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感《多一些寬容》賞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中國現代作家郭安鳳的雜感《多一些寬容》,雖然篇幅短小,但立論明晰,說理透徹。我們用樹形圖展示雜感語體《多一些寬容》的論證結構內部各部分間的關系,并對其話語結構進行個案分析,闡述如何在生活中實踐語言寬容,展現寬容之美。
關鍵詞:《多一些寬容》 寬容 論證結構 話語結構
著名法國文學家雨果先生說過:“世界上最寬闊的東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這就是寬容。寬容是指“寬大有氣量,不計較或不追究”。正如漢民族文化所提倡的“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人與人相處,要多一些寬容,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中國現代作家郭安鳳的雜感《多一些寬容》,全文共662個字,雖然篇幅短小,但立論明晰,說理透徹。本文試圖賞析雜感語體《多一些寬容》的論證結構和話語結構,闡述如何在言語層面踐行寬容,即在生活中實踐語言寬容。
《多一些寬容》屬于雜感語體,雜感是對某件事或某個問題有感而發,隨心而寫,表明自己的觀點、態度的一種語體。從言語行為的角度來看,雜感是議論言語行為。感慨者要發表一番議論,需要經過一個前后相續的過程,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些共同構成了議論言語行為的論證結構。
《多一些寬容》在文章的一開始就提出了問題,實際上是在進行觀念認同,闡述了寬容的社會意義:“寬容,無論是對社會中的人際關系還是對于個人的修養,都是至關重要的。”從而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論點“多一些寬容”,也就是“寬容可以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使自己成為豁達大度的人”。文章不僅從人與人的關系角度,而且從個人胸襟的角度,論述了寬容的必要性。其次是解決問題。《多一些寬容》主要是通過講道理來論證核心論點,所以說理結構是該文的主體結構。在說理論證之前,語篇對“寬容”進行了解釋;然后先總論——“要做到寬容,就必須做到互諒、互讓、互敬、互愛”。緊接著,分別論述了“互諒(彼此諒解)”“互讓(彼此謙讓)”“互敬(彼此尊重)”“互愛(彼此關心)”四個方面,闡述了寬容的主要內涵,使讀者懂得寬容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更加明白了如何才能做到寬容,讓人心悅誠服。最后,作者闡釋了如何處理“對同志的寬容”和“對錯誤的批評”的關系,強調“寬容并不是無原則的遷就”,“而是要在社會主義道德范圍的基礎上相互理解和關愛,盡量多一些寬容”。這樣分析,全面透徹,條理清晰。在文章的最后,作者用了一個問句——“朋友,你說呢”?字面上是在征詢讀者的意見,其實是運用商討的語氣,禮貌性地尋求觀點認同。一個簡單的問句,采用了談心的方式,緩和了說理的強度,起到了與讀者情感溝通的作用,這本身就是和諧的人際關系的體現。
我們用樹形圖來展示《多一些寬容》議論言語行為論證結構內部各部分間的關系(見圖1),并對《多一些寬容》的話語結構進行個案分析。分析時,使用的符合及它們的含義如下:
S表示議論言語行為的論證結構單元,議論言語行為中的小句或某些成分。S右邊的數字表示句子在篇章中的序位。在引文里,S和序號置于句后的圓括號里。T表示篇章;I表示提出問題;Ⅱ表示解決問題;P表示論點表達;E表示論據表達;G表示總論;C表示觀念認同;CI表示澄清,是指對論題用語的解釋或對論題的說明;SI表示尋求認同;R表示分論。
《多一些寬容》的論證結構落實在話語層面形成了語篇,就展現為話語結構。請看《多一些寬容》的文本:
人生活在社會中,總要與人相處,與外界發生各種聯系。因此,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十分重要。(S1)要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最重要的是豁達大度,善于容納與自己志趣、風格不同的人。(S2)古人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保⊿3)
寬容是一種高尚的人格修養,一種“宰相胸襟”,一種大將風度。(S4)要心懷坦蕩,寬容他人,就必須做到互諒、互讓、互敬、互愛。(S5)互諒就是彼此諒解,不計較個人恩怨。(S6)人都是有感情和尊嚴的,既需要他人的體諒,又有義務體諒他人。(S7)有了互相之間的諒解,就能清心降火,在任何情況下,保持平靜的心境和寬厚的品格。(S8)互讓,就是彼此謙讓,不計較個人名利得失。(S9)心底無私天地寬。(S10)摒棄私心雜念,自覺做到以整體利益為重,把好處讓給別人,把困難留給自己。(S11)爭名于朝,爭利于市,斤斤計較個人得失,是難以與他人和睦相處的。(S12)互敬,就是彼此尊重,不計較你高我低。(S13)尊重別人是一種美德,“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別人,自然會獲得別人的好感和尊重。(S14)如果無視他人的存在,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就不會有知心朋友。(S15)互愛,就是彼此關心,不計較個性、品格、氣質的差異。(S16)愛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萬別、迥異不同的人和諧地融為一個整體……使人間變得更加美好。(S17)
我們所講的寬容并不是無原則的遷就……盡量多一些寬容。(S18)面對違反原則的言行,不姑息放縱。(S19)這樣,我們才能保持寬闊的心胸,建立純潔的人際關系。(S20)朋友,你說呢?(S21)
其話語結構為:
T:[I]
I:
P[S1 人生活在社會中,總要與人相處,與外界發生各種聯系,因此,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十分重要。]
E
[S2 要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最重要的是豁達大度,善于容納與自己志趣、風格不同的人。
S3 古人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颍?
