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對接職業技能大賽標準,推進課程改革發展實踐與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近年來,隨著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大賽”的人才選拔機制也逐步建立起來。對照“工業產品數字化設計與制造”賽項職業技能大賽標準,以高職機械CAD/CAM課程為例,分析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情況、相關標準設置及職業院校課程改革現狀,并從技能大賽推進課程教學內容、課程教學方式、課程評價體系改革等三個方面進行實踐與研究。
  [關    鍵   詞]  技能大賽;課程改革;CAD/CAM課程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2-0088-02
   一、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情況及相關標準設置
   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是由教育部發起,同全國總工會、科技部、人社部等部門聯合舉辦,屬于國家級一類大賽。舉辦大賽就是為了大力弘揚工匠精神,積極營造“校校有比賽,省省有選拔,全國有大賽,人人爭做技能能手”的良好氛圍,通過大賽培養更多符合社會需求、企業需要的優秀技能人才。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經歷了探索發展、規范完善、質量提升三個階段。2008年至2012年處于探索發展階段。2007年5月,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決定,自2008年起每年在天津舉辦一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展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成果。大賽從無到有,體系初步形成。2013年至2016年為規范完善階段。2013年初,教育部印發的《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2013—2015年)》,標志著大賽走向規范和理性,步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2017年至2018年為辦賽質量提升階段。2017年,大賽執委會辦公室出臺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自評報告》,對前期的技能大賽情況進行了總結。2018年印制了大賽制度匯編,對組織大賽、承辦大賽、成績評定和專家管理等都提出了明確的規范要求。
   舉辦大賽各賽項有三大目標,其中引領專業建設與課程改革是其中之一。2018年技能大賽比賽項目涵蓋74個大項,76個分賽項。其中,高職組44個大項,44個分賽項。中職組30個大項,32個分賽項。每一個賽項都有嚴格的參賽條件和評價標準。以2018年工業產品數字化設計與制造賽項為例,評價標準有七十多項,非常詳細。共有“樣品三維數據采集、三維建模、產品創新設計、數控編程與加工、職業素養、樣件裝配驗證”6個一級指標,28個二級指標,72個三級指標,如在模型合理及完整性二級指標中,又包含外表面、進氣孔、出氣口、筋板、螺釘柱子5個三級指標。
   二、職業院校課程改革現狀
   職業院校課程改革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改革的重點和難點。早在2006年教育部就印發了《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要求學校要參照行業標準,主動與企業共同合作開發課程標準,大力改革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建立完善規范的課程標準,以此推動教育教學質量。從那時起,很多學校就開始探索實施課程改革,從課程標準、課程內容、上課方式、效果評價等方面進行了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但這個過程,多數院校還處于摸索階段,存在課程改革與人才培養需求結合不深入、主動性不強、標準不清晰等問題。
   (一)課程改革與人才培養需求結合不夠深入
   課程改革最初的目的是為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但很多院校在課改的過程中不主動與行業、企業對接最新的崗位規范和人才培養標準,導致課改的實效性不強,不能滿足人才培養的需求。再就是在課改的過程中,因缺乏必要督導檢查,有些是處于被動應付的狀態,多是停留在形式和表面,這與當初課程改革的目標背道而馳。
   (二)課程改革中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不強
   教師作為課程改革的主要參與者、實施者,往往對課程改革的積極性不高。因為教師對舊的教材和教學內容已經非常熟悉,上課時很輕松,但課程改革后,需要重新備課,所以只要不強行要求,教師就不愿意課改。即使部分教師愿意課程改革,但對課程改革的目的不清楚,也不清楚怎樣進行課程改革,有的僅僅是對課程設計進行了簡單的改良。
   (三)課程改革標準不夠清晰
   目前在沒有統一的課程改革標準體系下,需要各院校自己制定課程開發方案,確立質量標準,設計策劃課程開發過程。課改標準不統一、不清晰,并有人為主觀因素,容易導致課改變形走樣,很難做到以能力培養為核心,這樣的課改更不能體現課程的職業性。
   三、對接技能大賽標準,推進課程改革發展實踐探索
   以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工業產品數字化設計與制造”賽項為依托,將職業院校課程建設與技能大賽有機融合,以技能大賽引領教學,做到以技能大賽促改革,以技能大賽促發展,推動教育教學改革、課程改革、教育教學方法創新。
   (一)技能大賽推進課程教學內容改革
