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北京服務外包產業提升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發展服務外包產業對于提升產業結構、節省能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北京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空間受限于成本資源瓶頸,產業結構中高端服務占比較低,京津冀產業間協同性較差。本文提出四點建議,引導低端產業向津冀二三線城市轉移,形成京津冀地區服務外包產業的梯度發展布局,提升北京市服務外包產業結構,推動京津冀服務外包產業協同發展。
關鍵詞:北京;服務外包產業;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升級
一、北京市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現狀
?。ㄒ唬╇x岸外包執行額穩定增長
2009年,北京獲得國務院批準的“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稱號,成為中國20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之一。2013年,北京獲得“中國軟件名城”稱號。2009-2016年,北京服務外包產業特別是離岸外包總體呈現出穩定增長的態勢,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從10.5億美元增長到49.1億美元。2009-2016年北京市離岸服務外包年均增長率達到24.7%。
?。ǘ└叨朔胀獍袌雠d起
當前,北京服務外包已經覆蓋三大業務領域:信息技術外包服務(ITO);技術性業務流程外包服務(BPO)以及知識流程外包服務(KPO),主要分布在海淀、朝陽、昌平、密云、大興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六大服務外包示范區。其中,海淀、朝陽、密云主要受理ITO、接發包和呼叫中心業務,與昌平、大興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承接的BPO形成錯位發展。近年來,北京知識流程外包市場,特別是以生物醫藥研發為代表的高端KPO業務正在迅速興起,目前以保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諾和諾德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康龍化成(北京)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北京知識流程服務外包企業,不斷整合國際、國內生物技術創新資源,在基礎研究、平臺開發、關鍵技術等領域帶動中國KPO服務外包產業向縱深發展。
?。ㄈ堫^業務平臺和領軍企業已經形成
目前,北京已經形成以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京交會”)為龍頭的品牌型服務外包業務平臺。2018年舉辦的第五屆京交會吸引了122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0萬人次專業客商參展參會。京交會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個國家級、國際性、綜合型的服務貿易平臺,不僅是北京參與全球服務貿易的重要平臺,對全國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發展的品牌帶動性也已形成。北京服務外包市場領軍企業也已形成。文思海輝、軟通動力等大型企業連續多年入選 “中國服務外包十大領軍企業”榜單,2017年北京服務外包領軍企業數量居全國第一。截至2016年,北京離岸業務額超過千萬美元的企業達80家,其中9家企業離岸業務額超過億美元。
?。ㄋ模┓胀獍a業集聚效應開始顯現
產業集聚是北京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主要模式。2007-2016年,北京形成了按業務種類定位、高度集聚和成熟的服務園區,如四大金融后臺服務園區(朝陽金盞金融服務區、海淀稻香湖金融服務區、通州商務園、西城德勝科技園);以提供IT服務外包為主的中關村軟件園、永豐產業基地、上地信息產業基地等服務園區;以生命科學研究為主,提供創新、知識外包的中關村(昌平)生命科學園等。園區高度集聚了北京服務外包企業和人員,培育了完整的產業鏈,是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
業務來源國方面,北京離岸服務外包已形成美、歐兩大業務圈,而日本的市場份額持續下降。從2001年起步,北京離岸外包競爭力不斷提升。北京離岸外包來源國分布呈現較強的集中性,目前已經形成了美、歐兩大核心業務圈的格局。來自北京市商務委的數據顯示,2016年,對美國業務達到了20.2億美元,所占份額為41.2%,是北京最大的業務來源國;愛爾蘭業務達到了3.5億美元,為第二大發包國;歐洲的愛爾蘭、德國、瑞典和荷蘭位列北京離岸服務外包市場的第二至第五位,四國所占份額為26%,歐洲市場得到了充分開拓。2016年,美國和歐洲兩大區域覆蓋了北京市離岸市場近80%的份額,而北京對日本離岸服務外包額自2009年以來持續減少,市場份額由2009年的27%下降到2016年的5.2%,市場排名下跌到第八名。
二、北京市服務外包產業存在的問題
?。ㄒ唬┊a業結構以中低端ITO為主,高端服務占比較低
北京服務外包三類業務的市場份額逐漸由2012年的“七二一”分布演變至2016年的“六二二”式分布結構。這一趨勢體現了北京服務外包的業務類型不斷豐富,產業在逐步向高端發展。其中ITO業務由七成比例逐漸下降至六成左右,BPO業務比例穩定在16%-20%之間,KPO業務的市場份額則由2012年低谷時期的9.8%上升到2016年18.6%。
近年來北京服務外包產業結構雖然有所改善,但基于北京IT產業的雄厚基礎,ITO業務在北京服務外包產業中的占比雖然不斷下降,卻依然處于領導地位,占比超過60%。具有較高附加價值的BPO和KPO外包業務起步較晚,規模尚未成熟,因而占比較低。相對于發達國家的KPO為主的高端產業結構而言北京市服務外包產業仍然處于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
?。ǘ┰诎锻獍壤停瑵摿τ写诰?
