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個體心理學理論及在高校貧困學生心理工作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個體心理學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有一個“人往高處走”的天生的情節,自卑情結的困擾和追求卓越的動機是其兩個基本概念,一個人的生活方式是其人格結構的表現,社會興趣和活躍程度是兩種人格變量。本文從個體心理學理論構成、理論應用及治療方法入手,綜合闡述個體心理學理論。并以高校貧困學生心理工作為例,分析其現狀并通過阿德勒自卑補償理論為中心,對高校貧困學生心理工作提供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 個體心理理論 自卑補償 高校貧困學生心理工作
中圖分類號:G445 文獻標識碼:A
個體心理學是奧地利的著名心理學家、精神病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創立的心理學體系。個體心理學并不是指個人或個體的心理學,其中的個體指的是“整體”、 “不可分”的意思,代表著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這個整體的各部分為了追求、實現同一個目標而主動的通力合作。他強調研究社會因素對個體的健康以及不健康的心理發展的影響,認為社會文化因素與個體發展的自主性是一個相互作用的整體,在心理發展過程中有重要作用。阿德勒將人視為由統一的、普遍性的目標所引導從而克服自卑、追求優越和完善,有著先天社會興趣潛能,創造性地利用自身獨特而穩定的生活風格積極、自主地面對社會生活問題,并給出自己的創造性答案。
1個體心理學理論構成
個體心理學的理論體系可分為三個部分論述,這三個部分并不是截然不同的理論層次,它們共同構成為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有機整體。
“自卑-卓越”理論是說明人格或主體的動力問題。阿德勒以自卑為動力觀的起點,通過自卑的補償和追求優越來理解人格的發展動力。阿德勒的“自卑-卓越”論是一種自下而上、從卑劣到卓越的心智動力學。
“生活風格”理論是來表達個體自我和行為整體性人格。生活風格是遺傳、環境與個人創造力量相互作用的產物。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把早期記憶、出生順序和夢的解釋作為通向人的心理生活的三個“通道”,阿德勒正是通過這三個方面的長期研究,從而揭示了生活風格的起源和形成。
“社群情懷”理論是理解人的生活風格和理想人格,阿德勒認為正常人所追求的是對社會有用或符合社會利益的卓越目標。社群情懷是人生來就有的潛能,但只有通過合適的引導和訓練才能表現出來。早期家庭環境中父母親與子女的關系是影響社群情懷的關鍵因素。阿德勒把社會興趣作為判斷心理成熟度的標準。
2理論應用及治療理念
個體心理學本身就是一種應用性的心理學理論,是阿德勒在臨床實踐的基礎上提出的,反過來,阿德勒還把其個體心理學的理論觀點,應用和擴展于人類理智生活的眾多領域,特別是在心理治療、宗教、教育等領域。在心理治療方面,個體心理學是一種開放而靈活的治療取向,阿德勒反對封閉和僵化的治療方法。同時個體心理學開拓的治療方法具有鮮明的綜合性、開放性、短程化的特點。在教育方面,阿德勒認為,個體心理學與教育是同一現實和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阿德勒重視家庭和學校、家長和教師在兒童教育方面的互補、互動和合作。父母能夠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教師則能夠矯正家庭教育的缺陷。
其治療理念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主性力量,心理疾病的成因主要是不健康、不能適應現實社會生活的生活風格,通過分析個體的早期記憶、出生順序以及夢等能夠了解來訪者的生活風格,通過發揮來訪者的自主性力量引導其建立更具有社會適應性的生活風格并培養其合作能力和社會興趣,使得來訪者能夠正確、更合理地追求優越、克服自卑,完善自己的人生,同時消除社會適應不良的生理、心理以及行為表現。阿德勒尤其強調每個人都有自主性力量,都有能力自主解決生活問題。
結合上述理論,提出如下建議:
?。?)幫資助學生合理設置“目標”,通過完成“目標”實現補償,培養自信。
?。?)目標體系的設定要循序漸進,避免個體為尋求優越盲目設定難以實現的目標導致習得性無助;學生在目標完成的過程中,漸漸實現對自身的肯定,消除學生的自卑感。
?。?)改變“導致自卑感的環境”,幫助受助學生意識到“補償”重在行動,唯有自身勤勤懇懇的努力才能改變現狀,使受助學生能夠切實投入到行動中來,通過行動來改變現狀,為自己的未來努力奮斗。
?。?)建立和完善資助工作心理援助體系,發揮心理咨詢作用。
高校既要解決貧困生物質上的困難,同時也要解決其心理上的困難。雙管齊下,幫助受助學生成長成才。通過心理咨詢、心理團體輔導、身心健康知識講座等方式,針對性解決貧困生心理問題,幫助受助學生處理心理及情緒障礙。也應重視團體心理輔導,高校貧困生群體具有較高的同質性,通過團體心理輔導的方式減輕該群體成員的心理壓力,減少自卑感,增強信心,培養出其對團體的歸屬感和信任感,顯著改善貧困生心理健康水平。
個體心理學的理論體系整體可分為“自卑-卓越”論、“生活風格”論、“社群情懷”論三個部分,對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理論構成的說明和詮釋,對正確把握和深度理解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對精神分析、人本主義心理學有重要影響。個體心理學理論的治療理念及相關配套方法,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都有一定可借鑒的現實意義。阿德勒的自卑補償理論從積極的角度闡述了個人超越自卑、追求卓越的方向和方法,高校心理工作可以借鑒學習,幫助受助學生正確對待“自卑感”,通過有效的行為“補償”改變產生自卑感的環境,實現個體價值,達到資助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郝陽,王立君,呂行.個體心理學的邏輯體系[J].科教導刊,2018(05):163-165.
[2] 郝陽,王立君,呂行.個體心理學的治療觀簡評[J].科教導刊,2018(13).
[3] 葛偉麗.阿德勒自卑補償理論對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啟示[J].現代商業,2017(3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72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