CI [S4 寬容是一種高尚的人格修養,一種“宰相胸襟”,一種大將風度。]
G [S5 要心懷坦蕩,寬容他人,就必須做到互諒、互讓、互敬、互愛。]
R1
[S6 互諒就是彼此諒解,不計較個人恩怨。
S7 人都是有感情和尊嚴的,既需要他人的體諒,又有義務體諒他人。 S8 有了互相之間的諒解,就能清心降火,在任何情況下,保持平靜的心境和寬厚的品格。]
R2
[S9 互讓,就是彼此謙讓,不計較個人名利得失。
S10 心底無私天地寬。
S11 摒棄私心雜念,自覺做到以整體利益為重,把好處讓給別人,把困難留給自己。
S12 爭名于朝,爭利于市,斤斤計較個人得失,是難以與他人和睦相處。]
R3
[S13 互敬,就是彼此尊重,不計較你高我低。
S14 尊重別人是一種美德,“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別人,自然會獲得別人的好感和尊重。
S15 如果無視他人的存在,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就不會有知心朋友。]
R4
[S16 互愛,就是彼此關心,不計較個性、品格、氣質的差異。
S17 愛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萬別、迥異不同的人和諧地融為一個整體……使人間變得更加美好。]
CI
[S18 我們所講的寬容并不是無原則的遷就……盡量多一些寬容。
S19 面對違反原則的言行,不姑息放縱。
S20 這樣,我們才能保持寬闊的心胸,建立純潔的人際關系。]
SI [S21 朋友,你說呢?]
《多一些寬容》對論點的論證,不依靠舉例,運用了講道理的論證方法,緊緊圍繞“為什么——怎么樣”展開思路,突出“怎么樣”這個關鍵點。從“互諒、互讓、互敬、互愛”四個方面詮釋了寬容的含義,每一個小的層次中,又從“什么是”“為什么”的角度分別論述,層層剖析。作者在充分論證核心觀點的同時,還注意了說理的辯證性,使文章的論證更加有力。另外,作者在講道理的過程中運用名言、俗語,還有自己的人生感悟,這些都增強了論證的權威性和說服力。
正如郭鳳安先生所說的那樣:“寬容是一種高尚的人格修養,一種‘宰相胸襟’,一種大將風度。要心懷坦蕩,寬容他人,就必須做到互諒、互讓、互敬、互愛?!睂捜莶粌H要體現在行動上,而且更應該實踐在語言上,因為語言是人類基本的交流方式,是人類生存的家園。語言是社會一切活動的交際工具。社會的一切活動,從物質生產活動到精神創作活動,從政治文化生活到日常生活都需要用語言來交流思想,達到相互了解,協調共同行動。語言在言語交際中的主導功能是調節功能,調節人們相互間的關系,達到相互理解和合作。語言在思維中調節個體的思想和行為,在傳遞信息中調節整個社會成員的一致行動。要從不同的層次調節人際間的相互關系,有效地傳遞信息,交際者就要在特定的言語環境中實踐語言寬容,得體地運用語言,以便充分發揮語言的調節功能,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語言寬容是指在言語交際中運用寬容原則來避免言語沖突并實現交際效果。語言寬容是說話者負面或中性意圖與一般性寬容原則相互作用的產物,是以尊重每一個交際對象為前提而采用的語言及言語行為規范的總和?!边@是一種積極的交際觀,努力與觀點、思維及行為方式跟自己相異的人進行積極的協調合作。只有寬容,特別是語言寬容,能夠借助語言和言語行為規范影響交際者,使其將沖突性話語或消極情緒轉變為與這些規范相符合的言語。使用寬容的語言有助于化解交際中的言語攻擊性,減少話語的負面影響,表現出交際者的寬容態度,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有句話說得好:“天空寬容了云朵,才有了彩霞。江河寬容了小溪,才有了浩瀚。土地寬容了種子,才有了豐收。人生寬容了遺憾,才有了成功?!睂捜菔菬o私的,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寬容的語言會像溫泉一樣化解人與人之間的一切冰凍。寬容的語言不僅是一個人知識和修養的外衣,是一個人高尚品質的象征,也是使社會生活更加和諧的因素。寬容讓我們以豁達的心態善待別人,善待自己。因此,實踐語言寬容,得體地運用語言,提高交際的效度,創造溫馨和諧的人際關系,努力構建蓬勃發展的和諧社會,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96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