一直以來,北京服務外包市場以離岸外包業務為主,離岸外包執行額占服務外包執行額的比例始終保持在60%以上,而在岸外包業務所占比例較低,增長較為緩慢。究其原因,一是取決于國際服務外包市場需求,二是受限于本土企業的服務發包能力,三是國家對離岸外包業務較為重視。2014年以來,世界經濟增長持續乏力,國際服務外包需求萎靡,再加上人員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北京市離岸外包執行額的增速由前幾年的50%以上的高增速逐漸回落至10%左右,其中2015年還出現了負增長。國內外環境倒逼在岸外包業務增長,挖掘國內服務市場潛力,依靠內需增長彌補外需不足,協調離岸在岸業務協調發展。
?。ㄈ┏杀举Y源瓶頸:人力資源、土地價格、房租等成本高,發展空間受限
當前北京服務外包已經進入高成本運營時代。服務外包企業的用工、用地、房租成本逐年不斷攀升。2017年北京應屆畢業生的平均月薪酬為5200元,僅次于上海的5386元。而據北京市人社局統計,2016年北京職工平均月工資已達7706元,居全國之首。有限的土地供給與服務外包產業用地的需求缺口也日益加大。2017年北京土地市場平均樓面地價創新高,每平方米高達20257元,同比上漲40%。而房價受房地產市場調控的影響,以2017年“3·17新政”為分界點,在新政實施后有所下跌,預計2018年房價將保持平穩運行的態勢。2017年北京寫字樓租金整體穩中有升,甲級寫字樓租金為392元/月/平方米,核心商圈寫字樓租金更高。并且大城市在戶籍、住房待遇等方面障礙較多,已經成為北京服務外包企業在規?;l展中的瓶頸。 服務外包作為輕資產運營的產業,是以人為驅動的知識密集型產業。鼎韜產業研究院相關研究顯示,服務外包企業全部收入的約65%通常會被用于支付勞動成本,10%-15%用于支付物業租金和辦公費用,余下的才是利潤。目前北京的用工成本在全國排名第二,僅次于上海,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中關村科技園等示范園區的大多數服務外包企業均表示成本上升導致經營壓力增大,北京高企的用工、用地和房租成本已經加劇了企業的運營負擔,導致利潤下降,發展空間受限。服務外包出現了由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進行轉移的趨勢。
三、北京市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對策
總體來說,北京應制定戰略規劃,在“十三五”期間逐步將過剩的、利潤空間小的低端外包業務遷往津冀二線城市,騰出空間大力引進高端KPO業務,同時充分發掘在岸外包市場的潛力。這樣做不但能夠優化北京服務外包產業結構,而且還能帶動京津冀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為此,筆者提出以下幾條建議:
?。ㄒ唬┮龑У投送獍鼧I務逐步有序向津冀二三線城市遷移
將一些人力資源密集、利潤率低,同時便于異地交付的業務如軟件與信息服務、財務管理服務、物流服務等中低端外包業務遷往河北、天津的二線城鎮,如天津武清、薊縣,河北保定、涿州、燕郊乃至石家莊等地區。騰出空間大力引進中高端的BPO業務,如客戶服務、技術支持、應用系統支持等,以及KPO業務,如技術研發、生物醫藥、設計創意等。
?。ǘ┨岣攮h北京地區承接北京服務外包產業的能力
為了避免“水土不服”,提高承接北京服務外包產業的能力,周邊二線城市除了維持人力資源的高性價比外,更重要的是維持地方優惠措施的持續穩定以保持企業的經營運作。周邊地區應加強城市資源的調研和整合,充分利用已有的產業園區承接服務外包產業。