   課程內容參考工業產品數字化設計與制造賽項的競賽內容,突出產品研發特色——“智能制造”和“數字化創新設計”,把專業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和新工藝融合到課程內容中。課程采用項目化教學,項目化教學內容來源于每一次工業產品數字化設計與制造賽項完成的任務。機械CAD/CAM課程傳統教學模式是以知識點的講解、命令的講解為主,學生對命令的講解不感興趣,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更不用說了解命令的實質內涵并靈活應用了。實施項目化教學,學生能從項目出發把握模型建立的方法,又能掌握所學命令的內涵與應用,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理解并接受所學知識。傳統機械CAD/CAM課程每個模塊內容是相互獨立的,有的課程只講解建模,有的課程只講解零件加工。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我們對機械CAD/CAM課程內容進行整合,教學內容進行改革,根據工業產品數字化設計與制造賽項的要求,將賽項樣題和整體作為課程內容項目課題。例如,鼠標外形設計、吸塵器設計、加濕器設計、洗發水瓶體設計、可口可樂瓶體設計等作為課程內容項目,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每一個項目又分為四個任務,任務一:數據采集與優化。使用現場提供的三維掃描設備和輔助用品等,進行三維數據采集,對實物零件三維點云數據進行優化處理,最后提交數據文件;任務二:逆向建模。參照實物,根據所掃描數據,對零件進行逆向建模;任務三:正向建模。對逆向建模零件進行拆分,完成各零件之間的裝配結構設計,并繪制工程圖紙;任務四:零件加工。根據競賽任務書要求,選擇最佳的工藝流程,完成零件加工,最后填寫加工工藝表。    (二)技能大賽推進課程教學方式改革
   技能大賽一般分為理論考試和實踐考試兩部分,但技能考試占了很大比重,有的實踐考試需要20個小時,所以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教學方式的改革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目前多數職業院校采用的是以理論教學為主,如一個學期上十五周理論課,最后兩到五周上實習實訓,基本采用的是大學的授課模式。按照技能大賽的要求,這樣的技能課是遠遠達不到標準的。因此在教學方式上,課程教學可以探索一周理論、一周實訓的教學方式。若實習實訓設備充足,可探索實行理論教學與技能訓練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即把理論教學放在實習車間,上完理論課后接著進行技能教學,學生接著開始實操訓練。教師可在學生實操過程中隨時解決遇到的問題。對比較復雜的問題可以集中整理,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總結后,再次進行理論教學,即實行理論—實踐—理論—實踐的教學模式,以更好地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
   機械CAD/CAM課程在一體化實訓機房授課,采用學生分組教學方式,對接技能大賽標準實行項目化教學。在教學中,通過借鑒大賽經驗,將“創新產品”作為其中的一個教學項目。設計流程嚴格按照企業真實的復雜曲面產品或部件開發和創新設計工作流程進行創新設計。創建產品數字模型,全面考慮產品成本、簡單實用、樣式新穎、環保制約等因素,描述加工工藝制定思路,生成制造文件并編寫產品設計說明與制造說明。隨著技能大賽的不斷發展,可以增加職業素養培養和創新創意環節,將課程建設的新思路、課題教學方法不斷拓寬和延伸。
   (三)技能大賽推進課程評價體系改革
   技能大賽項目不是固定不變的,每年都會根據行業發展和社會需求更新項目種類。其評價體系是多元化的,由行業、企業和學校專家共同完成。對接此標準,職業院校的課程評價體系也應該體現其多元化、開放性、社會性的特點,采用內部評價與外部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機械CAD/CAM課程在內部評價體系中,不以學生的最終考試成績為評價結果,而是細化考核內容,注重過程考核。例如,對項目設計、任務完成的過程都要有記錄,有考核,對在設計過程中體現學生個性發展的創新點要作為考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項目小組的組織溝通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都可作為評價體系的組成部分。另外,考核主體和考核形式不能太單一,要多元化??己酥黧w評價由小組評價、教師評價和自我評價相結合??己诵问娇梢越梃b技能大賽的模式,設理論考試和技能考試環節,根據情況可增設答辯環節,以綜合評價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外部評價主要是指考核標準要參照企業考核標準、行業標準,如方案制定是否符合實際、項目實施流程是否符合行業標準,另外,設備操作規范性、工量具使用規范性、現場安全、文明生產等方面都可以作為課程評價體系的一部分。
   對接職業技能大賽標準,推進課程改革是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式之一。隨著技能大賽的發展及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課程改革也需要不斷完善,按照“專業化、市場化、社會化”的原則,不斷強化技能教學,形成“以賽促改”“以賽促教”的局面,推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梁清山.職業院校課程改革質量評價體系研究[J].價值工程,2010(32):1-2.
   [2]阮先會.職業院校課程改革質量標準芻議[J].職業技術教育,2012(8):32-33.
   [3]謝力雄.新課程背景下職業院校課程改革的出路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16(31):152.
   [4]王開富.高職院校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教學現狀及對策探析:以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長江叢刊,2018(21):251-252.
  編輯 馮永霞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840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