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職院校汽車故障診斷技術一體化教學實踐與教學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一體化課程是將理論教學和實踐學習結合成一體的課程,它的核心特征是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相結合,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發展和建立職業認同感相結合,科學性與實用性相結合,符合職業能力發展規律與遵循技術、社會規范相結合,學校教學與企業實踐相結合的課程。
  [關    鍵   詞]  汽車故障診斷;一體化教學;理論與實踐;教學探討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2-0236-02
   2017年,中國汽車市場產銷分別完成2901.54萬輛和2887.8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19%和3.04%,連續9年穩居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位置。中國目前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銷售國家和第三大汽車生產國家,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汽車售后維修技術人員的嚴重短缺。目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各級各類職業院校在對汽車維修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正邁向標準化,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也要順勢而行。
   一、傳統高職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新型技能人才培養體系
   汽車故障診斷技術是培養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學生的工作技能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起初是以一個教學模塊的形式出現在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學生的課程體系內。教學組織形式為理論講解,有一定的實訓課時,實訓主要是對車輛做簡單故障的診斷及分析。多年從事汽車維修的教師發現,在企業只需幾個月就能熟練掌握的故障診斷技能,學生在學校學很長的時間仍然學不會。原因是多方面的,高職院校專業教學存在紙上談兵的現象,沒有給學生足夠多的實際操作機會。理論知識講解語言冗繁且不貼合實際,實訓課時較少,又缺乏富有企業生產經驗的教師指導,使學生動手能力大打折扣,這樣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適應新型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因此,在此基礎上建議實施新形式的“理實一體化教學”,即將理論教學和生產實際情況結合起來的教學,其關鍵內容主要是打破之前的學科體系和教學模式,根據高職教育整體培養目標的要求來重新整合教學資源,其特點在于:
   (一)教師一體化,即專業理論課教師與實訓指導課教師從之前的兩個人變為一個人
   汽車故障診斷技術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課程,在全新的一體化模式下,教師需同時擁有理論和實訓的教學能力,一般的教師很難勝任,高職院校需培養或招聘一批富有企業生產經驗的教師進行授課。由一位教師授課,教師比較容易掌控學生的學習進度,且可以根據學生學習情況,適時調整理論與實訓的教學內容及課時比例,從而達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材一體化,即理論課教材與實訓課教材通過優化后整合為一體
   目前,高職院校的汽車故障診斷技術課程理論講解過多,知識點過于陳舊,實訓設計較少,特別是生產實際案例導入較少,需要聯合企業和職教專家根據學?,F有教學和實訓條件開發一體化教材,內容不再于多,在于精,包含汽車新工藝、新技術的內容。而且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理論基礎和接受能力。
   (三)教室一體化,即理論教室和實訓車間整合為一體
   絕大部分高職院校的理論教室和實訓教室都是分開的,學生上理論課的時候只能看教材、PPT課件或相關知識點的視頻資料,基本上接觸不到實物,將理論教室和實訓車間整合為一體能解決這一問題,實現在學中做,在做中學,真正體現“理實一體化教學”。
   相對于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教學,以上三個一體化教學模式能較好地解決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的脫節問題,減少理論課與實訓課之間知識的重復,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體現了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參與作用,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學生對實訓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二、汽車故障診斷技術一體化教學的全新設計與思考
   汽車故障診斷技術這門課程在傳統教學模式下主要是以汽車診斷基本流程為主線,然后分為診斷基礎知識、發動機電控系統、車身電氣系統、底盤系統等內容,為了完成一體化課本教學,每個模塊都要學習。這就導致從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的準技術人員,到了企業后難以適應不同車型、不同系統與不同故障的情況。例如,在學校必須學習的“車載網絡故障診斷”內容,學生也上了一體化課,也對此項目進行了練習、考核,而現實是學生到了企業后,兩三年是接觸不到車載網絡診斷工作的,這樣造成了學校用心教、學生用心學,到了企業卻用不到的現狀。那么,我們勢必需要重新思考一體化教學內容。
   首先,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培養目標。職業教育的總目標提出職業教育要以就業為導向,就業是職業教育的主要價值取向性。這確立了職業教育的功能和定位,也進一步指明了職業教育的教學目標,市場導向、能力本位、適應社會需求。
   例如,在充分調查和分析企業后得知,汽車故障診斷主要劃分為以下幾個模塊,發動機潤滑不良故障、發動機溫度過高故障、發動機異響故障、發動機電控系統故障、車身電氣系統故障、空調不制冷故障、變速箱系統故障、底盤系統故障、車輛跑偏故障。初次實習的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學生均是從發動機電控系統故障和底盤系統故障兩個模塊開始學習,后續逐步提升。針對這樣的市場實際需求,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學生在培養的時候,就應該在發動機電控系統故障和底盤系統故障模塊加大課時分配、加大實訓車輛及耗材投入,讓學生在這兩個模塊進行系統、扎實的練習,打牢基礎。同時,有效利用校外實習基地、校企合作企業的實習條件,讓學生在校期間有一定的時間到企業見習,為學生提供實際的生產環境,也使學生在校外基地的實踐活動中經受鍛煉,夯實在學校學習的基礎,熟練對接企業實際,提高應變能力,縮小就業時與企業汽車維修技術人員需求的距離。    其次,實行以實際維修為標準的教學模式。在汽車故障診斷技術一體化教學過程中,各模塊內容均依照企業實際維修的標準,即依據“實用+適用”的原則來傳授技術技能知識,突出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的無縫銜接,以工作任務為中心整合理論與實訓知識,使學生在校學習模塊的同時,可以獲得“工作過程知識”,而不僅僅是學到單一的理論技能。在以企業實際維修為標準的汽車故障診斷技術一體化教學過程應該是理論與實訓、學校與企業、學生與企業聯系的紐帶,是解決學生在工作中出現學校教授書本知識與實際維修工作問題相脫節的關鍵,是獲得綜合職業能力的關鍵。
   再次,汽車故障診斷技術一體化教學要實行以“交車”為目標的考核標準?,F代職業教育評價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評價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認為通過對教學過程進行適時調整和控制,使之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汽車故障診斷一體化教學在考核評價時與其他的專業有不同之處,考核可分為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過程評價是規范操作者按標準要求進行實訓的依據;而結果評價則是對車輛維修作業結束后效果是否達標的評價,因而最直觀的評價標準就是客戶“樂意接受”這個維修結果。因此,汽車故障診斷一體化教學評價考核的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如人之雙足、鳥之雙翼,用過程評價來規范標準操作、用結果評價來驗證過程,二者相互映襯。
   三、汽車故障診斷一體化教學在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以行動為導向、以實際需求為目標的一體化培養體系需要學生必須具備一定自學能力、專業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同時,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需要提高,課前必須做好充分的預習準備工作。學校應將現有的教學設備配置模式實訓場景與新的教學模式相匹配,現行的教師教學評價體系要與新的教學模式相適應。現行的學生成績評定體系要與新的教學模式相適應。教師教學觀念教學組織習慣需要較大的轉變,需要時間來磨合。
   總之,高職院校汽車故障診斷技術一體化教學以“市場需求+適合市場需求”為目標的培養模式,實現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通合一,學生能力培養與就業工作崗位對接合一,校內實訓與企業見習實訓工作學做合一,代表了職業教學改革創新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胡建軍.思維與汽車維修[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2]夏章建,蔡志勇.高職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探討[J].職業教育,2013(10).
  編輯 武生智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824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