如天津武清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石家莊高新技術開發區,保定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河北涿州經濟開發區等,通過優惠的扶持政策,比如設立“北京服務外包產業基金”,給予外遷企業稅收優惠(對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減按15%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職工教育經費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8%部分稅前扣除等)、財政補貼上的相應支持,吸引北京服務外包企業,更多將物流中心、交付中心向這些二線城鎮的產業園區遷移,以替代這些園區落后、陳舊、低效益的工業項目,從而提升園區產業結構,同時降低排放。
?。ㄈ┡嘤胀獍诎妒袌?
建議積極培育服務外包在岸市場,提升企業在岸服務水平,進入全新的潛力服務領域。鼓勵政府機構和各類企業(特別是央企和國企)創新管理運營理念,購買專業服務。幫助政府和企業建設類似硬件采購的流程、供應商篩選方法、服務評價標準、采購定價機制、制定質量標準、保障買家的知識產權和信息安全、保護買賣雙方權益的操作流程。引進國際一流服務外包咨詢機構,幫助國內服務買家學會如何外包、如何管理供應商、如何控制委托業務的質量。依靠龐大的本土市場需求帶動服務外包企業的成長,從而推動整個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壯大。
?。ㄋ模┓e極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服務外包市場
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積極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服務外包市場。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借助京交會、“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國博會等平臺吸引沿線國家服務企業參與,積極促成產業對接和貿易融合。充分利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業已存在的行業商會,增加設立代表處、辦事處,積極為本市企業承接跨國服務外包業務牽線搭橋,提供信息、交通、通信等力所能及的便利和幫助,協助企業處理交易糾紛,調解矛盾。在有條件的地區,借鑒印度、愛爾蘭的發展經驗,以及中國最近十幾年的發展經驗,選擇有合作前景的地區,如印度、巴基斯坦、愛爾蘭、俄羅斯等有較好產業基礎的國家合作探索建立服務經濟和服務外包跨國合作試驗區,在基礎設施、人員往來、金融支持、財稅政策、城市建設等方面實施特殊優惠政策,鼓勵試驗區先行先試,為全面擴大服務經濟合作和服務外包發展探索新路。
參考文獻:
[1]仇俊.城市服務外包接包能力提升策略探討——以北京、杭州和廣州為例[J].對外經貿,2013(05)
[2]馬麗儀,陶秋燕,祁梅.IT服務外包產業創新網絡調查研究——以北京中關村地區為例[J].科技與經濟,2012(06)
[3]王江,王丹.新形勢下北京服務外包的競爭力評價及發展前景[J].國際商務,2012(05)
[4]徐楓.北京服務外包跨區域轉移的可行性研究——基于京津冀經濟一體化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展望與思考——2014年京津冀協同發展研討會論文集,2014年5月.
作者簡介:
蔡彤娟(1982.10- ),女,經濟學博士,副研究員,研究方向:區域經濟一體化,服務外包與服務貿易;
郭小靜(1995.3- ),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區域經濟一體化。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66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