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繪畫心理學在中小學心理輔導工作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繪畫心理學在學生心理輔導工作中具有獨特的價值和優勢,它的巧妙運用能使心理輔導工作卓有成效。
一、繪畫心理學是建立良好咨訪關系的有效方式
相對生理的發育,中小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當出現心理創傷或有異常情緒及行為表現時,常常無法很好地描述自己的狀態和感受。若給孩子一支筆、一張紙,讓他花幾分鐘畫一幅房樹人畫或者隨意畫,就能暢通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渠道。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繪畫是一種圖形表達,它給我們提供了一幅心理世界的“認知地圖”。心理輔導老師若能從中讀懂孩子的心里“畫”,會讓孩子找到“知己”的感覺,也是建立良好咨訪關系的最有效方式。
二、繪畫心理學是了解輔導對象現狀、評估輔導對象問題嚴重程度的有效手段。
繪畫是兒童認識和把握世界的一種方式,繪畫中有畫者的內在邏輯,蘊含著孩子們的思想與行為,是他們內心世界的自然流露。
每個階段的孩子在繪畫中都會表現出該年齡階段的特點。如何從細微處著手,分析和解讀孩子的畫,是了解孩子心理狀態的重要方式。
孩子的畫中常常會出現“房、樹、人”這三個元素。孩子們在畫“房、樹、人”這一主題的時候,既能夠反映出他的家庭關系中的情況,與家人之間的關系,在家庭中的地位,又能夠透露出孩子的成長狀態,交流能力和內心的想法等。房子是人們成長的場所,投射內心的安全感。房子巨大無比,可能渴望親情或是有難以抑制的沖動。像城堡一樣的房子,代表了自我保護意識。如果房子外觀丑陋、面目可憎,孩子可能把家看做束縛自由的牢籠。瓦片畫得很仔細,追求細節和完美。把樓梯畫得特別長特別大,孩子可能不想回家,親子關系有待改善。
樹木:樹反映的是一個孩子的成長狀態,可以展現出孩子的生命力。可以從樹干、樹根、樹冠、樹枝和果實等方面來解讀孩子關于樹的繪畫內容。樹干的粗細代表生命力的旺盛程度,過細的、像一根線一樣的樹干,往往代表在成長過程中缺乏支持和支撐;樹根象征安全感;樹葉是生命力的象征,茂盛的樹葉代表生機勃勃,樹葉稀少代表活力不足,沒有任何葉子的枯樹代表生命的失落感。
人物:孩子經常畫的那個人,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重要的位置,是孩子在對他表達強烈的愛和依戀。孩子為人物畫的細節(帽子、腰帶、頭飾、鞋子等)越多,表明對那個人的關注程度越高,感情越強烈。此外,孩子很多時候畫的就是他自己,就算畫的是卡通人物,其實也有他“理想自我”的表達成分在里面。
孩子繪畫時,在色彩上也有著自己的偏好。偏愛暖色的孩子,比較活潑,熱情,精力充沛,表達積極情緒。偏愛冷色調則安靜,思考,嚴謹。只用一兩種顏色表示冷靜,謙讓,相對于群體交往,可能更喜歡獨處。喜歡多種顏色搭配在一起的孩子,開朗、樂觀、人緣好,比較受歡迎。
三、繪畫心理學可以作為智商測試的重要輔助工具
圖形與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發展有關。越復雜的圖形代表孩子的理解和邏輯思維能力發展越完善。喜歡畫三角形的孩子,一般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多比較強,頭腦清醒,思路清晰,有很好的判斷力和決斷力;喜歡畫圓形的孩子,凡事有一定的規劃和設計,善于掌控時間,合理安排,喜歡按照事先的準備行事,他們多有很強的創造力和很豐富的想象力;喜歡畫不規則曲線和圓形的孩子,心胸比較開闊,心態比較平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但有點玩世不恭;喜歡畫不定型但棱角分明圖形的孩子,競爭意識比較強,希望自己能夠勝人一籌。他們不斷地為了目標而努力,并且可以做出巨大的付出和犧牲;喜歡涂寫對稱圖形的孩子,做事比較小心謹慎,遵循一定的計劃和規則。
四、繪畫是給輔導對象進行對比評估的有效心理檔案憑證
繪畫并非只針對某一個元素進行分析,畫面中出現的元素,對于孩子來說都是有意義的。對來訪者的狀態評估可以通過前后的畫來呈現,并且可以為其保存心理檔案。
懂孩子的畫,進入孩子的世界,有效運用心理學知識,綜合分析繪畫內容能幫助我們更有效地貼近孩子。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10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