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的英譯本賞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不僅對中國社會產生深遠影響,在國外也備受關注和喜愛?!端疂G傳》比較著名的英譯本有四個版本,分別是美國學者賽珍珠的譯本,英國學者杰克遜的譯本,美裔漢學家沙博理的譯本以及英國學者約翰·登特-楊和安萊克斯·登特-楊父子的合譯本。其中最受歡迎的為沙博理的譯本,本文以幾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對其譯本進行賞析。
關鍵詞 《水滸傳》 沙博理 翻譯 中國文化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水滸傳》匯集了許多中國人心目當中的英雄傳奇,其藝術手法是中國古典文學創作的巔峰。在眾多的英譯本當中,目前為止沙博理的譯本被認為是最好的。最大程度還原原著中各種人物形象及故事背景,使西方讀者與我們產生情感共鳴。
1對綽號的翻譯
在梁山好漢108個綽號中,以“龍”、“虎”、“豹”等動物名稱命名的占大多數,沙博理譯為“dragon”、“tiger”和“leopard”,符合東方文化。如將“九尾魚”譯為“Nine Tailed Tortoise”;“入云龍”譯為“Dragon in the Clouds”;“白花蛇”譯為“White Spotted Snake”;“九紋龍”譯為“Nine Dragon”;“青面獸”譯為“Blue Faced Beast”;“早地忽律”譯為“Dry Land Crocodile”。還有一些不好實現對等的翻譯,沙博理便采用了異化和歸化翻譯相結合的方法。
2對四字格的翻譯
對四字格的翻譯,沙博理兼顧了源語和目的語的句法結構和意境及形式的統一,以歸化和異化翻譯為出發點。如“以禳天災,救濟萬民”譯為“Dispel the pestilence and save the people”;“倘若疏失,甘當重罪”譯為“May I be severely punished if I fail”;“有家難奔,有國難投”譯為“I will become a man without a home or country”。還有許多四字格中前兩個字和后兩個字在意義上相同相近,沙博理在翻譯時為了避免繁冗的現象采用了歸化翻譯,使語言讀起來簡潔,朗朗上口。如“粉身碎骨”譯為“pulverize your bones and pound your flesh to jelly”;“揮金似土”譯為“scatter gold about like dust”;“斬草除根”譯為“pull it out by roots”。
3對粗俗語的翻譯
《水滸傳》中各英雄好漢不離口的粗俗俚語也是其一大特色,體現他們各自鮮明的個性特色,恰當地翻譯這些俚語有助于外國讀者了解中國文化。魯智深經常把“撮鳥”一詞掛在嘴邊,沙博理使用了“knave”,“the bird”,“scurvy knave”,“wretch”和“scntlndrel”等詞語,比較準確地表達了原文的意思,其中“the bird”為直譯,使“撮鳥”的意義簡單化。梁山好漢們性格豪放者居多,罵人時多用“破賊”、“奸賊”之類的。翻譯“潑賊”時,沙博理用了“knave”, “filthy wretch”,“dirty robber”和“filthy rogue”等詞。這兩個詞意思相近,是偷盜之人還是奸人亦或是歹人,或只是一種貶稱,要根據語境來定。
4對熟語的翻譯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沙博理直譯為譯為“Soldiers are trained for months for the sake of a few days of battle”,使讀者直接感受到原文的韻味;“只恐寨小,不堪歇馬”,沙博理意譯為“Our mountain stronghold is too small for a man like you”,把“不堪歇馬”略去,提煉出“我們廟小,容不下像你這樣的人”的主要意思;“聞名不如見面,見面勝似聞名”,沙博理減譯為“Meeting a man of fame is better than just hearing his name”,此熟語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意義重疊,所以省略了前部分否定的形式,只翻譯了后面一部分。
翻譯是個復雜的過程,涉及到文化因素、語言因素、時代因素以及譯者的個人因素。在翻譯的過程中,難免會側重某一方面。譯者作為文化的傳播者,須盡量縮短兩種語言文化間的差距,消除由于缺乏理解造成的障礙,讓譯文稱為文化傳播的有效媒介。
參考文獻
[1] 王麗娜.《水滸傳》在國外[J].武漢師范學院報,1983(01).
[2] 徐燕.二十年來《水滸傳》的英譯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2008(02).
[3] 陳志栓.從《水滸傳》的“吃”字翻譯談起[J].龍巖師專學報,2004(02).
[4] 胡天斌.從人物的再現看賽譯《水滸傳》的后殖民主義色彩[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71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