者相信,“少教多學”,讓課堂翻轉過來,恰到好處地利用微課給我們的教育帶來希望,帶來改革的春風,只要我們勇于探索,一定會迎來語文教育教學的春天。
參考文獻
[1]唐曉勇.“翻轉課堂”:數字技術引發的學習變革[J].中小學管理,2013(07).
[2]陳曉平. 傳統教育模式被翻轉的端倪——“翻轉課堂”在成人高校商務英語寫作中的實踐與體驗[J].中國成人教育, 2013(10):124-126.
[3]焦建利.微課及其應用與影響[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13-14.
[4]婁智華.信息化環境下教學結構改革的案例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
[5]李宏敏.基于翻轉課堂教學理念的課程設計與開發——以《學習科學與技術》課程為例[D].廣西師范學院,2013.
[6]王安琪.翻轉課堂在初中英語語言技能教學中的應用[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4.
[7]康紅娜,馮軍,姚奇志.“微時代”下的“微課”藝術[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12(1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50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