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學在高職汽車車身修復技術課程中的應用與實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化教學手段在現代高職院校中應用越來越廣。汽車車身修復作為汽車維修的主要工種,汽車車身修復技術承擔著培養汽車維修行業高技能人才的重任,本文針對信息化教學在高職車身修復課程中的應用做了一些實踐和探討,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了教學質量,為汽修專業的信息化教學提供了一種有效的嘗試。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車身修復;汽車維修
汽車車身修復作為汽車維修的主要工種,其利潤是事故車維修中最高的作業項目,約占50%。隨著事故車修復成為汽車維修的重要作業內容,汽車維修企業對汽車車身修復工種人才的需求量呈明顯上升態勢,高級汽車鈑金維修技術人才短缺,已成為困擾汽車維修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高等職業院校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就承擔起了培養車身修復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務。
1 車身修復課程的現狀與改革的思路
《汽車車身修復技術》課程,實踐性強,專業技術性強,是汽車與檢測維修專業的一門專業主干課程,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組織已經不能滿足現階段高職院校教學需求。我們汽修專業通過本課程的教學改革,在課程內容和教學模式等方面開展了大膽的探索,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通過藍墨云班課平臺,采用線上和線下進行,增加課程信息資源,使學生全面理解與掌握汽車車身修復的基本知識、加工工藝和常用工具、專用設備使用方法,并能夠對事故車進行鑒定與評估、勘察與定損。讓學生在汽車鈑金、汽車涂料、汽車噴涂等汽車技術服務行業,能夠從事汽車車身鈑金噴涂修復作業。
汽車車身修復技術課程內容教學設計是按照“職業崗位分析—提煉典型的工作任務—設計教學情境—形成課程結構”的流程進行基于工作過程、行動導向的課程設計,形成教學做一體化的課程。本課程的主要設計理念與思路是實現三個一致和三個對接,一是培養目標和企業需求的人才相一致,定期和企業溝通,企業需要什么樣的車身修復技術工,我們就培養什么樣的車身修復工,實現的是課程體系和崗位任務對接。二是項目任務的設置和實際的工作內容相一致,與汽車維修企業車身修復工每天從事的工作內容就是我們在日常實際學習的內容,實現車身修復課程內容與企業職業能力的對接。三是教學實施的教學過程和企業崗位的實際工作過程相一致,實現學習情境和工作情景的對接。
2 車身修復課程信息化教學的實施
(1)注重豐富信息化教學資源。在汽車車身修復技術教學改革中,要抓住信息化教學的根本任務。運用信息化資源網站、錄制的微課、互動教學平臺等方式,每個項目的教學資源有教學設計、學習手冊、視頻、PPT、任務工單、動畫、作業、考核復習題等,學生學習的時間就不會僅僅限于課堂時間的45分鐘,學生學習時間和地點不受課表限制,學習時間、學習地點和學習過程呈現開放性和靈活性,按照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決定自己的學習進度和學習內容,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2)教學組織過程。汽車車身修復技術共分車身構件的拆裝與調整、車身損傷評估、車身損傷測量、鈑金件的矯正與焊接、車身塑料件的修復等九個的教學項目,教學過程分為課前預習、翻轉課堂、小組討論匯報、教師總結與學生總結評價五個教學環節。課前定時的把每個項目的知識點和技能點通過微視頻的方式上傳到藍墨云班課網絡教學平臺上,要求學生在上課前完成上傳資料的學習,任課教師也能通過網絡平臺看到每位學生的學習進度,并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答疑。課堂上通過組織學生小組討論的方式對全體同學進行展示,教師對重點和難點進行講解,引導學生針對不同的構件選擇合適的設備采用合理的加工工藝進行車身修復。最后,通過線上提問、測驗、投票、問卷等方式進行課堂實時反饋,任課教師能夠準確掌握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在后續內容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更有針對性地教學。
(3)評價方式多元化。傳統的教學往往注重期末考試,“一張卷子定終身”。在現今的信息化教學過程中,老師應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學生的成績不僅要反應學生掌握知識的水平,更要體現學生對車身修復技能水平,面對多種教學手段并行,多種教學資源共享,課上課下都能進行學習的復雜環境,必須對考核方式進行改革,記錄學生每個教學環節的表現,教師通過設計分配線上、線下、技能操作、作業、考試等每個環節的分數比重,系統自動生成學生的最終成績,最終目的是真正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真正感到自己的進步。
3 車身修復信息化教學效果及反思
在高職院校的汽車車身修復課程中對信息化教學的應用,促進了課前預習、課上討論與課后評價與提高的教學效果,突顯了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實現了教學過程的良性互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資源的應用效果。信息化教學在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課程中的應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學生積極參與到車身修復課程中來,也促進了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有助于學生主動探索車身修復的新知識、新工藝、新方法,掌握新專業技能。更有助于改善高職院校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的教學質量,培養汽車維修行業高技能型人才。同時,我們也認識到,信息化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信息資源開發難度較大,不是某位任課教師就能完成的,需要一個良好的教學建設團隊,消耗較多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還需要視頻錄制后期動畫制作、軟件開發等專業人才的參與,執行難度較大,需要學校加大投入。
參考文獻:
[1]李夢雪.信息化環境下對高職汽車類課程教學模式的探索[J].科技創新導報,2018(26):231-232.
[2]謝政權.信息化課堂教學在高職汽車專業課中的應用研究[J].才智,2018(30):121.
[3]屈賢.基于信息技術的高職汽車類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時代農機,2018(04):144-145.
課題來源:校級信息化精品課程建設項目。
作者簡介:侯存滿(1978-),男,青海西寧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11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