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后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當我們進入一項工作時,我們要有具備一種結果導向的思維。首先,要確認我們的角色,進而可以確認我們的客戶是誰,然后確定客戶的需求是什么,根據需求制定方案,推動實施,最后堅持計劃,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又涉及到如何有效性。
關鍵詞 企業管理 管理者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由角色推出客戶需要樹立一種新的觀念,即內部客戶。當我們作為一名員工,如果提到我們的客戶,很容易聯想到的是其他企業或用戶,但事實上我們還有另外一些未曾想過的客戶。流水線上工人的客戶是下一站的工人,工程師的客戶是經理,甚至是公司的體系制度。
在界定好客戶是誰后,我們需要明確客戶對于我們的需求是什么,只有明確需求后,在可以向著正確的方向努力。例如,一名質量經理在剛剛進入新工作的時候,需要明確的是公司對于這個職位有什么樣的基本需求,要處理哪些日常工作,比如說跟蹤員工項目狀態進展計劃、檢測公司產品質量數據等等一系列公司明確具體的要求;另外就是滿足質量總監的需求,公司對于質量的需求,在這一崗位上,毫無疑問,公司需要一個可以有效降低公司質量事故、客戶抱怨、制作預防機制的經理,那么明確了這個需求后,便可以制定后續的方針政策了。
在明確需求以及目的后,我們便需要制定策略、推動實施。雖然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并未過多提及如何制定策略、推動實施,但德魯克提到了許多決策的方式。首先,行動的前提是判斷利益大于成本及風險;其次,如果決定行動,那么切記半途而廢,最后,決策就涉及到改變,改變必然引起波瀾,通常我們會因為大多數人的利益去決定做或者不做,但事實上,通過前期的判斷我們已經知道落實決策是一件正確的事情,那么我們就需要去執行,因為實際上有效的決策執行起來往往會讓人產生不愉快的感覺。并且,一個好的想法從發生,到落地,最后產生價值是一件非常艱辛的事情,如何去激勵員工執行下去,這不僅需要自身好的知識基礎,勇氣,以及執行力,更重要的是了解人性,理解管理。
在卓有成效這本書中,更多討論的是有效性,學習有效地管理自己,管理他人,管理企業。
在第一章中,德魯克詳細地論述了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首先,管理者指的是那些通過自身知識、才華、才敢對企業提供一定貢獻的人, 并不是不可以學會的。其次,管理者與體力者不同,不可以依據數量和質量來衡量,而是要依據他的貢獻。最后,一個有效的管理者需要培養時間管理意識、以結果為導向而工作、學會利用資源、合理分配時間、善于做有效的決策。
在第二章和第五章中,德魯克講述了時間作為最稀缺的物品,我們應當如何管理時間。首先,我們要記錄時間,時間并非如我們所想的那樣被合理安排了,所以,我們需要記錄時間,分析我們的時間浪費在了哪里,然后重新規劃時間,產生最大效益,例如,在每天早晨可以將當天需要完成的事情列舉出來,根據X-Y軸的波士頓矩陣將事情分類,放棄那些不重要且不緊急的事情。其次,專注度是我們能夠做好一件事情的基礎,一個人很難同時做好兩件事情,同時管理者的時間大多數情況下并不屬于我們個人,而是要去處理那些瑣碎的事情,但是我們可以將瑣碎的事情集中到一周的某幾天,然后將剩余的時間來完成那些需要專注度的工作。最后,當某一問題或危機經常出現時,管理者應該先總結共性因素,然后總結問題,設計一種可以提前預防或出現問題后可以例行解決的方案,因為一個上了軌道的組織應該是一種冰冷的感覺,組織中的每個人應該清楚地知道出現問題后自己按照流程應該去做什么,而不是讓管理者大部分時間在充當救火隊員去解決一些頻繁發生的問題,同樣一個經常開會的組織也并不是一個有效的組織。
在第三章中,德魯克實際在講管理者需要明確自己的貢獻。首先,作為管理者最應該有的就是責任心,不要過多地考慮我僅僅是作為一個八小時工作時間的付出,然后可以得到什么,而是更多地去想我能夠貢獻什么,一個管理者如果不常去想我可以做出什么貢獻,不光不會有遠大的目標,同樣也會在枯燥的工作中失去興趣,變成一個無法創造更多價值的人,對自身也是不利的。其次,管理者應該明白他的貢獻應該是有效的、利他的,這就是說管理者應該將自身的知識轉換成對他人有幫助的成果。最后,管理者在在開會的時候要具有結果導向型思維,即為什么要召開這次會議,想清楚會議的目的,就會使此次會議變得有效,也節約了他人的時間。
在第四章中,德魯克討論了如何發揮人的長處。首先,有效的管理者應該了解他人的長處,發揮他們的長處,同時,用人所長必容人所短,不要一味盯住別人的缺點,但是,也不能完全忽略他們的短處,要考慮的是該崗位需要什么樣的人,需要具備什么長處、不能有什么缺點,如果匹配完全可以放心令其發揮價值。其次,員工需要具備管理上司的能力,人無完人,同樣,員工身上也有值得上司學習的地方,當員工想發揮其價值時,他的上司未必會承認其工作,這時就需要員工對其不斷地影響,讓上司明白這樣做的好處。最后,如何找到一個人的長處,那就是當他對這件事做的得心應手的工作就是他的長處,反之,困難重重必是其短處。
在第六章和第七章中,德魯克更多的是描述如何進行決策,但是,德魯克并沒有細致地描述每一類問題如何進行決策,這是因為決策本身就需要在特定的場合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只是提到了一些規避的方式用來提示讀者。決策首先應該從自身見解開始,然后尋找一些資料看是否能夠推翻自身見解,如能推翻,那證明該決策經不起驗證,應當放棄。同樣,應該多角度去分析問題,站在其他人角度分析,對時間等角度進行分析,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理解問題的含義,然后取得做出相對更加正確的決策。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77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